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行业人物


[健康周评]医疗行业拉响人才警报 压药价再惹争议

2015-09-17 23:02 | 来源: | 浏览 :

  【财新网】(见习记者 刘佳英)

  头条:人才危机拉响警报

  一则儿科医师降分录取的消息,上周引起轩然大波。各方争议的焦点是:降分录取是否会导致儿科医师质量下降,这能否从根本上填补20万儿科医生的缺口。事实上,儿科医生短缺不过是中国整个医疗行业人才建设问题的冰山一角,今年7月部分医学院校曝出招生遇冷时,就有业界人士提出加紧改革医生薪酬体系,让医生更有尊严,才是留住人才的长远之计。

  2012年版《中国卫生年鉴》显示,中国儿科专业医院近有68家,占医院总数0.52%,中国儿科医生缺口超过20万。而根据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0至14岁儿童约2.22亿,占全国总人口16.6%。

  “供不应求”,是儿科诊疗面临的主要矛盾。基于此,国家卫计委于7月27日出台了《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关于医师资格考试短线医学专业加试专业内容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为缓解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专业人员匮乏的现状,根据岗位实际工作需要,自2015年起,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从业人员,开展加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

  政策出台后,不少医生质疑,国家卫计委初衷甚好,路却走弯了。一方面,“降分录取”意味着医师专业准入门槛的降低,操作不当可能危及医师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分数”并不是导致儿科医师紧缺的主要矛盾,症状没找准,药方也不会有效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朱凤梅在财新网发文指出,儿科医生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该行业工作量大,医患矛盾频发,风险高,工资却很低。目前中国医生薪酬由三部分构成,基本工资、科室奖金和药品、耗材回扣,其中药品、耗材回扣占医生收入比例较高。但由于儿童用药具有“药便宜,药量小,种类少”的特点,儿科医生凭借“大处方”、“大检查”、“多开药、开贵药”拿高工资的可能性很小。

  儿科医生的困境,进一步折射出中国整个医疗行业面临的人才问题。今年7月,《现代快报》报道称,在江苏招生的14所医科大学,有9所高校理科分数下降,下降分值多达10分。尽管个别医学院校生源紧张不能说明医学专业整体招生不足,但仍有专业人士表示,近年来医患矛盾频发,医生拿红包、吃回扣的丑闻也不断被曝出,这个行业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大不如前,毕业后不愿从医的医学生也越来越多。

  2014年12月27日,中山大学发布的一份有关医务人员生存状态的调研报告表明,68.6%的受访医务人员认为所承担的工作繁重,51%受访医务人员因工作繁重频繁处于失眠状态,57.1%的医务人员觉得自己总是处于紧张状态,40%的受访医务人员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绝对不会再次从医。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鼓励学医,应从改革医生薪酬体系破题。7月2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09—2014)》即指出,当前,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医务人员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行,医疗卫生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如果医生的付出能够得到阳光回报,且工资水平仅与其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有关,而与“开了什么药”无关,那么“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的现象就会减少。虽然目前的新一轮医改继续深化过程中,提高医疗服务报酬已经被作为一个主要的思路,但以往依靠行政手段控制药价的模式已经在多轮反思之后开始退出,但如何引入市场机制调控药价,有效模式仍处于探索之中。

  行业:移动医疗抢滩互联网健康险

  挂号问诊、实体诊所或医院、移动支付、医药O2O,是移动医疗主要的业务板块。而自阿里健康、春雨医生和平安好医生纷纷宣布与保险公司合作后,互联网健康险或许会成为“互联网+医疗”的下一个蓝海。

  春雨医生表示,今年就将和中英人寿一起联合推出年保费在3000-5000元左右的中端商业医疗保险。大致合作模式为,春雨医生给每位参保人配备一位线上专属私人医生,帮助用户解决各类健康问题。参保人在线下春雨诊所的诊疗、检查、体检等费用,由商业医疗保险赔付。

  阿里健康则会和中国太平洋旗下的太保安联公司,围绕分级诊疗等医改政策,探索社区医院、家庭医生、疾病防控、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及养老护理等领域的商业保险服务模式。

  不过,上述互联网健康险产品还处在探索中,模式并不成熟。相比之下,虽然在移动支付以及线下诊所、医院的领域内,已经出现了不少竞争者,但这两个领域仍有发展空间,后来者也可借鉴前人经验有所作为。

  药改:“二次议价”惹争议

  进入2015年以来,政府围绕“药价”出台了一系列文件。2月,国务院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方向,对不同药品分别采取招标采购、谈判采购、医院直接采购、定点生产等方式,降低虚高药价。

  5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又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决定取消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转由市场主导定价。据了解,经多方呼吁的专利药谈判方案,年内也有可能出台。

  这些新的政策动向,迫使药企作出改变。最先大幅降价的外资药企是葛兰素史克。2013年,葛兰素史克曾因在中国行贿被判处罚金人民30亿元,此后该公司中国区业务一蹶不振。葛兰素史克高级副总裁洪志表示,未来公司将主动降低包括三大乙肝抗病毒产品在内的部分原研药价格,以换取快速萎缩的市场占有率。

  更多的药企,被动选择降价。7月29日,宁波市公立医疗机构共同体抗微生物药品集中采购价格谈判正式启动。按照宁波政府制定的采购方案,中标药品和价格需经过多轮报价、投票表决、逐轮淘汰方式确定,药企需在浙江省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超过10%甚至达到40%的基础上,再降10%以上,方可进入宁波的采购目录。

  过了省政府、市政府这两关后,药企还要面对部分医院的“二次议价”。“二次议价”是指医疗机构在省级药品集中招标的基础上,在中标药品进入医院采购名单时,医院在中标价的基础上再次要求药企降价,中标价与医院采购价之间的价格差成为医院收入的一部分。

  目前,多地正在开展药品招标采购,“二次议价”已经成为不公开的秘密。但关于“二次议价”的争论始终没有结果,有人认为“二次议价”本质上还是“以药养医”,药企经省级招标平台“杀价”后,还要被医院“砍价”,把“暗扣”变成“明扣”,成本负担很重。但也有人认为,允许“二次议价”有助于治理药价虚高,提高医院补偿效率。

  近日,江西某医院因“二次议价”被工商局以“不正当竞争”查处,医院“二次议价”的差价所得全部上缴。但山东省审计局近日在当地人大常委会上报告则称,二次议价后部分试点医院的采购价比省级招标节省了3.81亿,似有肯定之意。政府层面对“二次议价”的模糊和分裂的态度,也正是医改药改所面临诸多难题的一个缩影。■

  此稿为财新网健康频道“无恙”出品

  更多专业健康报道抢先读,敬请扫码订阅财新微信公众号

  无恙

  

 

无恙

#p#分页标题#e#

无恙

  特别声明:

  “无恙”由财新传媒出品。“无恙”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