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资讯


2014中国(中山)生物药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隆重开幕!

2014-12-01 14:15 | 来源: | 浏览 :

关键词:生物制药,中山,政策

今天上午,由中山市人民政府、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14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定在广东省中山市盛大幕。现场座无虚席,来自医疗及制药领域的资深人士汇聚一堂,共襄盛会。以下为生物谷为您带来的精彩报道:

 时间:2014年11月29日    

主办单位:中山市人民政府、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联合主办单位: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生物谷

承办单位: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发区管理委员会、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

技术支持:衡思健康科技

文化策划:礼部尚书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中山广播电视台主持陈蜀艳,欢迎大家来到中国革命先行者、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里中山。今天上午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健康产业盛会第九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14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召开本次论坛专题活动“2014中国(中山)生物药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本次高峰论坛由中山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生物谷联合主办。

近年来全球生物药市场增长迅速,2013年全球品牌生物药创造了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的销售总额,以单抗药物为代表、疫苗、生物治疗类药物已成为生物药销售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畅销生物药专利逐渐到期、新药研发难度不断加大以及社会降低医疗成本的背景下,生物药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潜力。

本次高峰论坛以“创新、合作、发展”为主题,重点探讨在新经济常态下,生物药协同创新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产业化应用与合作等关键和焦点问题,本次高峰论坛邀请到政府部委、企业、研发机构、投融资、咨询机构、媒体的嘉宾共聚中山,共同研讨生物药创新与发展热点话题。

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今天莅临现场的主要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

    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青

    中山市委常委、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侯奕斌

    中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曾德强

    中山火炬开发区管委会总经济师梁兆华

    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经理倪健

出席本次高峰论坛的还有来自国内外生物药领域的知名专家、企业家、投融资机构负责人以及中山国家健康基地园区企业代表共150余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本次论坛得到了安士制药(中山)有限公司、广东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嘉宾可以扫描会刊封面中山国家健康基地二维码,了解中山国家健康基地相关信息,感谢各位的关注和支持;如果各位嘉宾想到中山国家健康基地园区参观,可与我们工作人员联系,我们会予以安排。

下面有请中山市委常委、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翠亨新区党工委书记侯奕斌致欢迎辞。

侯奕斌:尊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中午好!

今天早上,第九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暨2014年吴阶平医学将颁奖大会顺利的开幕了。今天中午作为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2014中国(中山)生物药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在这里举行。受市委小峰书记和市政府梁闲市长的委托,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也对大家对中山健康科技产业发展给予的支持,和对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山是一个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城市,中山市已占广东省1%的土地面积3%的人口,创造了占广东省约5%的GDP,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五位,中山同时也是一个适宜创业、创新、适宜居住的城市。目前,中山市,正在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法制政府,法治社会为抓手,来向着幸福和美中山和更加美丽中山的目标迈进。

健康科技产业是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赋予中山重点发展的珠西岸的重点产业之一,中山市委市政府将健康产业作为中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市委市政府的目标用3—5年的目标,将这一产业培养为千亿产业,健康科技产业已经形成了医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保健品、化妆品、食品产业和医疗信息产业等四个子业态,我市也建成了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南朗的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翠亨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和板福的生物医药产业等新格局。

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发展的新常态,如何适应新常态,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我们认为一是要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二是注重体制的改革,向改革要红利;三是注重要素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包括人才队伍建设,产业园区的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从而实现经济质量的提升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健康科技产业如何在经济的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我们认为就是要靠生物药的创新与发展,作为健康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新动力。生物医药产业如何实现产品的创新,如何实现技术的创新,如何实现合作的创新,如何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这是值得深入探讨和交流的话题。

中山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力的打造生物药发展的服务平台,研发平台和承接生物药发展的产业载体,力求在生物药发展中,抢占先机。

