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妇幼保健


上海家化命运多舛:当传统坚守遭遇资本野蛮

2014-06-16 16:36 | 来源: | 浏览 :

  汽车行业电子商务一直以来都处于“伪电商”状态:厂家与电商平台合作,线上销售更多的是一种营销行为,其他流程与传统销售模式并无差别。这已是继2012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关税后,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第二次“双反”调查。

  汽车行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业电子商务一直以来都处于“伪电商”状态:厂家与电商平台合作,线上销售更多的是一种营销行为,其他流程与传统销售模式并无差别。如今,O2O模式给了汽车电商更大的想象空间。

  按照易车总裁助理兼易湃副总经理袁晖的说法,他们做汽车电商的模式是希望将O2O模式的线上O进一步放大,主要做法是模拟顾客线下购车的流程,将客户跑4S店和比价的过程在线上实现。而与此同时,目前也有大众、丰田等25家汽车厂商进驻电子商务渠道,这其中大部分选择借助已建电商平台运营。

  不过,这一模式看上去很美,却仍然面临困难和争议。

  汽车电商C2B探索

  按照汽车电商的传统媒体模式,汽车电商无非是通过广告帮助经销商收集用户信息(主要是电话号码)作为销售线索,但这类电话号码收集的成交率并不高,同时非常伤害用户的购车体验。

  而汽车电商模式则屏蔽用户的个人信息,只是将用户对某款车的购车需求发布到网上,在一定时间内由各经销商给出一个可以到店成交的价格。消费者会对这些价格进行比较,而只有当用户选择了某家经销商的报价时,这家经销商的销售顾问才能看到用户信息。

  这种模式类似用户在线下逛店,如果用户不主动告诉销售顾问联系方式,对方是拿不到的,但价格用户却可以问到。但线下逛店的缺点是消费者跑三五家店,最终也就是比价,服务都是标准的,所以汽车电商希望在线上实现这个比价的过程,帮助消费者节省时间,这也是其C2B的逻辑。

  不过,这里面依然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商家凭什么在线上给你报出低价?

  即便一些电商对经销商设置黑名单制度,比如如果同一个商家被用户投诉得过多,这个商家也会进入黑名单,相应会有一个惩罚机制。但如何有效对线下商家进行管控仍是对管理上的挑战。

  被倒置的盈利模式

  反观国外的汽车电商,这一模式已经开始趋向成熟。以艾德蒙斯为例子,艾德蒙斯虽然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汽车网站,也是收取会员费的模式,它已经使用了网上出具购车凭证,到店成交的模式。

  再以truecar为例子,这是一个按成交收费的网站,他们的费用大概是300美元一辆车。按照美国的车价换算下来,差不多也是1%的佣金比例,或者多于1%。

  目前在国内的一二线城市,购车人群已经有了一个成熟度,他们对车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在买第二辆、第三辆甚至第四辆车。这些人工作忙碌,时间有限,如果能够在网上解决到店比价的问题,就可以满足其高效低价购车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到2015年、2016年,有上述需求的成熟用户会越来越多,会有大量用户逐渐转到电商的平台上。

  不仅如此,传统电商模式正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传统媒体模式下,一天能收到好几十个销售线索,但是实际上打电话,邀约率可能仅有1%。但伴随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经销商对精准营销的需求越来越高。

  所以,汽车电商核心模式就是要提供高议价的购车用户,这也是精准营销的目标。

  “成交付费大概是车价的0.5%到1%,这个佣金比例并不高,也就是营销费用在整车售价里的占比。”袁晖表示。

  “我们要的是渗透率,盈利没时间表,可能我们希望哪年开始盈利,但到那年的时候发现可能还不行,最终可能由于竞争的存在,或者由于市场还不够成熟的原因,你会持续推迟你的盈利的时间。”袁晖说。

  就像任何一种新模式在上市初期都会饱受争议一样,汽车电商也遇到了自己的问题,而典型问题则出在线上线下两个O的配合上面。

  O2O最大的问题就是线下的环节跟线上的环节是否顺畅衔接,用户的体验是否一致。汽车O2O也同样如此,在推出电商平台之后,商家的配合力度肯定也是参差不齐的,会有用户到线下之后,发现商家可能根本对接不上。

  2014年6月10日,阿里巴巴发布了“码上淘”战略。“码”将成为阿里集团“云+端”战略重要一环。阿里想通过二维码构建一个触及最多消费者的商业入口,最终实现人和人、人和信息、人和实物的无缝互联。商家则能够通过“码”沉淀客户关系,打通线上—线下的交易闭环,实现自定义渠道。

  从2013年开始,阿里在移动领域布局可谓急行快走,除了收购外还推出各种适应移动互联网的产品。

  当阿里在移动互联网道路上奋力向前时,转嫁京东的拍拍网却在积极布局,想在C2C领域抢下一块市场。在淘宝占有绝对优势的C2C市场,在移动的大背景下,京东能否重整拍拍?

  “一键搬家”挖角淘宝

  日前,新拍拍网改版上线,从首页看,新拍拍走起了小清新路线。不过小清新的背后却是大杀招—其招商政策几乎就是针对淘宝卖家而制定:对个人商家明确提出了费用全免的的承诺,无平台使用费及佣金扣点。企业商家9月1日前入驻,2014年平台使用费全免。为了方便卖家从其他电商平台搬到拍拍网,拍拍还将提供一键搬家功能。

  就淘宝卖家最为头疼的流量问题,拍拍在招商中明确,2014年京东对拍拍网进行大幅的流量补贴,包括站内流量和站外流量。其中,站内流量包括PC端、无线端;站外流量包括网络媒体、CRM、社会化媒体等。

  在流量补贴政策中,拍拍网特别提到,将为商家做整站引流、会为商家外投进行补贴以及保证位置均衡分布给中小商家等,包括QQ空间广告、QQ客户端广告、QQ秀以及京东旗下的DSP平台“京东商务舱”也将被运用到商家的站外广告投放中。

