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制度在他国 触摸中国院士制度改革的脉搏
核心提示
“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院士制度改革的议题,短短37个字,既呼吁了沸腾而焦灼的民意,亦为院士制度改革提供了明确方向。6月13日,为期五天的两院院士大会闭幕,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章程》从提名途径、遴选机制、退出机制三个方面对原章程进行了改进。国情不同,制度也不尽相同,但院士制度的学术性、荣誉性本质是一致的,当院士制度因种种原因陷入“羁绊”时,改革势在必行。今天,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院士制度。
院士溯源
院士制度是科学和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科技体制化的产物,至今已有约400个春秋。“院士”一词的出处源远流长。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因景仰为拯救雅典城而牺牲的英雄阿卡德莫斯,于公元前4世纪早期在位于雅典城西北郊的英雄陵园“阿卡德米”开坛授课,形成柏拉图学派。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很多学术团体都因尊崇柏拉图而将其团体冠名为“阿卡德米”。这个词便成了“院士”的英语统称“Academician”的源头。
【俄国院士】盛名难掩落差改革求新生历史悠久的俄罗斯科学院正在经历一场地震般的改革。俄罗斯科学院由彼得一世于1724年建立,是历史悠久的国家级学术机构。俄科学院在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人文领域取得过众多成果,迄今有18名院士获得诺贝尔奖。在改革之前,俄科学院拥有9个学部、3个分院、14个地区科研中心,下属科研院所共计436个。俄科学院院士可领取数额不多的国家补贴,当他们从所任职院所的工作岗位上退休后,仍继续拥有院士称号。然而,近十几年来,俄罗斯国家投入与科学院体系产出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俄科学院网站的数据显示,2000年,俄政府预算向民用科研拨款170亿卢布(1元人民币约合5.5卢布),2014年这一数字达到3660亿卢布,但俄罗斯的研究成果在Web of Science这一数据库记录的所有成果中仅占2.1%,跌出世界前十。俄罗斯政府于去年6月拉开了科学院改革的大幕,迄今已逾一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把俄六大科研机构中的三个——科学院、医学科学院和农业科学院合并为“大科学院”,其财务管理权限将大为削减,其下属科研院所将与“母体”分离。同时成立俄总理直接管辖的联邦科研机构管理局,接管脱离的所有院所并管理3家科学院的原有资产和资金。该提案发起人、俄总理梅德韦杰夫表示,对科学院的改革应当让科研人员专心开展研究,使他们从资产管理和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这样一个大刀阔斧改革的方案一经出台即震动俄科学界,已于2013年9月由总统普京签署生效,现正按部就班地落实。
【美国院士】千人选举、重荣誉、轻待遇
美国国家科学院于1863年3月根据时任总统林肯签署的法令设立,迄今已有150余年历史。国家科学院于1964年设立美国国家工程院,于1970年成立美国医学研究院,三院均授予院士头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均由选举产生,事先没有申请程序。尽管也有许多非正式提名建议,但只有院士可以正式提名。该科学院每年4月在广泛和细致评审后,召开全体院士大会,对候选人进行评选投票,选出最多84名院士,21名外籍院士。目前,美国国家科学院共有约2200名院士和400名不具投票权的外籍院士,总共约500名院士荣获诺贝尔奖。接受记者采访的一名美国华裔院士介绍说,美国国家科学院是一个“由杰出学者组成的非营利性协会”,没有政府拨款,其使命是“在与科学和技术有关的事务上向国家提供独立和客观建议”。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是美国科学家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该机构院士在为政府提供科学和相关技术服务时没有办公室,也不获取个人报酬。另一名美国华裔院士告诉记者,美国的院士不是职位,或“行政待遇”,与其他待遇也不直接挂钩。上述三院的院士头衔由当选者终身拥有,他们在院内不会因达到一定年龄而失去“投票权”或“提名权”,否则将被认为是对老年人的歧视,但这一做法与他们从供职单位的工作岗位上退休无关。针对眼下国内“热议”的中国院士制度改革,受访的这两名院士都认为,中国院士制度改革应向“科学”的方向前进,社会舆论在关注的同时要避免炒作渲染,静观改革“自然”行进。
