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峰会


深圳严查医疗整形重大案件 曝光违法行为

2014-12-02 11:54 | 来源: | 浏览 :



任何事物都如同硬币一样拥有正反两面。深圳医改正驶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快车道,为社会办医创造了发展空间和机遇。但也出现了少数医疗机构屡现违法违规行为,有损市民生命健康权益。

肩负医疗监督重任的深圳卫生监督部门,近年来不仅将日常监督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严查医疗卫生行业的重大案件,惩一儆百;更在日前首次梳理我市部分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的十大危害市民生命健康权益的违法行为,希望通过典型案例提醒市民提高警惕,提示办医力量自觉遵纪守法,共同维护深圳医疗卫生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宽进严管”两手抓

近年来,,深圳一直将大力促进社会办医作为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3年底,市政府出台《关于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三级医院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在土地、人才、税收、财政补贴、社保政策等多个方面扶持社会资本高起点办医。今年,又出台鼓励社会办医新政,取消新增医疗机构距离限制。

“宽进”带来了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蓬勃发展。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底,我市非公立医疗机构达到3413家,占全市所有医疗机构的近80%,数量和服务量占比全国领先,并涌现出一批专科特色明显、技术水平较高、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非公立医院。

同时,在市卫计委的领导下,卫生监督部门坚持对医疗服务市场行业违法违纪行为“严管”,从“严”入手,不断强化队伍执法办案核心能力建设,创新监管模式和手段,强化打击违法行医行为的力度。

近两年,全市医疗监督行政处罚达902宗,对647家医疗机构进行了不良执业行为记分3995分。共监测医疗广告79833条次,发现违法广告7143条次,医疗广告违法率下降至8.95%。成功查办“钢盔医院”深圳山厦医院案、南山区一非法卵子买卖中介案、深圳宝田医院非法开展人工终止妊娠案等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大案要案,保障了市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

网站、微博、微信同时公布

市卫生监督局医疗监督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对违法医疗行为的识别与防范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医疗机构的虚假宣传和违法执业行为。同时,也为了呼吁各类医疗机构自觉遵纪守法,有效震慑不法行为,为依法执业的优质医疗资源赢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结合近两年医疗监督执法情况,梳理出医疗机构十大危害违法行为进行曝光。

这十类违法行为分别是,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诊疗活动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未取得《医疗机构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如生活美容馆做医学美容、黑诊所等);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任用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职业范围或本专业意外的诊疗活动;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非法发布医疗广告(篡改《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内容发布医疗广告的;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或伪造《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擅自发布医疗广告或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栏)目发布或变相发布医疗广告;非法开展人工辅助生殖技术;未按规定管理医疗废物。

该负责人提醒市民,同时还有个人的非法行医行为也需注意。市民如果希望了解更详细的有关情况,可登录市卫生监督局网站或扫描本版右下角的深圳卫生监督官方微信 和深圳卫生监督手机APP二维码查阅。

市民共同参与打击无证行医

“违法行医活动有的隐蔽性较强,除了卫生监督部门加强日常监管外,我们也希望市民能够参与,共同维护深圳医疗环境的健康发展。”该负责人表示,深圳在全省首推《打击无证行医投诉举报奖励实施办法》就是为了鼓励市民参与打击无证行医这一重点领域的监管工作。同时,还结合社会关心、市民关注的男科、妇科、“两非”、医疗美容、过度医疗和医疗诈骗等领域和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重点监督。

近年来,卫生监督部门不断创新机制,在全国率先研发了24小时医疗广告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对全市55家主流媒体医疗广告的全天候检查。建设“打击无证行医系统”,有效应对了无证行医跨区流动性大、查处和移送难等问题。开发“深圳卫生监督”手机APP,实现全市医疗机构诊疗科目、重点专科与特殊资质、服务质量评估、行政处罚情况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等以及全市医护人员资质情况“一键查询”。

建立完善医疗监管“1+1+7”长效机制,即一项制度,严格医疗机构准入制度;一个模式,医疗机构风险管理模式;七大措施: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制;引导扶持制;巡查制;年度校验现场审查制;法定代表人约谈制;通报公示制;严重违法机构退出制(吊证)。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