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监管


“长兴模式”推进监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发展

2014-12-01 14:26 | 来源: | 浏览 :

记者王洁涵

本报讯由长兴县人民医院派驻7名医师、3名护士,每天会有1名医生驻所24小时值班,有内科、外科和急诊医学科,设置了x光室、b超室、检验室、心电图、治疗室、抢救室、观察室、心理辅导室、药房等各类功能区,并在县人民医院开通24小时绿色通道,落实优先诊治、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三优先”政策,使在押人员医疗卫生权益得到专业化保障……日前,在长兴县召开的全国公安管部门艾滋病防治工作培训班暨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现场会上,管安全医疗卫生专业化的“长兴模式”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关注。

监管医疗卫生“长兴模式”既是我市与省公安监管医疗卫生“以点带面”的重要尝试,,也是深化公安部关于监所医疗卫生工作全面均衡发展方面的实践,维护了监所安全,也保障了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展示了监所的人权司法保障。早在2007年初,省公安监管部门就提出了“监所安全,医务系于一半”。对此,长兴县公安局先行一步,在一系列的探索中逐步完善,为全国公安监管部门推进监所医疗卫生专业化建设提供了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生动经验。

2010年前,长兴看守所只有一名民警医生,医疗资源匮乏,设备简陋,诊疗能力不强。如病情严重需外出就医,看守所除负责安全外还要与医院沟通救治。2010年至2013年间,长兴看守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除原有的民警医生外,另外招聘社会医生。但聘用后对医生没有进行业务培训或继续教育,所聘医生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今年初,长兴县公安局制订了《在押人员医疗保障专业化建设方案》,经局党委专题研究,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部署,多次召集财政、卫生、人民医院等部门研究落实具体工作,以文件制度的形式将监所医疗工作纳入该县卫生部门统一保障实施。接着,卫生部门、医院、公安局“三家”通力合作,建立了《长兴县人民医院驻看守所门诊部医疗工作运行机制》,明确了医务人员派驻、设施建设、经费保障、运作模式等具体工作规范,逐步形成公安监管场所负责监管安全、卫生计生部门负责医疗卫生的专业化运作机制。

“仅今年5月建成的长兴县人民医院驻看守所门诊部,通过开通急重症人员就医绿色通道,建立公安专用监管病房,为在押人员提供专业的医疗保障,已查出艾滋病患者1人、肺结核4人,诊治抢救急重症人员10人,其中病危人员3人,都得到了及时有效治疗,防止了因病患发现救治不及时导致监内伤亡案事件。”长兴县看守所负责人告诉记者。“长兴模式”明确了医院(驻所门诊部)负责在押人员体检和病人诊治工作,监所负责在押病人诊疗期间安全的责任分工,并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监所医疗管理规定,落实了驻所门诊部医生24小时值班、日常巡诊、急危病处置、传染病预防控制、监区消毒、医疗档案、食品卫生监管等一系列监所医疗卫生工作内容要求,对“夏季防暑”和“冬季御寒”等也均以制度形式加以明确,针对大病急诊建立了专家会诊制度,真正做到了全方位专业化运作。

近年来,浙江各级公安机关和监管部门致力于探索适合不同规模监所的医疗卫生工作模式,将监所医疗卫生工作作为安保维稳的关键环节来抓,逐步形成了合作、派驻、协作、医院四种模式并存的格局,基本实现了医务保障符合标准、医疗需求有效满足、重大疾病及时救治,基本覆盖了全省各个监管场所,有力推进了监所医疗卫生工作专业化建设。目前,全省11个地市都在市看守所建设了用于艾滋病患者集中羁押的特殊监区,全省每年被监管人员因病死亡控制在个位数,因病死亡率在万分之零点六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每年所内就医100多万人次,出所就医1万多人次,住院治疗1000多人次,组织被监管人员体检5000人左右,依法提请因病不宜羁押人员变更强制措施500余人。截至2012年底,全省所有监所全部与当地社会医院签订了所院协作协议、开辟了就医“绿色通道”、建设了监管专用病房,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联合研制了重大疫情防治、危急病犯处置预案,并经常举行演练。

[责任编辑:yfs001]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