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患之间


人民网发布《2015医患关系修复度报告》

2015-10-13 10:12 | 来源: | 浏览 :

  近年来,互联网上涉及医患问题的热点事件呈多发态势,医患关系已成为网络舆论场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2015年4月,首届中国医疗法治论坛披露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发生医疗纠纷11.5万起,网上的很多热点正是现实生活中日益复杂的医患利益关系的映射。与此同时,互联网上衍生的相关讨论以及由此形成的观点、情绪传导,同样影响着现实生活中民众的认知、判断和行为。

  必须看到,在医疗资源整体较为匮乏的大背景下,当前医患关系总体偏于紧张,医患双方信任缺失,今年以来在互联网上引发关注的袭医、伤医事件相比以往也更为集中。这一态势应引起高度重视。医患关系的修复,是一条艰辛的路。每一起负面医患纠纷案例的传播与讨论,可能意味着短时间内给现有医患关系增添一个新的伤口,而这个过程中,涉事各方的反应和网上参与讨论各方的言论,影响着这个伤口的修复程度。可能进一步撕裂溃烂,也可能修复结痂,走向新生。与此同时,每一个积极政策举措的出台或正能量行动,都成为重建医患互信弥足珍贵的契机。

  医患关系的修复速度和程度,取决于相关政府管理部门面能否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做出响应,医疗机构能否维护自身权益和患者利益的平衡,媒体报道是否客观、全面、克制,普通网民和意见领袖能否理性表态。而在医患纠纷具体事件中,媒体、院方等某一因素凸显的作用都可能成为医患修复的“良剂”或“毒药”。本文以2014年末至2015年8月份发生的十起与医患关系密切相关的事件为例,分析了社会各界在医患关系修复过程中的作用,从中总结了医患关系的基本修复情况和影响因素,并从多方携手重建信任的角度,,为改善医患关系提出建议,以期减少医患认知差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表1医患关系修复度排行

  说明:分值范围【-10—+10】。选取了2014年末至2015年8月份发生的10起与医患关系密切相关的事件。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根据长期的研究经验,制定了由官方反应、院方反应、媒体报道倾向、网民态度、意见领袖观点五大维度组成的医患关系修复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家函询,得出各指标对于医患关系修复的权重。

  2015年6月17日,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联合举办的首届医患共同决策论坛在京召开。会议邀请了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郑家强院士、美国达特茅斯健康研究院Glyn Jones-Elwyn教授、《英国医学杂志》国际版主编Kamran Abbasi教授等国内外医学工作者,以及部分患者代表和媒体人士,一起就医疗决策模式的变革与探索进行了深入交流。

  点评:“医患共同决策”寻找突破口

  在医患关系矛盾尖锐之时,由国内外顶级医务人员组织民间论坛来探讨医患共同决策话题,令网友感到欣慰。论坛上讨论的话题,如医生和患者如何认识自己在医疗决策中的位置、医患共同决策的推行可能会面临的问题等都具有现实意义,而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被认为是改善医患关系的良性举措。

  各大媒体对“首届医患共同决策论坛”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医学人文”被重点强调,业界认为医患共同决策可以让医患双方平等互动,从而实现医患高度和谐。有媒体指出医患共同决策的“药引”是“尊重”,医生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与家境,充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医治诉求,充分同情患者的无奈绝望与忧伤悲寂。反过来患者也要尊重理解医生的劳苦与不易。用好了“尊重”“药引”,“医患共同决策”就能直抵医患矛盾的“病灶”,康复到正常的医患关系。另有媒体从制度层面入手,认为民间会议的讨论虽然热烈,但落实医患和谐最终需要国家制度层面的保障,呼吁将医患共同决策纳入医改。

  8月29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至此,“医闹”正式入刑。

  

 [1] [2] [3] [4] [5] 下一页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