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院动态


市人民医院 成功为一反复心脏骤停患者 实施埋藏式心脏复律 除颤

2015-02-24 11:44 | 来源: | 浏览 :

  2月10日,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以下简称ICD)植入术,这在我市尚属首次,填补了我市这项技术的空白。

  成功为患者实施ICD植入术

  前不久,60多岁的李女士去市人民医院就诊。李女士近半年来时常感觉乏力,平时心率偏慢,复出现晕厥,心电监护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此前,她先后在多家医院数次进行电除颤,使用多种药物治疗均无效。

  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阳贵等专家多次会诊后,认为李女士为心源性猝死极高危患者,她的病情十分危重,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实施ICD植入术。

  “由于ICD植入术程序复杂,要求精确,术中易诱发室颤,有一定的危险性,且ICD安装后是否能正常工作关系到病人术后的生命安全,所以对整个手术特别是除颤电极植入的参数要求极高,对手术医师更是极大的考验。当然在压力和病人生命之间,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挽救病人生命。”2月15日,刘阳贵告诉记者。

  经过和家属沟通,2月10日上午,在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和介入科导管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历时一个多小时,成功为李女士植入了一台ICD。目前该病人体内的ICD工作状态良好,李女士也正在康复之中。

  “术后感觉不错,,可以下地走动。”2月15日,记者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见到李女士时,她面色红润,精神状态非常好。

  填补了我市ICD植入术的空白

  据刘阳贵介绍,ICD是集起搏和电复律两项功能为一体的植入式心律失常治疗装置,它具有转复心律安全、可靠的特点。当患者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时,ICD通过电极感知识别后,综合运用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高能量电复律等方法迅速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就像随身的心脏科医生,ICD能随时对猝死高危患者突发的心脏疾病起到快速诊断和治疗的作用,从而有效避免猝死的发生,挽救患者的生命。

  市人民医院为李女士安装的这台ICD寿命最长可达10年,是目前全球寿命最长的新型心脏起搏器,全国安装的不超过10台,在我省属于首例。

  心脏停搏患者死亡率很高

  要早发现早治疗

  2003年6月27日,在联合会杯的比赛中,喀麦隆国脚维维安·福猝死赛场;2004年4月19日全球快餐业巨头麦当劳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坎塔卢在家中猝死;2007年7月20日,年仅40岁的知名律师、广东省人大代表颜湘蓉突然晕倒在广州花园酒店会议厅的讲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后宣告不治……这些名人致死的病因都是心脏性猝死。

  据有关专家统计,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生率分别为44.6例/10万人和39例/10万人。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以前一直不清楚,直到心电图监测技术的应用,才证实了医院外心脏停搏者多数是由心室颤动引起的,大部分患者(大于80%)先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恶化发生室颤。因为心室颤动自行转复非常少见,因此,抢救心跳骤停患者时,从衰竭到除颤的时间是决定病人能否生存的最重要因素。

  医院外心脏停搏患者的死亡率很高(高于75%),主要是由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除颤治疗。ICD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一个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领域。体内自动除颤器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10~20秒内进行电击除颤,这种装置可以对自发性室颤作出有效的反应,感知危及生命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防止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希望有早发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来医院做一个系统的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因为这个病非常危险,一旦发病一个小时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死亡。”刘阳贵说,所谓早发心脏病家族史人群指家庭成员中有在40岁之前患有心脏病的人群。(李雪婷)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