【英国院士】与大师共荣的皇家学会会员
英国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占得先机,成为当时的世界头号强国,离不开长期以来对科学及科学家的重视和尊重。历史最悠久的科学院级机构——英国皇家学会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于1660年,是英国最权威的学术机构,牛顿等著名科学家曾担任皇家学会会长。诺贝尔奖设立百余年来,共有80余名皇家学会会员获奖。如今的皇家学会共有约1500名会员,其中不乏物理学家霍金、生物化学家保罗·纳斯等学界泰斗。因此成为“皇家学会会员”是一种极高荣誉,且为终身荣誉。这一学会本身具有很高的独立性,不对任何政府部门直接负责,但又与政府关系密切。比如其某些科研活动可以接受政府部门资助,同时就国家科技发展等重大事宜为政府提供咨询服务。要进入这座英国科学界的“顶级殿堂”可没那么容易。在每年约700名候选人中,每名候选人都需至少6名现有会员推荐。学会通常在3月份召开选举年会,,讨论新增会员等事宜。根据学会章程,每年最多新增52名会员,新增外籍会员一般不超过10名。不过,“会员”称号更多地只是一种荣誉,代表了学界对其已有成就的肯定,在经济上不会获得更多“优厚待遇”。整个皇家学会的领导机构是理事会,共有21名理事,每年要通过选举改选其中10名,且所有理事不得连任两年以上,皇家学会会长的任期不得超过5年。
【法国院士】只是一种荣誉不享特殊待遇成立于1795年的法国研究院(也称法兰西学会)是法国独具一格、举足轻重的权威学术机构,有“知识界议会”的美誉。然而,“院士”只是一种荣誉,而非职务,并不享受特殊待遇。法国研究院由法兰西学院、文史科学院、科学院、美术院、伦理政治科学院五大学院组成。其中历史最悠久、荣誉级别最高的是法兰西学院,其院士数量始终保持40人,被尊称为“不朽者”。法兰西学院院士候选者不受性别和国籍限制,但需向学院介绍自己的简历和学术成果,并按惯例拜访每一位院士。候选者在提交申请时不得超过75岁。法兰西学院规定,院士选举采用秘密投票方式,获得绝对多数选票的候选者可当选新院士,投票不受总统和政府干涉。“院士”终身荣誉与高龄学者创新能力下降不免存在矛盾。法兰西科学院率先改革,在2003年将其院士年龄限制由80岁降至75岁,科学院院士在年龄达到75岁后,将会转为荣誉院士,可继续参与学术会议,但在新院士选举时不再拥有投票权,也不再享有院士津贴。其他学院也在考虑进行类似改革。法国研究院院士是终身拥有的荣誉称号,而非职务,院士不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也没出差补助,只会得到小额津贴。据法兰西学院官方网站介绍,“院士”称号拥有者到一定年龄后,须从任职院所的工作岗位上正常退休。法兰西科学院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学院对其院士没有特殊的考评机制。但科学院院士基本都是科研人员,他们在申请科研项目及相关经费时会同普通科研人员一样接受审核,不会享有任何特殊权利。综合新华社、新华网一键分享到【网络编辑:李鹏勋】【打印】【顶部】【关闭】
(原标题:院士制度在他国 触摸中国院士制度改革的脉搏)
- 礼进生物将在2023 ASCO上报告4-
礼进生物将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 年会上... - 脑静脉血栓实现智能化诊断,脑卒中AI研究
近日,推想医疗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杨旗教授团... - 科兴制药产业布局再发力 探索合成生物技术
11月2日,科兴制药(股票代码:688136)发布公告,公司... - 拜耳转移乳腺癌ErSO疗法尚未进入临床试
此前有报道称拜耳一种小分子药物ErSO对动物体内的癌细胞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