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健康资讯


体育教育改革“组合拳” 重在健康不在“加分”

2014-07-30 23:22 | 来源: | 浏览 :

新华网上海7月30日体育专电(记者潘旭、李海伟)在上海进行的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今后体育将进入学业水平考试,成为高考录取重要参考。此外,还有一系列的“组合拳”推进体育教育改革。

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地已逐渐将体育作为科目之一纳入中考。2013年底,教育部调研最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持续20多年下滑的情况下,近年来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个别指标出现了连续上升的势头。

王登峰表示,今后高中生的体测成绩和体育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列入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大学招生录取的参考标准之一。

此外,还有多项体育教育改革的“组合拳”,包括中考体育加试的分数将逐年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中,作为评优、就业的参考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办校水平考核指标等。

事实上,中小学生体质一直是“体教结合”的出发点,“阳光运动、健康成长”也是本届学生运动会的理念。近年来,国务院多次出台文件明确提出“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并接受地方教育督导和社会监督,中小学如违反相关规定,将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被“一票否决”。

记者采访发现,无论是鉴于“一小时锻炼”的硬规定,还是由于对体育在中考乃至今后高考中发挥作用的预期,“体育热”已经开始从中学向小学传导。

记者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静安附属小学看到,这里尽管场地窄小,但仍坚持每天中午和傍晚安排每个年级轮流到篮球场上锻炼,高年级的孩子跳舞,低年级的则以跳跳球等娱乐活动为主。其他年级则在教室里做自编的“happy操”。

校方表示,这样的设计是从提升学生体质出发,旨在抑制近几年学生不断上升的肥胖率、近视率等。

据了解,上海近年来通过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半天快乐拓展日、每天锻炼一小时等举措提高体育教育地位。目前正在构建的“3+1+5”学校体育科学体系,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并从师资队伍建设、督导检查机制、体育文化营造等方面提供保障。

“体育教育的效果逐渐体现,但更重要的是,社会对体育教育逐渐重视,体育课在教学中的地位也逐渐回归。”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陆少明说。

全国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许多非体校的学生表演了花式足球、花式篮球等项目。奥运射击冠军陶璐娜在现场颇有感慨地对记者说,最让她感动的是,这个运动会的主角是广大学生,而非体育特长生。

此前,姚明在给全国学生运动会上海“十佳阳光少年”和“十佳活力园丁”颁奖时说,学生在从事体育运动时,“不要过多地在乎成绩,而是要看自己的内心,能否做到挑战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峰”。

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吴遵民说:“‘组合拳’要打出效果,就要有衡量指标,但又不能过分看重成绩和分数,因此必须平衡好两者关系。”

不久前,河南、辽宁部分高中体育特长加分资格人数过多,涉嫌违规操作。高考体育特长加分政策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弥补现有高校招生制度的缺陷,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及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然而,,近年来,这一政策却因为频频曝出不规范、不透明的事件而屡遭诟病。

对此,教育部已要求高校加强对体育特长等特殊类型考生录取结果的监督检查,开展入学专业测试的复核。此外,将研究制订进一步减少和清理高考加分的政策,重点减少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

吴遵民认为,一方面打出体育教育“组合拳”,另一方面清理高考特长生加分,是从原先的鼓励一部分学生发展体育特长,改变为要求全体学生从事体育健身,这必然会让各地学校进一步重视体育课和学生体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组合拳”要长效落实,还必须警惕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实施中的弄虚作假,学业水平考试拉不开差距沦为“鸡肋学科”,另外还有体育教育“应试化”的可能。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