  京东上市前,腾讯投资京东的同时将之前的电商业务都转给了京东,其中就包括拍拍网。虽然当下其招商政策足够诱人,但仍然有评论认为,拍拍网在腾讯这样的大流量平台都没有做起来,转嫁京东更加没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不过,似乎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并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他对于拍拍是寄予厚望的。接手拍拍之后,京东成立了拍拍子公司,由原京东商城开放平台的负责人蒉莺春担任总裁一职,还重金挖来了有着多年零售及电商经验的银泰网CEO林琛负责运营。

  拍拍网在国内C2C市场淘宝独大的局面下撑到现在实属不易。来自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中显示,截至2013年6月,淘宝网在中国C2C的市场份额占据了95.1%的市场份额,而拍拍仅有4.7%的份额。

#p#分页标题#e#

  一位原腾讯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原先拍拍网在腾讯旗下确实没做好,当时腾讯发力电商时,整个公司电子商务的战略是向B2C转型,拍拍作为C2C平台几乎有三年时间是处于不受重视又没人管的状态。京东的基因是电子商务,拍拍转到京东后刚好弥补了京东在C2C领域的不足,定位会更准确,反而比在腾讯的电商体系更好做。“如果拍拍能拿下淘宝10%的份额,那就是1000亿元的市场,而这是有可能做到的。”上述人士表示。

  吸引淘宝的二线卖家

  “切淘宝10%市场份额”的可能性恰恰源于淘宝过于强大。拍拍市场负责人宋旸在与记者沟通时指出,淘宝的确做得很强大,商品无所不包,是一个非常长尾的市场。但是淘宝的大而全,也使得类目不一定足够深。拍拍体量较小,可以在一些重点类目做深度运营,比如母婴、海外购、二手商品等,从一些类目入手,重点突破是会有机会的。

  一位在淘宝上卖干果的卖家陈小姐告诉记者,自己正打算到拍拍上去试试,现在淘宝上竞争太激烈,现在拍拍重新改版,而商家没有那么多,拍拍刚开始会给流量资源支持,只要用心经营,至少会享受到初期的流量红利。

  陈小姐的心态与当年百度做有啊时,一些在有啊开分店的淘宝卖家极其相似。但事实是有啊最终也没能撼动淘宝的市场地位,反而自己销声匿迹了。一位淘宝的资深买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淘宝已经成为第一品牌,如果拍拍没有做出什么亮点,虽然商户搬家了,如果用户没有迁移并形成使用习惯,仍然难成大势。

  对此,口袋通创始人白鸦并不认同。他指出,目前淘宝有800多万商家,已经非常拥挤了。淘宝目前的模式下,80%的收入来自于搜索广告,在淘宝平台很难根据类目的特点去做深度的运营,而这是拍拍的机会。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丽说、蘑菇街,这两家网站实际上就是将淘宝的服装这个类目的商品优化了,商品的展现方式改变了,用户找东西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仅仅是这样的变化就能够吸引来足够的用户,也成就了磨菇街如今10亿美元的估值。这就说明,淘宝是有优化空间的。另外,拍拍天然能够和微信以及手机QQ的社区生态相结合。

  白鸦指出,拍拍应吸引的淘宝商户不是一线卖家,而是第二梯队的商户,那些在淘宝上做到第一梯队的大商户,就目前拍拍的流量,对于他们的销售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反而是那些在淘宝做不太大的、有品质的二线卖家是最好的吸引对象。

  改变流量分发方式

  马云曾经提过的“小而美”,拍拍此次也再次提及。宋旸认为,要想真正把“小而美”做出来,就要重构流量分发模式。

  在传统的流量分发模式和广告模式下,小的商户很难做起来。这也就是今天淘宝面临的困境,大量的商家把钱花在了买流量上而不是做产品上,就使得只有那些销售高毛利商品的卖家能生存下来。

  一位电商分析人士指出,搜索是一个很重要的流量分发渠道,但在淘宝模式下,搜索权重中,销量的权重很大。正是由于销量权重大,很多店会拼命打造爆款,以爆款做销量,从而在搜索中占据优势。而打造爆款,要么刷单,要么打广告,做低价把爆款做起来。

  这样的流量分发模式,用户对于商户是没有忠诚度的,商户也不拥有用户。实际上淘宝早已看到了这个问题,也在不断进行变革,淘宝首页也数度改版,强化标签,改变搜索规则,通过数据挖掘推行千人千面等。不过淘宝平台太大,商户太多,转型并不容易,而淘宝2014年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移动端。

  宋指出,拍拍在搜索权重里大量降低销量权重,而代之以真实的客观评价、服务质量以及社交因素推荐等。以社交因素为例,某用户被推荐的商品有可能是自己的朋友买过的,或者与自己有相同兴趣或者消费水准的用户买过的。

  另外,在移动运营方面,拍拍计划与微信的微店打通,用户关注微店的东西可以被自动推荐到拍拍上来。打通之后,商户可以在微店和拍拍同步处理商品,拍拍可以为微店引流,将PC端和移动端的生态串连起来。而手机拍拍的APP重点不是展现全站的商品,而是更强调用户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

  “在一个C2C平台上,有人、店、货这三个因素。淘宝强调货的因素,而拍拍更强调人的因素,人和店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以及平台级的CRM关系,即A店与B店人群的交差共享等。”宋旸指出。

  另外,宋旸告诉记者,如今腾讯要打造开放的生态,反而外部更容易利用腾讯的一些资源。要想切下淘宝的市场,初期商品肯定不能做得足够全,而是在某个垂直类目先切开一个口子。

  沿着这个思路,与腾讯可能产生很多合作机会。近日,拍拍想重点在母婴类目有所突破,宋旸觉得有个很好的资源可以利用,那就是母婴QQ群,腾讯光母婴群就有100多万个,几千万活跃用户,在这样一些群里,妈妈们会经常推荐商品,转化率很高。如果能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将非常适合一些特别类目的运营。

  京东成功上市而阿里已经上市在即,伴随着电商这一轮IPO高潮,电商行业开始谋划新的竞争格局。

  6月11日,商派ShopEx董事长李钟伟透露,公司主导的电商技术大会上,将向广大用户推出“第二轮电商发展时代”,李钟伟其意在于表达“电商平台红利已经结束,今后不会再有大规模的电商平台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只会有京东、淘宝、当当、聚美等几家电商的格局,而是电商行业正在发生转型。从平台型电商大发展时代转为新技术驱动下的电商发展时代。