今天国家部委的领导还有省、市、厅局的领导,还有院士专家、企业的代表,科研机构的代表,金融机构的代表,研发负责同志业界精英100多人聚集在这里,就是要探求,在经济新常态下,健康科技产业尤其是入伍药产业如何取得发展,如何赢得发展的机遇,如何应对发展的挑战。对于生物药的发展,对于生物药的创新,对于生物药的合作,遇到的关键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从而克服这些问题,促进生物药的创新与发展,促进健康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山、广东乃至全国的幸福导向型的发展。

在这里,我衷心的希望,大家对健康科技产业和生物药创新与发展课题献计献策的同时,也为中山健康科技产业的发展,多提意见和建议,并且通过交流能够找到合作发展的机会。

最后,预祝本次高峰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也祝大家如意吉祥,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侯书记对中山健康产业总结性的发言,如果大家到中山的话,一定会喜欢上这座南国小城。下面有请主办方生物谷创始人,Biolnsight首席分析师杨春致辞。

#p#分页标题#e#

杨春:尊敬的闻院士、李主任、侯书记、各位女士、先生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伟人的故里中山。第九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14中国(中山)生物药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在这里召开,我受生物谷的委托,代表中山国家健康基地和生物谷,对全体到场的嘉宾,表达最热情的欢迎,给予会议支持的单位,最诚挚的感谢,谢谢大家。

近年来全球的药物研发格局正在发生越来越快的变化,无论是研发的策略还是合作的模式,生物学导向的新药研发思路格外的受到重视,我们看到生物药逐渐成为焦点,无论是治疗性的疫苗还是肿瘤的免疫治疗,细胞治疗新的疗法不断的出现,国际国内药厂巨头纷纷在这些方面进行布局。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之一,也是制药大国,因为众多的因素,自住性要药的研发属于之后状态,生物药方面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让我们有迎头赶上的可能。

本次的研讨会和论坛是以创新驱动合作共赢为主题,聚焦国际国内生物药的产业,合作与发展等热点话题,邀请到了国内外生物药的知名企业、行业专家、大家共聚一堂展开沟通与讨论,通过论坛的交流启发产业内的发展思路,为企业间、企业和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搭建桥梁,最终对生物药的发展起到推进的作用。

刚才侯书记介绍了中山以及中山国家健康基地的情况,我们也是希望通过会议的召开,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在生物药发展中占到先机和抓住机遇,希望与会的专家能够畅所欲言,献言献策,为中山的医药产业发展助一臂之力,希望本次论坛精彩的发言和观点的碰撞,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祝大家在美丽的广东中山度过愉快的时光,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杨总,既然是智慧的碰撞,进入今天下午的主题内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面进入论坛主题报告环节,今天下午共有6个主题报告,将围绕“政策、市场、趋势”主题展开,主题报告结束后,将进行演讲嘉宾互动对话。

 首先,我们请出的是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李青主任,李主任负责编制了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协助组织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和“重大传染病”两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今天他演讲的题目是“我国生物医药的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思考”。

李青:本人因为健康的原因,六月份做了甲状腺手术,这是手术后,这么大的场合做报告,因为嗓音受影响,如果大家不满意,尽量的批评我。

一、二个月之前,接受了生物谷之前的邀请来做报告,没有想到中山是个好地方,我的压力很大。今天上午的报告质量非常高,我的下午演讲的内容也涉及到,因此有班门弄斧的感觉,请大家原谅。

这次讲的报告,对我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座的诸位,要不像闻院士那样,著名的专家,我在年面前不敢谈技术,要不是海归或者是创业的杰出人才,不敢谈产业如何赚钱,要不是侯主任这样当地的领导,政治谈多了,也麻烦了。

我谈什么,本来应该谈我正在从事的工作,麻烦的事,我一个是时机不对,现在是“十二五”一半,“十三五”没有开始,最近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科技体制改革,等等一系列的因素,使得我没法向大家宣布太权威,太准确的政策信息,因此我只好加了两个字叫做政策思考,提供我了解的信息,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迪,也相当于是上午宏观报告与大家具体专业报告之间的过渡。

