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一步投向了市场和经济的怀抱
原标题:全民拥抱“创”时代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014年度报告
羊年除夕,全民“摇一摇”发送了10.1亿次“红包”,用一场移动互联的狂欢,将生活和科技创新紧紧地“摇”在一起。这个趣味现象恰好折射了2014年中国自主创新的新风貌,那就是科技与生活、大众、创业、文化等因素正多维交织,科技进一步投向了市场和经济的怀抱。
变化,让我们迫不及待地回溯:这一年,创新驱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引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一年,我国对科技计划管理进行“大手术”,政府让位专业机构,不再直管项目;这一年,我国推动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核电、水电等重大技术装备走向世界……
成就,让我们马不停蹄地探索:这一年,“蛮拼的”中国创新用怎样的精彩成绩赢得了世界“点赞”;这一年,面对新常态下的新挑战,中国创新又有怎样的不足和困惑;这一年,创新驱动躬行者们在披荆斩棘的探索路上又积累了哪些思考和建议?
为此,在今年2月到3月间,《经济日报》拿出30多个版面,连续第四年对我国自主创新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充分展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取得的创新成果亮点,客观探讨我国自主创新事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以此文为2014年的自主创新总体情况进行总结。
创在中国 面向世界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围绕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步步深入、铿锵有力,让我们迎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为我国经济发展驱动“创新引擎”,也让“中国智慧”在世界舞台上愈发光彩夺目。
一、改革加速取得实质进展
2014年,我国GDP增速7.4%,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新常态的关键特征就是要将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正因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在2014年多次就科技创新发表重要讲话,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重要指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国务院常务会专题研究科技工作达到15次之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10多次提及“创新”,强调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伴随着顶层设计的强化,围绕科技创新的改革步伐铿锵有力。2014年,《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备受关注,提出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依托专业机构具体管理项目等改革举措,被认为是对中央财政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基金管理体系的“重构”;国务院首次对科技服务业发展做出的全面部署,印发《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的通知》,实现了将单位科技成果的处置收入从分段按比例留归单位改为全部留归单位等重要突破;《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获审议通过,直击科研设施的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等问题;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中科院和工程院分别修改章程,对院士遴选、退出等制度进行改革,推动院士制度回归学术本质。
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2014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国内生产总值2.09%;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2位,被引次数上升至第4位;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预计达66万件,比上年增长12%;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9.7万项,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全时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到380万人年,位居世界第一,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达49.2人年,科技人力资源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2014年,国家安排了3997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129项“863”计划课题。截至年底,累计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54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098家。全年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累计支持设立213家创业投资企业,资金总规模574亿元,投资创业企业739家。
三、重大突破赢得世界肯定
2014年,我国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等领域取得系列突破。在基础研究方面,首次获得靶向基因编辑灵长类动物模型,为人类疾病基因治疗奠定基础;鸟类起源研究成果入选《科学》杂志十大重大科学突破;首次运用水热法发现转变温度40K的新型铁基超导材料;发现新生期心脏具有重新生成冠状动脉的能力,相关文章被《科学》杂志作为“亮点文章”进行专题评论;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既可提高产量又可降低环境成本的种植模式,被《自然》杂志执行主编评价为代表着“令人激动的和开拓性的农业科学研究”。
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天河二号连续四次位居世界超级计算机榜首,在生物医药、工程仿真、智慧城市等领域应用取得显著效益;高分二号推动中国民用遥感达到亚米级高分辨率;快舟二号成功升空,提升了我国应急观测能力;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4500米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ROV)海试成功;杂交水稻百亩均产达1026.7公斤,创下新的世界纪录;“中国云”研发形成亿级任务的系统解决方案,支撑阿里云、百度云等重要云服务。
四、创新创业吸引全民参与
2014年3月以来,我国平均每天诞生1万多家企业,出现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众创”现象。2014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就业人数175万;国家高新区115家,园区注册企业超过50万家,仅中关村新增科技企业1.3万家;全国创业投资机构1000余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全国近30万项技术成果通过技术市场转移转化。
在北京、深圳、武汉、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地,创新工场、车库咖啡、柴火空间、36氪等近百家新型孵化器生机勃勃。与此同时,各地加快探索实践,鼓励大众创新创业。浙江省在国内首次尝试以拍卖科技型初创企业股权的形式实现科技与金融结合;黑龙江科技服务业联盟成立,全年开展科技沙龙、技术研讨等各项活动近百次;天津市出台《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补偿金实施细则》,引导商业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支持;河北省首个集技术转移、产权交易和科技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交易平台——石家庄科技大市场建成运营,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
五、企业创新彰显主体能量
#p#分页标题#e#2014年,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总数达146家,各地组建联盟超过1700家,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8万家。企业创新意愿和能力显著增强,过去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比例增加120%,研发人员和研发支出增加1倍以上。企业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比重达76%,企业研发人员占我国研发人员总量的77%,企业发明专利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超过55%。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由企业参与的占76.3%,其中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占40%,首次超过高校位居第一。58%的中小板企业、93%的创业板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用自主创新之笔书写精彩故事: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一代人工硬脑膜产品正式上市,成为中国首个3D生物打印产品;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国产首台10万等级空分装置用压缩机组,实现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又一个零的突破;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自主设计建造的我国首条、世界第二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生产线投产,标志着我国彻底打破国外高端IGBT芯片垄断;合肥锻压自主创新研制出世界最大吨位的15000吨双动充液拉深液压机;在新能源车大考“必比登挑战赛”上,上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车队,力压宝马、戴姆勒等国际品牌,包揽纯电动组等三项全球第一,标志着国产新能源车进入世界第一阵营。