  行业分水岭

  2014年或许必定会成为电商行业发展的分水岭。在电商领域,厂商矛盾已经初步显现。今年3月,茅台与电商正式解约,同时开设微信平台招标,计划独自发展电商经营,而据了解另外一家国内知名酒厂也正进行同样的工作。

  放弃电商销售平台,据业内人士点评认为,茅台不能确定销售量有多少是直接到消费者手中,而有多少是囤积在渠道商手中。此外茅台无法通过原有的区域销售分布判断自己传统的区域市场分布及销售时间分布。“这对于茅台的营销体系是有很大破坏的。如果按照当下时髦的大数据营销而言,茅台失去了真实的销售数据掌握,未来就成了电商的打工小弟了。”有酒业资深销售人士透露。

  看到这种状况,产品制造商放弃依托平台化电商销售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则是平台化电商积极“侵入”产品制造“厂”的地盘,这不能不让制造商捏把汗。

#p#分页标题#e#

  刚刚上市不久的刘强东对外宣布,未来京东70%的利润会来自于京东金融。那我们来看一下京东金融是做什么的呢?如果你理解京东金融是在电商平台上买保险的,那你就错了。日前成立不久的京东金融是京东CFO负责的在线投融资平台。其中业务之一,帮助有创新能力的人士融资制造创新产品,而后在京东销售。

  也就是说,你作为某个行业的专家,一旦发现新的市场机会,例如互联网空调产品,从京东金融获取融资后,迅速组织设计和社会化制造,快速制造出自己创新的空调,而通过京东迅速占领市场。在社会化制造能力过剩的今天,互联网思维的产品创新与制造方式,正在革“传统大厂们”的命。

  平台电商依托产品厂商低价优质产品,获得大批用户,快速崛起平台建立优势后,又在借助资金和互联网思维,快速剿灭“产品厂商”。

  在家电卖场激情动荡的岁月,格力依然拒绝国美的故事,在电商时代已经开始上演。

  第二轮电商竞技

  对于传统厂商继续单一依靠平台化电商发展电子商务,既有养虎为患自掘坟墓的恐怖,同时也不吻合丰富化的电商发展趋势。因此,商派扯起了第二轮电商时代大旗。所谓第二轮电商时代,其主体是产品和服务厂商,以自身发展为导向建设电子商务,不单一依靠现有电商平台销售产品,而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O2O、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更多新技术应用,建设多渠道电商营销体系。

  之前有过这样的提法,买书去当当、买酒当酒仙、买化妆品去聚美等,但这些都是行业人士自己的假想,消费者消费习惯和行为是不会被商家利用标签去强行捆绑的,伴随着新技术的更新,新的消费领域还会不断出现。作为产品厂商,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占领多渠道,如:平台化电商(阿里、京东、当当);微信微店,以及自身各种大数据挖掘等,通过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电商体系,将营销大数据、客户等大数据留在自己手中,方能不沦为电商平台的打工仔。

  有人说阿里上市标志着电商行业走上了巅峰,而在很多人看来,阿里京东的成功刚刚给这个行业注入了新的不安分的基因,真正意义上的电商大战才刚刚开始。以前电商大战是电商平台之间的大战,靠的是广告、影响力、资金实力,而下一步电商大战主角将是“厂与商”的大战。

  作为厂商的电商技术服务商,商派已经开始为新一轮电商大战做好了技术准备。去年在传统电商“双十一”大战中,商派依托技术帮助百丽、欧普照明、南极人、联想、TCL、美的、三枪、麦德龙、蒙牛等传统的龙头企业客户创下了53亿元的销售纪录。

  商派为传统厂商开出的第二轮电商竞技的技术处方:第一是全面多平台渠道建设,尤其是移动平台投入,减少厂商对单一电商平台渠道的依赖性,第二是通过新技术的全面应用将大数据、O2O等商业模式引入构建自身的电商系统。

  “过去平台化电商利用用户消费能力,绑架厂商,而今厂商利用新技术应用最短距离地对接用户,根据用户需求调动电商资源,而平台电商只成为其中的一个交付环节。”有分析人士指出。

  香港同兴药业有限公司在2004年8月响应广州市政府赴港招商团的号召,以增资入股的形式与合资中方股东共同设立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王老吉公司”或“合资公司”)。双方各占48.0465%的股权,其余3.097%的股权由自然人持有。合资期限10年,至2015年1月25日止。

  中港企业双方合资是基于共同致力于发展壮大和创新王老吉老字号品牌的共同目标。同兴药业是在中方承诺将王老吉商标转入合资公司并将合资公司名下的厂区土地使用权进行补偿确权,而斥巨资入股的。合资初期,同兴药业主管经营,坚持携手共进,在不足18个月内,王老吉公司营业额增长148%。从2005年到2010年期间,年平均销售收入以33.49%的速度增长;年平均利润率增长也保持在12%以上,得到了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好评。但合资中方股东却一直未履行转让王老吉商标的承诺。

  尤其自2012年7月始,合资中方股东完全放弃了合资公司设立之初衷,改变合资合同确立的管理机制,超越董事会、股东大会单方使用总裁及法人公章的权力,致使股东利益受到损害,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陷入僵局,终至经营利润大幅下滑,股东连续两年未得分红。对此,同兴药业秉承和解协商的态度,多次致函合资中方股东寻求解决方案,均未得到有效回应。

  对于合资中方股东的种种侵害股东权益之行为,同兴药业既痛心又深感无奈,此番行为已严重破坏股东层面的信任基础,且长期得不到有效纠正。为此,同兴药业发表严正声明:将不同意延长合资公司合资期限、不再续签合资合同,同时将启动司法程序维护股东权益并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特此声明!