实际上与我们产业直接相关的国家重大政策,前三个大家很熟悉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去年最新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到现在为止,正式文件还没有出来,大家可以随时在网上关注,新一轮中央财政支持的科技技术管理体制改革。只有科技部原来的条件财务司,现在叫做资源司司长和财政部的两个司可以权威解读,关于这一文件未正式发布,只是说中央已经批了,以习总书记为首的中央改革领导小组已经批了。

我们说到健康产业的时候,首先要满足国民队健康产业的需要,今天上午很多专家论述的水平已经高了,我的理解是,国民对健康的需求是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的,一个是基本的需求,一个是多样化的需求,就是今天上午专家讲的正三角形的概念。政府将基本的需求考虑为政府的责任,强调了公益性和公平性,这也是2009年开始以来新一轮的医药卫生改革的重点,更多的承担政府的责任,让所有的老百姓基本上平等的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我说的是基本的卫生医疗服务。

在基本服务基础上,就有更高水平的多样化的需求,这就是更多的需求市场,带有一定消费的性质。

健康产业实际上比医药卫生的范围更宽,只要是积极的生活方式就是健康,只要为积极生活方式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都叫健康产业,我们国家出台过健康产业的蓝皮书,上面将健康产业分为四个内容,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品产业、健康管理产业。

保健和医疗的关系

保健和食品和服务,卫生部分管的是更多医疗产品和服务,延伸到保健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是靠市场的机制,成为经济的增长点,希望成为产业的新亮点考虑的。

决定一个产业发展的关键,宏观来说,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

一、供给侧提供产业发展多少动力,目前大家强调的就是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有两种,一方面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满足人民的需求产生的创新,从而推动新的产业;通过创新发展新的产业和新的市场,创新是供给侧的产业发展动力;反过来从需求侧来说就是市场,健康产业的市场主要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满足人民保健健康的需求,还有就是满足人民对卫生的需求。

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中间,制约产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还有准入的问题和监管的问题。健康产业特别是医疗产业,它的非常特殊的领域,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准入和监管是非常严格的,国家的社会水平发展越高,准入和监管的水平越高和越严格,因此发达国家对这一产业的监管要比发展中国家严格。

对于中国来说,准入和监管,主要是靠政府,美国还有一部分是靠社会管理的。

#p#分页标题#e#

中国的卫生体系,大概概括为四大体系:1、筹资支付体系,例如医保;2、服务提供体系,给大家看病的体系;3、产品供应体系,供药品、医疗器材、耗材等等;4、支撑体系,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医学科研以及医学信息化,实际上医学信息化不是一个新题材,实际上是原有的题材,为什么有疫情报告,为什么有覆盖全国的公共卫生网络。

四套体系是政府在法律的监管下进行的,底下支撑的是行业协会、行业学会、公益组织。原卫生部主管的行业学会、协会就有40多家,后来跟计生委合并后,卫生、计生委部门主管的行业协会统计了一下是99家,还不算发改委、工信部、药监局的协会学会,都是卫生体系重要的支撑。卫生体系所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主要覆盖的就是两大块,公共卫生和疾病诊疗。

卫生资源今天上午介绍过了,医疗机构90多万家,大头是基层卫生机构,医院是2.5万家,所谓的卫生机构不包括学校,也不包括企业的。卫生人员总数是将近1000万人,真正的执业医生和注册护士是一半500多万,另外一半是护工、辅助人员等等,这些是卫生领域注册的机构和人员,此外不是卫生部门统计的,而是其他部门统计的。2013年医药制造企业6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是1.3万家,就是获得CFDA的药品批发企业,零售是4.2万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比药品企业还要多,达到了1.5万家,医疗企业经营许可企业17.5万家。看到这些数据后,有两个感觉,我国确实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企业的集成度不多,碎片化严重。

总诊疗人次年人均是5.4次,住院率约14%,今天上午忘记了刘教授是否讲了这个内容。按照原卫生部的统计,早在2001年中国的人均医疗(每年看病次数和住院次数)已经超过了美国的人均。

住院总量,公立医院占绝对量,达到了60%到70%;门诊数据中,基层医院是90万家,医院是2.9万家,基本上各占了一半的门诊量。公立医院占了大头,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的比例差得很远。