六、区域科技开创崭新局面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2014年,国务院批复建设深圳、苏南、天津滨海新区、湖南长株潭等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达115家。国家高新区总收入达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2014年前10个月,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税收保持30%左右增长,东湖示范区获批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增长,张江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约占全国35%。
与此同时,重点区域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2014年,我国研究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支撑引领京津冀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启动丝绸之路创新品牌行动,培育壮大民族品牌;上海张江张家口高新技术产业园正式挂牌成立,打响了河北省开拓冀沪经济科技合作新局面的发令枪;甘肃启动天水市麦积区、平凉市庄浪县等4个县(区)建设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支持兰州新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中亚科技合作中心被认定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立新疆首个国际创新园;陕西省积极推进丝路经济带科技合作,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江布尔州政府农业厅签署国际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合作协议;《京津沪渝四市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将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和共享,高新技术、民生和现代农业科技合作,科技项目合作等6个方面的科技合作长效机制。
厚积薄发 潜龙在渊
近些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投入的增加、创新人才的积累,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正步入厚积薄发的迅猛上升阶段。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潜力不等于实力,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从跟跑者、并跑者变成领跑者,要让东方巨龙真正翱翔九天,还需要直面当前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一、核心竞争力还需要不断提高
近些年来,我国科研投入一直不吝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10余年来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多年基本不变,长期徘徊在5%左右,在公布此项数据的国家中处于最低水平。基础研究投入的不足导致我国原始创新的科技成果不多,直接后果是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工业化初期,为求得低研发成本下的快速发展,不惜减少基础研究投入,科技发展更多地采取跟踪模仿策略,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当前随着我国科技发展与全球竞争环境的转变,我们必须拥有更多核心技术,而诸如手机芯片、汽车发动机、机器人核心元器件等核心技术仍然依赖进口,从而导致我国在许多高技术产业领域出现高产能低利润的局面。这一方面是因为外国厂商要把核心技术作为自己的技术诀窍来控制,我们得不到跟踪模仿机会;另一方面,核心技术难度很高,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攻下难关,必须耐得住寂寞,舍得投入资金和时间。正是这种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不少机构都愿意把经费投入见效快的领域,这样的“急功近利”阻碍了基础研究投入比重的提高。
二、科技成果应更多转化为市场价值
我国有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正在世界科技舞台上崭露头角。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称,2014年世界各国通过该组织的《专利合作条约》(PCT)体系申请的专利共达21.5万件,而中国共申请了25539项专利,以18.7%的增幅成为最大的贡献者,也是唯一一个达到两位数增长的国家。
这些数字看起来很美,但我们也需注意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大量沉寂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形成了对我国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从有效发明专利的平均维持年限看,国内专利为6.0年,而国外来华专利为9.4年。我国国内专利维持时间普遍较短,一方面反映出国内创新主体掌握的专利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核心专利少;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些专利技术缺乏商业化应用的前景,无法及时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市场价值。
三、企业创新实力不足且分化明显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近日发布《2015·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企业创新面临着创新人才短缺、创新资金来源单一、创新绩效不佳、创新环境不完善、企业家创新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的制约。高达60.7%的企业家认为企业创新人才缺乏;通过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获得创新资金的渠道仍不畅通,依靠自有资金投入进行创新的企业占90.8%;作为衡量企业创新产出的重要指标之一,新产品销售占销售总额比重的增速有所减缓;企业家认为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知识产权保障不力等是阻碍创新的主要因素;受宏观经济下行和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家未来创新动力不足,企业对未来增加创新投入较前几年更为谨慎。
在创新能力整体提升的同时,我国企业创新实力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化。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在研发投入比重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创新企业仍多数集中于发达地区,没有创新优势的企业与创新领先企业间的差距正在不断扩大。
四、加快自主创新还需良好环境
2014年我国13312亿元的科研经费支出中,企业占76%。说明我国企业正在高度关注自己创新能力的成长,已经进入依靠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来赢得市场竞争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政府必须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p#分页标题#e#不少中小企业代表向本报调研小组反映了一些共性问题,比如有的行业被一些企业垄断,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品很难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一些企业拿着先进技术参加工程建设,却受到传统的设计、采购、施工分离工程方式的限制,让新技术不能大显身手;有些创新成果国际领先,却经历着“道阻且长”的审批程序,无法更快地进入市场……这些问题限制甚至挫伤了创新者的积极性。
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要跟上。当前,知识产权侵权易、维权难是一个普遍现象。很多企业做新品研发,最大的顾虑就是,费时费力用了巨大投入才做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很快被别人给山寨走了,并低价占领市场,让原创者的投入血本无归。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标准偏低、侵权行为刑事追究门槛高、权利人举证困难、社会信用记录制度不健全……2014年,截至11月底,我国共办理各类专利案件19703件,同比增长45.1%,其中专利纠纷办案6845件,同比增长56.7%,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2858件,同比增长39.6%。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加强,另一方面也说明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多发高发。
