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政策法规


重庆长寿医改改出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

2014-07-11 09:22 | 来源: | 浏览 :

“公共卫生巡回服务队”走村串户

核心提示

重庆长寿区委、区政府把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放在重要位置;整合卫生资源,健全服务网络,提高全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开展“巡回服务”,创新公共卫生服务方式,切实提高城乡医疗服务质量和居民健康水平,充分发挥医疗卫生在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兴区”中的重要作用,开创了统筹城乡医疗卫生工作的新局面。

重庆长寿医改走群众满意路线,建群众便利机制

6月10日上午9时,飘着细小的雨点,一辆载着5名医务人员和体检设备的公共卫生巡回服务车从但渡镇卫生院出发了,目的地是未名村。由于下雨,路上行人稀少。到达村子后,巡回医疗队队员们举着旗帜,统一标识,扛着便携式医疗设备冒着小雨走乡串户,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在村民堂屋里,巡回医疗队员们为村民量身高、称体重、测血压、抽血、测心电、测血糖,一片忙碌景象……其实这只是重庆长寿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务基层民生健康的一个缩影。

重庆长寿区根据全市医改工作部署和要求,始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紧紧围绕医改五项重点工作,服务民生,提升全区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2009年以来,重庆长寿区为全区77万名常住居民免费提供12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将适龄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待孕妇女补服叶酸、孕产妇住院分娩和新生儿保险扩大到全区,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全区城乡卫生基础设施日益改善,形成了“一镇一院”、“一社区(街道)一中心”、“一村一卫生室”的服务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率达到100%;辖区建立“住院医疗救助、门诊医疗救助和临时医疗救助相结合,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相衔接,政府救助与社会互助相联动”的医疗救助模式,大力推进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创新服务模式,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中开展“四个主动”和“四不”活动;成立了全市首个“公共卫生服务巡回服务队”及“白求恩精神”巡回医疗队。

从2011年开始,重庆长寿区卫生系统就开始实行“五大转变”——转理念,转方式,转机制,转重心,转方法。全区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各街镇医疗卫生单位切实转变服务理念,主动、上门服务,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预防保健服务,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转理念,变因循守旧为务实创新;转方式,变定点服务为巡回服务;转机制,变单一操作为团队协作;转重心,变街镇坐诊为进村入户;转方法,变单向沟通为双向联系。

【体验】

打造“公共卫生服务巡回队”特色模式,

“白求恩精神”在田间地头闪光,健康送到百姓家门口

现场体验案例(一)

时间:6月10日上午10:00

地点:但渡镇未名村四组168号李成容家

重庆长寿区但渡镇未名村四组李成容堂屋里,聚拢了不少村民。“你有高血压,要定期检测,按时服药,平时不要太累了,多注意休息。”但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科长罗小蓉对72岁高龄的农妇罗淑华说。

“谢谢你们的关心了,我在田里收红苕藤,看到你们的车子来了,我就过来了。”罗淑华说。

“1米6,61.2公斤。”但渡镇卫生院医生曾庆亭为罗淑华老人量身高和体重,对正在填写健康登记表的村医陈平说到。

案例点评: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好全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重庆长寿区在试点基础上于2011年8月在全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面推广“公共卫生巡回服务”模式,组建巡回服务队,进村入户开展公共卫生巡回服务。

据悉,重庆长寿区制定了《建立公共卫生巡回服务制度的实施方案》,基层单位分别组建由医生、护士和乡村医生组成的公共卫生巡回服务队,常年进村入户开展“面对面”服务。为方便群众就医咨询,区卫生系统变单向沟通为双向联系,向辖区的群众发放《公共卫生服务便民联系卡》和《重庆长寿区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手册》,方便群众咨询和联系。同时,对于居住在片区内的残疾人、年老体弱、重病患者等,医护人员主动上门开展健康体检和慢病随访。

全区共组建了30支基本“公共卫生巡回服务队”,队员人数达237人,服务行政村(社区)223个。医务人员走村入户,主动上门服务的新举措,使广大的基层医务工作者真正成为群众的“家庭医生”,把政府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实现了医改的初衷和目标。