中国毕竟人多,医疗需求是刚性的,同时是不可能减少,只会增加的服务需求,因为我们人口总量在这里,对于每个人的生命过程来说。终点世界是一样的,老百姓有一个错误的感觉,医生是疗百病的,医生要可以包治百病的话,我们每个人就不是长命百岁,而是千岁的问题。老龄化如此的严重,病人怎么可以减少,因此我国的医疗比较丰富,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这个行业是比较特殊的,行业的监管也比较严格。如果作为产业或者是消费行为来说,有其特殊性,一个是消费心理的特殊,每个人看病都涉及到生命安全。这跟买东西,理发不一样,后果是不能100%的准确预测,再高明的医生做手术前,也会让你签字,告诉你有这样的风险,那样的风险。

作为患者和消费者的地位是被动的,因为你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虽然今天上午复兴讲网络的发展使医生、患者双向的沟通,信息沟通永远替代不了医生的经验,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培养医生起码要8年,如果要培养合格的医生最起码是12年。我本人是学生物的,医学的道理我拿书过来,我都懂,甚至理论上可以将医生驳倒,但是我不敢看病,这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例如我得了甲状腺,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很多,但是敢给自己诊断,替代医生吗。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网络再发达也不可能对称,因为医学是专门的职业。

你得病不得病,时间你定不了,今天想买电视,明天想理发,后天想洗澡自己可以定,但是什么时候得病定不了,医生用怎样的方式治疗,输液、打针都无法确定,价格也定不了,也不可能退还,不满意,重新看是不可能的。工序双方在强弱势,住被动地位上的差异,很容易造成过度消费,强制消费和欺诈消费,只要医疗服务和医疗产业是盈利性的,这个盈利是没有错的,这些不良后果就是无法避免的,医疗费用的上涨就是必然的,只能通过加强监管缓解问题,而不指望能够解决问题。

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和美国,医疗行业监管的政策目标就是三条。1、确保生命安全、保证医疗产品和服务的基本质量,不是质量,而是基本质量。保护病人和消费者基本生命,或者是病人和消费者应有的生命,不能因为人的因素,让生命和健康受到损失。不是保护生命,活了一、二百岁,无法保护的。

 2、维护有序竞争。通过有序的竞争,因为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跟医疗费用的上涨,不管是政府掏的,保险公司掏的,还是个人掏的。产业的发展跟医疗费用两者之间是矛盾的,是否可以通过有序的竞争,控制费用上涨的前提下,还能让产业得到健康的发展。

3、维护社会公正。

医疗行业太特殊了,得了肿瘤,无论有钱没钱,无论是否有地位,得了病,从人道的角度来说,都要享有看病同样的权力。中国的医疗总量是高的,结构不合理。不仅仅是中国,包括美国也有一定程度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为医疗总量再多,优秀的医疗总量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不是获得大学本科毕业就算是拥有医疗自制了,不是这一概念。今年有100万人是医生,明年扩大到300万人,但是好医生是水涨船高的。大家得了病,无论有钱没钱,谁都想看好医生,我告诉大家我自己的体会,我去找外科主任,一个上午看病人最少是80人,最多是120人,依然是8点到12点,他给我做手术的,肿瘤医院没有病床,后来到旁边的航天医院做手术,我复查的时候,懒得找他了,就找航天中心医院的外科主任,一个上午挂号就四个病人。我在北京也不愿意找三甲医院,因为进去就头痛。

准入和监管来说,主要包括了产品监管,产品准入,大家怪CFDA、FDA审核慢。从2009年发布了临床技术管理办法,将临床按照三类技术进行分类管理。

另外还有机构准入,除了公司有GMP、GSP等等,需要卫生部门批的,不是你想办医院就办的。人员准入,看病必须要有职业医师证书,中国有200多万职业医师,为什么大数将近上千万,实际上中国还有不少的职业医师和助理医师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yixin.zhang)

您还可以这样阅读

生物谷微信二维码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