抓住关键 迎难而上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和特点,我们必须抓住关键、迎难而上,以自主创新推动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以制度创新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
一、以长远目光加强基础研究
2014年,科技界对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涨”声一片。基础研究是提升国家源头创新能力最重要的载体,是高新技术的源泉。我国要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就必须有持续的高水平的科学产出,自然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撑。长期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在R&D的占比相比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导致了我国自主创新后劲不足。新的一年,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新挑战,我国必须以长远目光切实加强基础研究,更有耐心、更具恒心地支持基础前沿领域的自由探索。
对于方向性的重大科学前沿,要突出科学目标,进行前瞻性布局,抢占科学制高点;对于事关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研究,应更加体现国家意志,着眼未来国家竞争力,进行战略性部署。应该保持基础研究类重点专项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合理比重,稳定一批长期服务于国家目标的基础研究队伍。同时,促进科研机构落实改进科技评价方式,营造宽容失败、鼓励探索的基础研究环境。
加强基础研究不能单靠政府投入。发达国家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大都注重基础研究,美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约20%都是来自企业投入。因此,应该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式,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和企业化转制院所重视并投入基础研究。
二、用切实改革营造公平市场
要充分释放创新驱动能量,就必须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为此,政府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要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查处机制,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将侵权行为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记录。同时,应该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放开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建立鼓励创新的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此外,应该破除限制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发展的不合理准入障碍:对药品、医疗器械等创新产品建立便捷高效的监管模式;对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实行有针对性的准入政策;改进互联网、金融、环保、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监管,支持和鼓励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
三、管好用好财政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是支持自主创新的强大推动力。随着近年来科研经费大幅增长,人们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合理以及效益产出愈加关注。新时期的科研经费管理应该充分适应科研活动特点和科研创新规律。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动态监督,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流向进行及时监测,评估使用效果,推动科研经费收支规范化管理,将科研经费的使用真正置于阳光下;另一方面,因为科研工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科研经费预算不宜过细,应该在约束的同时给予科研承担主体合理的经费使用自主性和灵活性。正如一位中科院院士所说,在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改革上,应该用国际视野,充分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科研经费的分配要按照科研的需求,保证科研能进行,而不是把科研人员看成犯罪分子来监管。
四、协调“两只手”服务众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就需要一个激发社会活力的环境和氛围。这种环境和氛围应该由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共同来营造。政府应该为激发市场活力清障搭台,加强对大众创新创业进行宏观引导、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和市场监管,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应该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费用和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财政补贴。
在协调“两只手”上需要注意,凡是市场机制有效的领域,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创业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避免直接干预创新创业活动。在市场机制失灵的阶段和领域,政府要着力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保障创新创业合法权益和竞争秩序。
在市场方面,科技服务业应该进一步发力,提升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
五、充分调动创新人才积极性
#p#分页标题#e#创新创造关键在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撑,尤其是富有创新激情的青年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因此,应该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形成正确的评价激励导向,完善分类评价标准和方法,突出业绩和时间贡献,减少评审数量,简化评审环节,规范评审时间,让科技人员潜心科研。
国家应不断树立和强化人才优先发展观念,制定完善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快人才体制机制创新。要继续改进人才管理方式,推进人才培养开发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激励保障机制的改革创新,打破束缚人才的制度羁绊,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同时,应该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支持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加强科研生产一线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支持创新人才到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工作。支持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主持科研项目。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鼓励在创新实践中脱颖而出的人才成长和创业。重视工程实用人才、紧缺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调动人才积极性还需要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避免创业创新人才为应对考核压力而制造“硕果盈枝”的虚假繁荣,鼓励他们直面失败,总结经验教训,让失败成本转化为成功资本。
回顾2014年,我们欣喜地看到:科技界进一步行动起来了,产业界进一步行动起来了,全社会进一步行动起来了……自主创新进一步成为国家战略和全民意志的有机结合,更多的创新主体瞄准经济社会发展之急需,更多的创新成果进入广阔的市场天地。迈向2015,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面对新常态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召唤,我国自主创新的巨轮将继续滚滚向前!(经济日报“自主创新”调研小组)
- 礼进生物将在2023 ASCO上报告4-
礼进生物将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 年会上... - 脑静脉血栓实现智能化诊断,脑卒中AI研究
近日,推想医疗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杨旗教授团... - 科兴制药产业布局再发力 探索合成生物技术
11月2日,科兴制药(股票代码:688136)发布公告,公司... - 拜耳转移乳腺癌ErSO疗法尚未进入临床试
此前有报道称拜耳一种小分子药物ErSO对动物体内的癌细胞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