现场体验案例(二)

时间:近日

地点:重庆长寿区石堰镇

“白求恩精神”巡回医疗队一行专家抵达石堰镇后,立即在街上展开了健康宣传、义诊、咨询等活动。发放免费宣传资料2000余份,免费测量血压200余人次,测量血糖100余人次。区级专家在石堰镇卫生院开展了业务培训和教学查房,对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业务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较大作用。李冬玲等6位专家深入石堰镇金星村卫生室为村民开展了诊疗活动,群众不用舟车劳顿就能接受区级专家的诊疗咨询,使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案例点评: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便农民群众就医,降低医疗费用,发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弘扬伟大的“白求恩精神”,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2011年,重庆长寿区成立了全市首支“白求恩精神”巡回医疗队,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三人民医院、区健康教育所的专家共50人成为首批队员。

据悉,重庆长寿区巡回医疗服务活动覆盖全区18个街镇,区卫生局每月至少组织1次巡回医疗活动,“下基层、走农村、进社区”为广大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逐步使巡回医疗活动成为各区级医疗卫生单位扶助农村卫生、解决农村病员疾苦的自觉行为,实现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及广大农民健康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推行慢病管理服务和中医药健康管理,

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

现场体验案例(三)

时间:5月23日上午10:50

地点:重庆长寿区新市镇东门村卫生室

东门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陈明康正在为该村6组67岁老人余淑华测量血压。

“余婆婆,您的血压控制得很好,134/81毫米汞柱,就是要这样,每天早晚按时吃药,平时注意饮食、每天晚上坝坝舞跳起,高兴点,没事就来我这里耍,我这里人多,摆龙门阵,把血压也给您量了,多好。”

#p#分页标题#e#

“好的,陈医生,现在国家医疗政策就是好,对我们这些老人关心得很。现在我想量个血压,哪个时候来都可以,还不要钱。每一季度,您还到家来给我量,真的很感谢。过几天医院又要给我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体检了,到时候我还是要早点来哟,来晚了打挤。”

“新市镇东门村现有高血压患者161人,糖尿病患者38人,重精患者6人,每一个季度,我都对他们进行随访,对他们的用药、饮食、运动及心理进行一定的指导,确保这些特殊人群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把国家的医疗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为村民多做点实事、好事,他们身体好了,我也高兴。”乡村医生陈明康说。

案例点评:为推动重庆长寿区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确保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功,重庆长寿区将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目标任务分解为具体项目:区级公立医院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到结对的社区,共同组建一支由区级公立医院医师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组成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管理团队;探索建立区级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开展慢性病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区级公立医院诊治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信息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信息共享,提高慢性病管理率和管理质量。

为了解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主要危险因素,掌握重庆长寿区不同人群身体素质平均水平及变化趋势,获悉全区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为评估卫生和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区卫生局在8个乡镇,居住6个月以上的18岁及以上的居民中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主要调查形式为询问调查、身体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并结合使用《重庆长寿区慢病危险因素调查个人问卷》等调查工具。

现场体验案例(四)

时间:6月10日上午11:00

地点:重庆长寿区但渡镇未名村村支书戴永强家

离开未名村四组李成容家,巡回服务队来到了未名村四组121号村支书戴永强家,有不少村民已经在门口等候,医务人员迅速把医疗设备安装调试。

第一个来检查的是70岁农妇田秀英,“她是糖尿病患者”村医陈平说。田秀英神情疲惫,75公斤的体重和6.4的血糖值,让但渡镇卫生院副院长孙晓晖很担心。“你要少吃点米饭,多吃点蔬菜,在超市里面买点薏米来吃,对你的病有好处。”陈平拿出《重庆长寿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管理服务登记本》和《重庆长寿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一边填写一边对田秀英说。

