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敏:记使命 平凡中创造卓越
资料图 来源:中广军事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张学敏
张学敏,男,汉族,1963年11月出生,1986年4月入党,1981年9月入伍,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主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何梁何利奖、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军队科技领军人才奖等获得者, 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严谨、勤奋、敏锐,这是大家谈论张学敏时使用最多的词语,他几乎把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学生们都知道“要比工作时间,张老师肯定每天都能进前三名!”同事们佩服地说,“不知道他哪来的这么多精力,对每个课题进展都了如指掌,在实验室周会上,他总是很敏锐地从汇报中发现问题或总结出闪光点——我们总能获得启发。”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单位的学术氛围越来越浓厚,伴随着团队在科研的艰辛道路上奋勇前行。
潜心钻研,矢志攀登科学高峰
1997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仪器测试分析中心发展最困难的时候,张学敏开始担任中心主任。当时中心设备落后,人才匮乏,就科研和学术而言,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是一个“洼地”,是很不起眼的小单位。他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无闻的工作,决意改变单位落后状况。15年来,他夜以继日,艰苦奋斗,从不向困难和挫折低头,凭着一颗党员的赤诚奉献之心,全力以赴谋求单位发展。经过矢志不移的努力,中心今天不仅在军事医学科学院从学术“洼地”成为学术“高地”之一,在国际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自然》杂志集团公布的2011年亚太地区200强的科研机构排名中,,中心学术实力排名第五十,排在我国许多著名的综合大学、医科大学以及科研院所之前,位列全军之首。
回想十多年的奋斗历程,科研条件已今非昔比。张学敏谈到,“刚开始时,困难极大,我们在一个陈旧的小楼里,努力筹建了一个只有20平米的生物医学实验室,一步步地搭建最基本的实验条件,从头开始培养科研人员。勿论国外,就是在国内,我们的起点也太低了”。面对艰苦条件,他用“希望相随,有梦则美”激励自己和团队志存高远。他要求团队学会耐住寂寞、适应寂寞和享受寂寞。科研人员只有经历极度寂寞才会进行深刻思考。无论多苦,他把这种化苦为乐的精神融进到工作中,选定“感染、肿瘤和免疫”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潜心科研工作。
炎症如何诱发肿瘤,是国际肿瘤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张学敏带领团队在这一前沿热点领域中,艰难探索,终于发现了CUEDC2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在人体炎症和肿瘤的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并阐明了“炎症诱发肿瘤”的若干分子机制。他的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系列上发表,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将肿瘤防治重心前移到“炎症”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国际著名医学专家古斯塔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原评委会主席)曾在《自然·医学》杂志撰写专文,高度评价张学敏的研究成果为乳腺癌的治疗研究带来了新希望。
潜心育人,奋力打造人才团队
张学敏带领的团队已经成为我国生命医学领域中的一个优秀创新研究群体。他将这些年在事业上的进步归因于他有一个出色的团队:“有一群怀揣着梦想的青年,能够跟他们一起并肩工作,是件很快乐的事情”。他说他能当选院士,不是个人奋斗的结果,是团队实力使然,是一批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是团队合作的时代,今天的科研创新,所涉及的专业范围之广和数据量之大,再也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事了,团队的创新氛围决定了成败。
为塑造优秀团队,张学敏倾注了极大努力,几乎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他很少有时间陪家人吃顿饭,甚至推掉观看女儿演出的约定,也不会推迟对学生指导的安排。许多研究生并非毕业于名校,但他相信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来自某医学院的李慧艳同志是他培养团队中的一个代表。在张学敏的悉心指导下,通过长年努力,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
他培养的学生还分赴哈佛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一流机构深造,张学敏非常珍惜人才,曾多次利用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看望在国外的学生们,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鼓励他们早日学成回到团队,为国家军事医学事业效力。李涛作为学成回国的优秀代表,谈到他能做出国际一流科研成绩时说,这都得益于他在团队打下的坚实基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团队中涌现出“70后”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军学科拔尖人才和国家重点课题的负责人等等。看到团队中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张学敏倍感欣慰:“为国家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是党赋予我的神圣职责”。
勇于担当,忠诚履行神圣使命
张学敏与青年科技人员交流时经常谈到:“只要你坚持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去服务他人和社会,你就会发现自身的价值”。他始终把承担任务作为检验忠诚、履行使命的重要途径。他带领的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近十年来出色完成了国家和军队一系列重大任务,包括汶川抗震救灾、奥运安保、世博安保、重大食品和药品安全事件处置、突发疫情应对、特殊环境监测等。他还多次深入到基层部队调研,亲历部队训练,力争着眼需求,通过科研实践增强部队卫生保障能力。
十年磨一剑,通过不懈的努力,军事医学科学院仪器测试分析中心作为一个基层单位,已发展成为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技术依托基地,国家和军队重要事件中药物、毒物、食品和环境污染物等分析检测的技术基地,国家层面科学仪器资源共享的技术基地。中心作为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进一步批准为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是全军生物医学分析重点实验室和全军环境保护研究监测中心,也是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评为全军“十一五”医学科技工作的先进单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期待着张学敏带领团队为我国科技和国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原文标题:张学敏——平凡中创造卓越)
#p#分页标题#e#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 礼进生物将在2023 ASCO上报告4-
礼进生物将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 年会上... - 脑静脉血栓实现智能化诊断,脑卒中AI研究
近日,推想医疗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杨旗教授团... - 科兴制药产业布局再发力 探索合成生物技术
11月2日,科兴制药(股票代码:688136)发布公告,公司... - 拜耳转移乳腺癌ErSO疗法尚未进入临床试
此前有报道称拜耳一种小分子药物ErSO对动物体内的癌细胞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