  同兴药业有限公司

  mail:txyy2004@163.com

  2014年6月12日

  别人贪婪我恐惧,巴菲特的这一经典投资名言用在奢侈品电商行业很合适。在奢侈品电商备受投资方追捧的时候,就有投资机构坚持不看好,表示“电商做不了奢侈品”。时过境迁,当年百花齐放的各种冠以“品”字的奢侈品电商如今已或倒闭、或转型。而5月底刚刚倒闭的VIP尊享网则为这一结论增加了最新的注脚。

  正如一位专家分析的那样,真正的国外奢侈品,根本就没有网上销售的授权。

  中国敢称自己是奢侈品电商的,无外乎就是代购、国外买手抢购方式,而所谓的联合商家,大多数也是和代理商合作,不能保证货源。这是绝对矛盾的,“一方面怕消费者不买产品,另一方面,又怕消费者买得太多,供不上货。奢侈品电商的这种商业模式,怎么可能成功?”该专家表示。

  电商遇冷

  5月底,电商圈传出被喻为史上最快拿到赛富投资的企业尊享网页面已经无法打开。《中国经营报》记者6月3日和6月12日两次输入尊享网网址,其页面已经指向一家域名注册机构。

  对于尊享网的倒闭,电子商务营销专家所志国认为,“4年前奢侈品电商在中国发展最火的时候,也是形势大于内容,因为其背后无法保证货源这一硬伤一直没有解决,倒闭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尊享网因为与银行、电信等机构合作解决了信任问题并专注做高端客户,因而死得晚一些。”

  而天鹰资本的迟景朝在2010年奢侈品电商最热的时候就表示,坚持不投奢侈品电商,他认为电商做不了奢侈品。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不具成本优势,这一点与电商企业均未取得品牌商授权而无法保证货源相关。他举例,如果奢侈品电商的总成本是传统零售商的一半,就算价格一样也照样有竞争力。但问题是,奢侈品商对渠道商把控很紧,因此在货源的代理权问题上,中国的奢侈品电商和传统奢侈品零售商相比没有成本优势,所以只能压低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但以当时电商靠风险投资“烧钱砸广告”所导致的费用高昂的情况来看,奢侈品电商是没有总成本领先优势的。二是用户体验不好。消费者更喜欢装修得富丽堂皇的传统店面,贵族文化气息洋溢,以及服务人员彬彬有礼的尊贵感觉,也就是说奢侈品买的其实不单单是产品,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一种高贵、稀缺、个性等精神需求。从这一点上看,“奢侈品电商”这五个字都是矛盾的,想改变用户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是很困难的。因此,在现实情况下,很多奢侈品电商主要卖的其实不是奢侈品,而是利用奢侈品橱窗效应的广告效果卖些轻奢品、欧美二线品牌和设计师品牌。

#p#分页标题#e#

  不过,从数字看,中国奢侈品电商的销售数据仍在增长。据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2010年中国奢侈品电商网络交易规模(C2C部分与B2C部分合计)达63.7亿元,2011年增长迅速,达到108.8亿元,同比增长70.8%,2012年发展趋势走缓,2013年交易规模增长34.8%,达到208.2亿元。预计,2014年全年将达到274.3亿元。而从电商销售行业占比来看,中国的奢侈品电商似乎也仍有发展空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奢侈品在线销售仅占奢侈品整体销售的3%,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为12%。

  只是接下来,奢侈品电商面临的是要向哪个方向走的问题。目前市场尚存的奢侈品电商,唯品会转型特卖网站,已在美国上市;走秀网转型时尚百货,拿到了菲拉格慕的授权;从网站活动上看,淘宝网创始人孙彤宇创办的优众网仍在正常运营;第五大道通过向授权商买断的方式也在持续运营;专做二手奢侈品生意的寺库虽然传出业务下滑,但据记者了解,也在正常运营中。而其他大多数电商运营都不太好。

  模式困局

  一边是中国奢侈品行业市场规模连年扩大,一边却是奢侈品电商纷纷倒下,这从另一侧面证明,奢侈品电商的倒闭并不是市场容量问题,而是商业模式问题。

  据媒体报道,中国的奢侈品电商热缘于对美国奢侈品电商网站Gilt的模仿。早期Gilt以“会员制+折扣+奢侈品牌经营”模式成功,但据了解,该网站的成长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Gilt成立之初正值金融危机爆发,奢侈品厂商挤压大量库存,帮厂商清库存而解决了货源问题是Gilt成功的关键因素。但当这一历史阶段过后,目前该网站的业务已经在下滑。

  而中国的奢侈品网站自始至终都没有解决货源问题。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电商的需求是有的,但购买力和忠诚度都要打上问号。毕马威在中国展开的一项有一万余人参与的网购消费者调查显示,受访者上一次网购奢侈品的人均花费是1397元,其中六分之一的受访者上一次网购的支出超过2000元。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中国奢侈品电商客户群的购买力并没有企业想象得那么高,仍然期望用超高性价比买到奢侈品,并且用户忠诚度无法保证,极易流失。

  消费者购买心态的不同,也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思路。这点从佳品网的经营波折上也可以看出。佳品网是国内较早主打奢侈品打折概念的B2C电商平台,2009年底正式上线以来,引入多家资本方的多轮投资,却仍然无法走上正轨。2011年佳品网引入IBM投资时,记者曾采访了当时的CEO杨培峰。他当时这样描述佳品网的商业模式,通过在线平台,提供丰富、极具价值感的奢侈品,通过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来满足国内旺盛的奢侈品消费需求。这其实就是限时特卖会的形势,当时为了扩大客户群,佳品网还联合各大银行,为其信用卡客户提供打折奢侈品卖场。但问题是,限时特卖会模式要想达到经营预期和盈利目标,就必须满足三个基本前提:相对丰富的产品组合,比较充足且稳定的货源,相对优势的价格,而佳品网根本无法达到这三个条件。

  奢侈品牌所打造如梦如幻的品牌体验和提倡的生活方式是大众消费者心驰神往的境界,可是奢侈品B2C的运作者偏偏要打破这个梦,自然是两头不讨好:奢侈品牌不买账,不授权;消费者“唯利是图”,缺乏忠诚。杨培峰也在2012年引入梅西百货1500万美元的投资9个月后黯然离职。