“每次出来,我们分成3个小组,一次走3个村组,对全镇的慢性病患者都能掌握。”孙晓晖说。

孙晓晖介绍,“全村1936人,在家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和小孩子,年轻人都去打工了。因为自己是中医医生,平时来为村民看病时,会为他们讲解中医养生的一些方法”。

案例点评: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庆长寿区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中西医并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全区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

从重庆长寿区卫生局了解到,重庆长寿区为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区,采取多项措施:一是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区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医龙头单位服务能力;二是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三是培养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推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四是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中医药科技进步与创新;五是大力发展中药产业,构建新型中药流通体系;六是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工作;七是创造中医药发展良好条件,完善中医药投入倾斜政策,建立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强中医药行业管理。全区已投入180万元为11个基层医疗单位建成规范化的中医馆,配置适宜的中医服务设施,今年还将续建4个规范化的中医院,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重庆长寿区加大力度,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推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实施市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级“师带徒”项目,培养10名在全区乃至全市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医药领军人才;二是开展住院中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和执业中药师培训,举办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在职中医药人员;三是建立农村中医药人员培训制度,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四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中医药高等院校毕业生和中医执业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壮大和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

触摸基层卫生现状,走进重庆长寿未名村卫生室和重庆长寿葛兰镇卫生院,

四项措施落实情况好,促进了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化发展

现场体验案例(五)

时间:6月9日下午5:30

地点:重庆长寿区葛兰镇卫生院

临近下班时间,重庆市“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李天秀还穿着白大褂在病房里穿梭。作为一名在葛兰镇卫生院工作的医生,李天秀透露,“刚来卫生院的时候,条件很艰苦,下雨天值班室还会漏雨,但是自己从来没想过要离开,因为我坚信外部条件是可以改变的,而我想为地方百姓服务的心从未变过。”这一坚定的信念一坚持就是19年。“现在卫生院修得好,各项设施设备都很齐全,配套功能也很完整,工作环境改善了,那就更没有要离开的想法了。”李天秀笑道。

案例点评:李天秀所在的葛兰镇卫生院发生的深刻变化,跟重庆长寿区卫生局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化发展以及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不无关系。重庆长寿区采取4项措施,促进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化发展。一是资金投入向农村倾斜,累计投入资金1.08亿元建设标准化街镇卫生院、标准化村(社区)卫生室,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二是人才配置向农村倾斜,定向招录医务工作人员70人,全部安排到各街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极大充实农村医务人才队伍;三是支医力度向农村倾斜,累计派出区级医疗卫生机构骨干医生18人到各街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工作,组织专家现场指导街镇卫生院工作50余次,极大提高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四是教育培训向农村倾斜,组织镇卫生院副院长、科长、护士长累计轮训16人次,组织针对农村镇卫生院一级、村(社区)卫生室一级不同层次的专题培训4次,累计培训各类医务人才724人;采取远程培训方式,累计培训农村卫生人才938人;组织农村各类卫生人才116人到市级医疗机构培训;鼓励农村卫生人才进行在职教育,现新增中专学历113人,吸引171人参与大专学历深造。

重庆长寿区开展公立医院结对共建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公立医院结对共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救治水平;探索逐步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区级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管理慢性疾病的长效机制,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格局,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

【后记】

医改既是改革,也是发展建设

#p#分页标题#e#

重庆长寿区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黄伟这样理解医改:“国家要求我们为百姓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这是国家战略。作为基层的医疗卫生事业,医改就是要大力缓解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实实在在地将党和国家的医疗改革落到实处,让百姓得到实惠,办百姓满意的卫生事业。医改,不仅仅需要制度的改革、服务网络的完善,更需要各基层服务工作者的积极参与,百姓才能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按照“三级甲等医院创建标准”,重庆长寿区人民医院全面提升医院整体的软硬件水平,区医院通过国家卫计委“三甲医院”评审专家组评审。重庆长寿区中医院借助新医院建成落成之际,全面提升硬件设施设备、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高医生诊疗质量,被评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在改革发展的催动下,重庆长寿区妇幼保健院加大发展力度,医院顺利通过国家妇幼保健院二级甲等医院专家的复评。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