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医疗偶发事件多

2015-01-16 23:02 | 来源: | 浏览 :

王志明  中山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绘图 蒋立冬 黄松

  从事临床医疗的专业人员都知道,看病时,话不能说绝对,任何小概率或偶发事件都有可能发生。由此,大家都喜欢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医生此时战战兢兢的心情。

  医院妇产科接受了一名诊断为三胞胎的孕妇。三胞胎在医学上实属罕见,并且存在较高的风险,科室及医院方面高度重视,安排多次产前专家会诊及B超检查,严密观察检测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孕妇的健康状况,尽量将各种可能的风险减少到最低,避免出现任何差错。手术中当3个宝宝接连顺利出来并证实健康状态良好时,医护人群中发出一阵喧哗,大家都感到心里一块石头落地。当主刀医师结束手术前按常规检查宫腔时,又拉出来第四个宝宝,人群一阵惊呼!这惊呼中不知道是惊讶的成分多还是欢庆的成分多,真是不可思议!当然,B超检查的医师,一定会惊出一身冷汗。

  好在4个宝宝都健康良好,手术顺利,家属很自然接受了这个结果。如果家属非要讨个说法,这个事情不好办。我们不知道怎么来定义这个差错。B超检查了那么多次,几个孩子还数不清楚吗?医疗检查因各种原因总有发生误差的时候,有些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有些不一定有损害。在这次事件中,如果有一个宝宝的健康出现问题,医患双方如何进行沟通、分析、说理?而“医疗偶发事件”一旦发生,对患者和医师来说影响重大,医患双方都要喊冤,医师还要按程序接受调查及相应处罚。

  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因腹部不适来医院就诊,医生按常规建议胃镜检查。老先生接受并顺利完成了胃镜检查,并且为减轻检查的痛苦不适接受了全身麻醉。但第二天出现了听力明显下降的症状,来到医院找到胃镜医师及麻醉医师,要求解释并承担相应责任。胃镜医师和麻醉医师都表示自己的操作或处理没有任何问题,关于检查后出现耳聋也说不出具体道理来,只是说明一方面从来没有遇到该情况,另外书上也没有相关报道。老先生不满意了,逐级向上汇报反映情况,并投诉至本市医疗主管部门,最后医院指定由内镜中心最富有经验的Y教授出面接待、解释、处理。Y教授专门准备了3天时间,查阅文献,仔细回答提问,但老先生始终不依不饶,书上没有报道过、以往没有发生过的事,不见得就没有发生的可能吧?你们怎么能凭自己的经验和书本就证明听力下降与你们的检查没有关系?这可是发生在你们的检查之后。

  对于这件事,,双方的辩论都希望立足于证据,倒也充满了科学性的味道,科学讲究证据。患者是在检查后出现耳聋的,认为耳聋与医院检查相关,如果不相关,请提供证据。这个要求是合情合理的。医生的理由也没错,目前已有的证据和报道,不能说明耳聋与检查有关。那么,有关还无关,确实是够大家争论的。可以想象,随着争论的持续,医患双方都会感到身心俱疲,而内心又充满怒气。

  没有办法了,Y教授希望得到老先生的宽容和谅解,出于职业习惯和唠家常式地旁敲侧击询问以往的身体状况,有没有患过其他疾病,但老先生坚持自己没其他健康问题,只是多年前患过肿瘤,但早已治愈。教授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建议这位先生做下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问题。果然,头颅CT发现颅内的转移性肿瘤病灶,听力下降的原因找到了,耳聋症状的发生与胃镜检查偶然巧合了。

  非常庆幸,患者没有过激行为,没有形成激烈的冲突对立。Y教授谈话也相当艺术性,没有激化矛盾,并能从辩论“有无证据”的死循环中脱离出来。

  回到开头,严谨仔细永远是临床医疗工作的基本要求,各种的医疗偶发事件仍会不期而遇,或啼笑皆非或后果惨重,令人不敢多想。医疗工作者真的要在悬崖边战战兢兢行走一辈子吗?基于科学前提下的应对,还需要加上诚恳的态度和巧妙的交谈技巧,不只是为了应付患者,而且也可以说,使医疗行为成为一种人际交往的艺术。

 

 

录入编辑:王卉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