  从整个市场环境来说,目前政府持续深入的反腐倡廉,已经使香港奢侈品销量大幅下滑,品牌商放缓了租铺开新店的节奏,国内市场的奢侈品销量也较前两年下降明显。在这种趋势下,奢侈品电商的生存环境肯定更为艰难,有各家银行支持的尊享网最终也没有挺过这一轮寒冬并不令人意外。

  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国际儿童健康发展论坛于6月1日在杭州成功举行。

  据悉,贝因美与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在本次论坛上宣布,双方联合设立“贝因美妇女儿童发展研究基金”。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李长明和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焘为基金揭牌。

  “儿童健康大数据”虽然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它试图解决的是妇女儿童健康领域长久存在的问题:如何认识每一个幼儿的健康需求,如何找到更适合中国孩子的健康保障?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会长张文康在本次论坛上表示,贝因美妇女儿童发展研究基金的设立,是国内在儿童健康大数据研究领域的一大突破,标志着中国在重新定义儿童健康理论体系研究及模式探索上踏上了一个新的征程。可望在不久将来追赶并超越国际相应研究水平。

  首期3000万基金助力启动系列课题

  据了解,贝因美妇女儿童发展研究基金,首期3000万元启动资金用来支持多项妇女儿童发展系列课题,引领推动妇幼保健大数据科学研究全面、系统、深入地发展。

  据介绍,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会长张文康和秘书长于小千、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月仙、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国敬等嘉宾应邀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同与会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代表进行了良好的互动。

  “在中国人群中,尚没有建立完整的母乳脂肪和脂肪酸及其他营养素谱的数据库,母乳营养素谱数据库研究项目是以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各地区母乳脂肪酸构成的特点,生产出适合中国人群的特殊配方奶粉,这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母乳成分的营养研究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长江学者李铎教授如是表示。

  中国儿童大数据研究的迫切性

#p#分页标题#e#

  从母亲怀孕的胎心监测到孩子出生后的各种医学数据,儿童健康大数据能够准确分析出存在疾病风险,未来儿童健康保健会变得准确生动而高效率。本次论坛侧重关注科技对婴童健康的影响并关注大数据给儿童健康领域带来的技术和理念冲击。

  生命科学的发展正在从一个完完全全的实验科学走向以数据驱动为主,实验为辅的理论科学。儿童健康领域现阶段研究更多植根于经验的积累,忽视对比分析、成果评价、效果跟踪等数据研究工作,大数据时代下的儿童健康研究应该是健康医疗模式理念和思维变革。对此,浙江大学长江学者李铎教授、北京大学妇女与儿童青少年卫生学系主任王燕教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朱宗涵教授分别就中国母乳成分的营养、孕产妇健康问题、儿童健康成长的创新作了论坛主旨发言。

  本次论坛期间,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徐小洲、上海交通大学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吴圣楣、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庞汝彦、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等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婴童强、中国强”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增强青少年健康教育,这不仅包括生理健康教育,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使少年儿童从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获得有益指导;而中国妇女儿童健康发展需要国家在妇幼保健包括儿童早期发展方面做一些规划,这样就迫切需要出现一批前瞻性的大数据研究课题。

  蒙牛高管再次“换血”。

  对于CFO、COO的双双调离,蒙牛给出了“使公司运营、财务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解释,但外界更愿意解读为,此番更换核心高管又是业绩压力所迫。

  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分析人士指出,中粮系主导下的蒙牛更希望后者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由此注入了大批具有跨国企业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并对后者进行严苛的业绩考察,这也导致了其重要岗位的频繁人事变动。

  但除了见证了高管的“走马灯似的”轮换之外,新蒙牛尚没有给外界更多的业绩惊喜,而对于新老交替的蒙牛来说,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国际化基因”那么简单。

  “可乐系”接盘蒙牛

  近日,蒙牛公告称,具有多年财务风险管控经验的张平接替吴文楠,出任公司CFO(首席财务官);曾任常温液体奶事业部总经理的蒙牛集团高级副总裁白瑛获任公司COO(首席运营官),将主要负责协助总裁孙伊萍处理集团运营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在快消品行业有超过23年工作经验的张平,于2014年5月份才加入内蒙古蒙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财务副总裁,专责营运、财务与审计管理及风险监控。在加入蒙牛之前,张平于2012年12月份至2014年4月份担任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另外,还在广东太古可口可乐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内工作。

  又是可口可乐。蒙牛总裁孙伊萍曾在太古可口可乐担任副总经理,也曾在海南可口可乐、湛江中粮可口可乐担任总经理;副总裁翟嵋加入蒙牛的前一份工作是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公共事务传讯总监。

  如此,“可乐系”张平被委以重任,也就不难理解了。

  对于此番核心管理层的“换血”,蒙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公司运营、财务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中粮全盘接手蒙牛后,就一直在不断换血,原有高管几乎都被洗刷。2010年3月1日,蒙牛老臣姚同山辞任CFO后,同为蒙牛老臣的吴景水接任;2013年9月,吴景水辞任后,“新人”吴文楠(2012年空降到蒙牛担任高级财务总监)被委任为CFO。《中国经营报》记者致电多位“蒙牛系”副总裁,对方均向记者证实了离开蒙牛的事实,且不愿再对蒙牛的事件做任何评论。

  有接近蒙牛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中粮主导后的蒙牛与此前的“蒙牛系”主导下的蒙牛存在着战略上的差异。“老蒙牛的管理团队目光仅停留在国内市场,所有的战略规划都围绕着抢占国内市场进行,而中粮主导下的蒙牛,是希望将其发展成为国际性的跨国企业,所以很多战略和决策都是放眼国际市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中粮正在为蒙牛更换一套拥有跨国企业工作经验的团队。”

  对于这些职业经理人来讲,严苛的业绩考核如影随形,有分析就指出,蒙牛此次高管调整是因为业绩没有达到预期所致。

  尽管2013年蒙牛的销售额首次突破400亿元,但是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蒙牛的各项指标均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蒙牛实现净利润达16.3亿元,同比增长25.2%;而主要竞争对手净利润为31.87亿元,同比增长85.61%。

  蒙牛奶粉事业部一位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蒙牛奶粉业务做的并不好,公司为了提升该业务不断的换高管,“中粮系”“可乐系”“宝洁系”的负责人轮番上阵,不同的思路和理念,往往还没看到成绩就又换人了。

  “一个规模性的企业,更多的是以利润为导向的,换高管正是凸显了其业绩的一个尴尬。”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记者分析表示。

  重用老臣启动新品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职位调整中蒙牛老臣白瑛被委以重任—这似乎与新蒙牛清理旧派的行为背道而驰。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认为,随着白瑛的上任,未来蒙牛以新品谋取市场的可能性较大。

  白瑛在蒙牛内的成绩有目共睹,新品研发和推广也是白瑛的拿手戏。他曾带领团队开发了高端奶特仑苏,成为蒙牛乳业利润的主要贡献产品;此外,“未来星”也是白瑛团队创新细分的一个案例,作为国内诞生的第一款专门针对3岁以上儿童的纯牛奶,蒙牛“未来星”自2008年上市以来一直畅销。自孙伊萍上任以后,很多重要场合都有白瑛的追随,其被“重用”或许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行业研究人员则分析称,蒙牛和伊利作为国内乳业两大巨头企业,而常温奶市场依然是乳企们未来重点争抢的市场,国外奶制品企业也正纷纷抢滩中国常温奶市场,加入液奶混战。6月11日,乳业巨头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首席执行官郝瀚思向本报记者透露,已经做好大规模向中国进口常温奶的准备,根据市场情况随时向国内输送常温奶。

  所以,普天盛道企业策划机构董事长雷永军认为,蒙牛高管调整后,必定在市场方面会有大的战略调整。“常温奶方面会是蒙牛重点打造的领域,未来会推出一些新品上市。”

  而且,外界猜测这样的战略导向背后有达能的身影。中北蓝海FMCG品牌营销策划机构首席项目运营总监王子恒分析称,达能成为蒙牛的二股东后,一直未有实质性的动作,双方在去年签订低温奶合作框架后,未有进一步的动作。

#p#分页标题#e#

  “达能旗下的诺优能奶粉在国内网上销售量已经排名第一了,说明达能正在用新品来弥补多美滋因一系列恶性事件所带来的市场损失,且初见成效。蒙牛方面收购雅士利后,需要时间慢慢消化,短期内在奶粉领域采取行动的意愿都不是十分迫切。”王子恒认为,达能在国内液奶的发展一直不理想,而蒙牛也面临挑战,双方在这块业务上合作寻求新的增长点的意愿比较强。

  坏消息接踵而来。

  6月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初裁结果,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补贴行为,在初裁中,两家强制应诉企业税率分别为35.21%和18.56%,其他中国企业税率为26.89%。在反补贴初裁之后,美国商务部还将在7月28日公布反倾销初裁结果。

  这已是继2012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关税后,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第二次“双反”调查。

  与此同时,欧洲也开始借机再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难。在最坏的情况下,欧盟和中国生产商在2013年签署的反倾销协议将可能失效。

  2014年以来,光伏行业逐渐走出低谷,中国光伏企业财报开始从惨淡走向盈利。此时,欧美光伏厂商却相继发难,意在对中国企业进行围追堵截,中国光伏企业正面临一场空前恶战。

  外患:市场壁垒或更坚硬

  这两年,我国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屡经磨难。

  在2012年中美双反之战以对中国企业电池原产地限制等落下帷幕,2013年中欧双反之争以对中国实行配额制尘埃落定之后,2014年风波再起。

  2014年1月,德国光伏企业SolarWorld在美分公司再次向美国提起申请,要求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第二次“双反”调查,美国商务部当月就应声启动。

  航禹太阳能执行董事丁文磊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在2012年美国对华双反规定了电池片原产地决定组件的原产地后,国内主流厂商出口美国的组件大部分开始采用台湾电池,这也使得台湾的新日光等电池生产商在2013年的利润翻番。台湾出口剧增,而内地的电池产能开工率则不足70%。

  与此同时,另据丁文磊透露,2013年,欧盟给予中国光伏企业的配额制额度是7GW,但这个额度国内企业根本就没用完,实际上只用了五六GW。“因为,规定中国企业出口欧盟最低价是0.56欧元,但韩国产品比我们低15%,马来西亚的比我们低5%,因为价格被定死了,我国的产品就难以正常与其他国家去竞争了。”

  而这一次的打击面或许更广。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孙广彬向本报记者表示,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美国的双反主要针对的是采购台湾和其他第三国电池在中国大陆组装的组件,这彻底封住了中国企业出口美国的路径。

  “去年,我国产品有20%出口美国,约有3GW左右,这条路要是堵死了,对国内一些企业影响很大,更关键的是,北美市场的发展十分迅猛,已成为中国、欧洲之外的第三大市场,预计今年北美的装机量将突破7GW。如果美国市场进不去,就意味着我们丧失了在这个地区未来的主导权。”丁文磊说。

  内忧:投资热潮或难持续

  随着中国企业在欧美市场的碰壁,国内已成为重要的新兴市场,但目前而言仍然问题颇多。

  在丁文磊看来,2014年以来,因为双反调查,国内出口美国的光伏组件日益减少,由此空出来3GW的量需要分摊到其他市场。2013年日本的安装量在5GW,其中中国进口的就占了两三个GW,市场容量基本已满。而欧盟由于配额制也无法消纳更多,非洲市场和南美等市场刚刚开始启动,更无法吸收这3GW,因此主要希望就落在了国内市场。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2013年,国内市场的安装大约在8~10GW之间,但其中拖欠补贴和弃电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因为要层层审核,有的投资光伏电站的企业补贴被拖欠一年都属于很正常的事情,而有的西部地区电站虽然建好了,但电网负荷不了,或者电力公司没有能力收购,因此弃电率达90%,一些投资电站的企业获得的收益甚至连差旅费也不够。”

  阿特斯阳光电力CEO瞿晓铧就对本报记者表示,该公司目前的电站投资重点还是加拿大等海外地区,国内还不是重点。“在海外市场,从电站的融资、建设和销售都有一整套成熟的流程和方法,而且都能卖上好价钱,比如在加拿大,电站的最后收购人基本上都是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

  前述江苏光伏企业高管也表示,在国外投资光伏电站的融资成本在4%左右,日本则更低在2%左右,而国内由于各种复杂问题导致融资成本高昂。“现在很多企业在国内投资做光伏电站只是为了冲销售业绩,很难从中获利,如果这个情况不改变,国内这股电站的建设热潮难以持续。”

  对策:双赢还是双输?

  海外建厂和开拓新兴市场是我国光伏企业应对欧美双反的主要方法。

  一位前无锡尚德高管透露,在2013年之前,该公司在美国市场一度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但大部分组件仍是依靠国内市场供应。在2012年美国双反以后,该公司便开始采购台湾电池以避开贸易壁垒。“海外建厂看着可行,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难以行得通。”

  配套设施和原材料供应是严峻的挑战。在上述人士看来,目前为止,很多企业的海外建厂尝试都不能称得上成功。“因为光伏是一个需要上下游密切配合的产业,我们可以把工厂建在美国来规避这些贸易规则,但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将居高不下,难以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力,而若是建造在非洲等国家,且不说政治风险,还基本没有像样的配套设施,而且原料还要从中国绕上半个地球运过来。”

  “所以最好的方式还是分散风险,开拓更多的市场。”上述人士说。资料显示,2013年全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欧洲的占比已从最高值的70%左右降至30.26%,亚洲市场取而代之,占比高达44.78%,而2014年1到2月,欧洲的出口已减至22.56%。

  瞿晓铧则向记者表示,2012年以来,欧美对中国光伏的双反造成了大量工人失业,也拖累了本国光伏市场的发展。根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的报告,受欧盟“双反”影响,欧盟2013年的全年安装量比年初预测下降了16%。“所以我们还是希望可以妥善解决两国贸易纠纷,双赢而不是双输。”

  有光伏企业人士向记者透露说,机电商会一位领导已准备近日赴美国,与美国商务部进行谈判,来表达中国企业的诉求。据悉,2014年12月11日,美国商务部将公布反倾销、反补贴终裁,2015年1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最终裁定是否征税。未来成败几何,这对于中国的光伏企业来说仍是未知。

#p#分页标题#e#

  在葛文耀被迫辞任上海家化(600315.SH)董事长之后,其一手提拔的家化原总经理王茁,近期也因“内控问题”被董事会罢免职务。后者发公开信,细数“野蛮人”平安及其背后职业经理团队的“傲慢和短视”,引起业界哗然。

  上海家化“内斗门”一年多来,终以平安完胜暂告一段落。但其股价已从最高位50多元/股到目前的31元/股,跌幅高达40%,市值损失高达150亿元,对于平安和投资者造成双输局面,这也反映出外界对家化动荡的质疑和担忧。

  不过上海家化的变局似乎还未停息,在6月12日的股东大会的现场一度出现混乱:有人骂谢文坚(上海家化现任董事长)是假洋鬼子,谢文坚称不许骂人,“谁骂人把谁扔出去!”而亦有机构投资者站出来抗议:认为议案不能强行,独立董事代表中小股东利益,应该站出来说话。

  王茁的出局意味着上海家化的“葛式烙印”已经逐渐淡去。但“平安时代”的新家化能走多远,仍需时间和业绩证明。

  “被辞职”风波

  “拿上海家化的现在与过去相比较,已不重要。怎样保持未来更好的发展,是我们现在的关注点。”6月10日,谢文坚携公司董事曲建宁,副总经理方骅、叶伟敏、黄震,总经理助理杨学干等在内的一众高管在媒体前亮相,大谈上海家化未来5年的战略规划。

  这也是谢文坚自2013年11月到任以来,首次正式面对媒体。而他选择的时机,恰是家化前任总经理王茁被罢免,后者发出公开信,将其与大股东之间矛盾公之于众,并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后不久。

  若无此变故,王茁亦应是媒体见面会台上一员。

  5月中旬,上海家化的一份董事会决议公告,将公司与其前任总经理王茁的分歧彻底暴露在投资者面前。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经同意解除王茁的总经理职务,并批准总会计师兼财务总监丁逸菁辞职。

  对于王茁的离开,业界此前已有“风声”。在3月3日举行的上海家化201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王茁还对外界传言进行过回应,称“没有离开家化的意愿,就像不会离开中国一样”,并表示“在家化近24年,我爱这家企业”。

  现年46岁的王茁曾任上海家化品牌经理和品牌管理部经理,2006年7月12日起任公司副总经理。2012年12月18日起,在上海家化前任董事长葛文耀的提拔下,出任公司董事和总经理职务。其与此番一道离开的丁逸菁,均为葛文耀时代的老臣。

  对于解聘王茁一事,上海家化董事会解释称,2014年3月13日,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并指出其存在三项重大缺陷。该报告公布后受到新闻媒体负面报道,对公司造成恶劣影响。王茁作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执行事宜的主要责任人,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针对上海家化董事会的指责,王茁曾在公司会议上表示,即便公司因内部控制被否定而遭受负面报道,这也只是社会公众在行使监督上市公司的权利,并不必然会导致公司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再退一步,即便公司因此有损失,这也与其本人担任总经理期间的日常履职行为不具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公司作出的“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严重失职,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害”的处分既不正当也不合法,并且,公司据此辞退他并以此为由来剥夺他的股权激励股票也是违法的。

  “管理人员的变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很正常的。”6月10日,谢文坚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聘任和解聘总经理是董事会的权力,王茁先生在董事会上被9个董事中的8个要求并同意解除总经理的职务,所有这些流程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做的,合法合规,是董事会正常履行他们的权力。

  步入“平安时代”

  “其实大家都明白,内控问题只是一个公开说辞,王茁离开的真正原因,还是其与家化新的管理层,在企业文化和公司战略上的冲突。”一位关注上海家化的行业分析师表示,王茁被免也意味着上海家化内部已经达到新的平衡,由此步入“平安时代”。

  “公司未来将专注于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和家居护理用品这三大领域,集中资源发展五大核心品牌,即超级品牌‘六神’和‘佰草集’,主力品牌‘高夫’和‘美加净’,新兴品牌‘启初’。”谢文坚说。

  而对于原来上海家化的其他品牌,谢文坚表示将暂停双妹、玉泽、茶颜等品牌的市场投入,等进行梳理后再决定具体如何来做。而对于上海家化去年刚推出的恒妍品牌,谢文坚明确表示将停止销售。

  细致观察即可发现,这与前任葛文耀的产品战略已有较大变化。葛文耀在位时,提出的口号是,立足“六神”“美加净”“佰草集”三大超级品牌,大力推出了三大新品牌:“启初”、聚焦专营店渠道的“恒妍”、针对电子商务渠道的定制品牌“茶颜”。而上市后一直亏损的“双妹”,却一直是葛文耀的一块“心头肉”。“因为做这个品牌反映的是上海家化的理念跟技术力量,‘双妹’牵涉的是人对文化、艺术、品牌的理解。”葛文耀之前曾多次为“双妹”吆喝。

  “无论是美加净或是双妹,都是葛文耀及其前任团队倾注了很多心血在做的,现任管理团队的做法相当于是推倒重来,王茁的抵触心理是可以预见的。”上述分析师称,对于美加净的定位问题,王茁在此前的股东大会上就曾表示,公司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分歧。

  在日前发出的一份写给投资者的公开信中,王茁毫不掩饰其对家化曾经美好时光的叹息和对资本掌舵的未来家化的担忧,其在信内回顾了上海家化过去所取得的成绩,追溯了葛文耀为企业带来的产品创新和战略布局。与之对比的是,王茁特别指出了平安背后的职业经理团队只会使用MBA教程式的价值判断逻辑,难以接受或容忍企业家的个性和对品牌的偏执,“他们甚至全面否定前任领导人的做法,实际上采用一种前任赞成就反对、前任反对就支持的不客观、不适当、不自信做法,从上至下地清理门户,从人事和文化上进行全面的改朝换代,以期待迎接所谓‘大一统’和‘大发展’的‘新局面’。”

  “站在门口的野蛮人?”在公开信中,王茁提到自己对上海目前复杂局面的思考,称“完全靠资本的权重来说话不一定能带来最正确、最合理的长期决策,如何避免资本的傲慢和短视,既鼓励长期创新的守卫者,又防止‘贪婪的管理层’,是上海家化这个案例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p#分页标题#e#

  而这封公开信也引发了新任家化管理层的回应,王茁与谢文坚的隔空对话正在隐蔽地展开着。“战略思考彻底向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外包。”谢文坚在媒体会上主动提道,“公司管理层集体参与,数日研讨适合上海家化的文化和战略”,“所有的发展方向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果”等。

  资本祸端?

  “一方是坚守的职业经理人,一方是强势的资本方。如果换你站在王茁的位置上,你会怎么做?”博盖咨询总经理高剑锋问了身边很多朋友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各不相同。

  2011年11月,平安信托在与海航和复星集团的竞争中胜出,正式入主家化,当时家化的掌舵人葛文耀和王茁,肯定没有想到今天要面临这样的局面。在短暂的蜜月期后,葛文耀因“集团管理层设小金库”的举报被迫离任,王茁后又因内控问题而被辞退。

  当年上海家化集团改制,葛文耀最终拒绝了海航集团开出的57亿元收购要约,力挺出资51亿元的平安集团,看中的正是“马明哲和他有一样的做企业的价值观和理想”。而事实证明,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此后,无论是对海鸥手表厂的收购,以及对上海家化资产的处置上,资本方都表现出极为强硬的态度。在王茁的公开信中,对于入驻的平安与葛文耀的冲突,王茁认为大股东虽然也认定葛文耀对家化发展有一定贡献,却认为其更多地代表了一种落后的体制。在平安看来,葛的愿景、理念和行为模式,与现代职业经理人格格不入,王茁表示,照平安的逻辑,家化进行改朝换代是势在必行的。

  值得一提的是,葛文耀当初在挑选合作伙伴时,曾明确提出不卖外资、不卖同行,以及不卖基金,是希望能够保住“民族品牌”等要求。

  高剑锋表示,过往的很多收购案例都呈现出一个特点,即公司的创始人都不希望把公司卖给同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在于面子关难过。但实际上,同行间的收购可能更加有利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毕竟双方在对行业的理解和企业文化上,会有更多的契合之处。

  “我对整件事情的看法,都写在公开信和六点补充回应上了,暂时没有更多的内容可以提供。”6月10日,王茁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仍希望上海家化有更好的发展。

  “对于王茁而言,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让他更加尴尬。一方面,过去很多年上海家化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但另一方面,新的管理方要展现自己的能力,要对上海家化的产品线和战略动大手术,他选择抗争或不抗争都会惹来非议。”在高剑锋看来,王茁“有尊严地离开或许是最好的结果”。

  而随着王茁的离开,上海家化的“葛式烙印”渐去,新的管理团队似乎迫切地需要用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到2018年,家化要实现销售收入从现在的45亿元增长至120亿元,跻身中国行业前五位。”谢文坚语气坚定的说。这位从强生医疗跨界空降的职业经理人,笑称自己来家化后开始用护肤品和香水,认定这个行业前景无限。

  不过如今他首先要面对的,则是对于平安信托以职业投资的角色入主后,会否在短期内减持套现的市场疑虑?谢文坚表示,没有任何信息表明,平安作为大股东要退出家化,平安给他本人的回复也表示完全没有减持套现的计划。

  “平安当初投资家化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看好上海家化所处的日化行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朝阳行业,未来还将继续保持高速;第二,看好家化100多年累积的品牌力,以及在市场上已经建立起来的基础和地位;第三,平安看好家化新的管理团队,并充满信心。”

  只不过,新的管理团队如何与家化延续100多年的品牌力并行不悖?这恐怕是投资之后的平安需要思考的。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