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再降,为何百姓不买账
省物价局25日公布牛黄消炎片等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其中降价品种14个,平均降幅15%左右,涨价品种3个,平均涨幅25%,新价格自30日起执行。
据不完全统计,本世纪以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药品降价的信息至少有30多次,被降价的药品至少有几百个品规。然而,记者昨天在南京几家医院采访时,多数患者并不太关心——
“药价几乎年年降,可咱们看病也没见少花钱!”“降不降价,我不关心,我只关心每次来看病自己掏多少钱。”昨天,记者在江苏省中医院门诊随机问了十几位患者,多数人回答如出一辙:药品降价后,没感觉到看病便宜多少!
应该说药品多次降价,患者得到一定的实惠,但为何老百姓却感觉不到药费负担真正降下来了呢?
“药费只是百姓看病的一个环节,看病费用包括检查费、住院费、治疗费等等,国家公布的降价数字是客观的,而病人的感觉是主观的,这里的差距原因非常复杂。”江苏省中医院医务处长李永刚说,物价部门连续几十次降药价,透出国家整顿药品流通秩序、狠刹药品虚高定价的决心,但全国的药品有上万个品规,降价的品种、规格只占很小份额。
李永刚告诉记者,被降价的药总会被不同的手法“堤内损失堤外补”,有的换上精美的包装,冠上新奇的药名,摇身一变,价格不降反升;有的一瓶变为两瓶,以减少颗粒,减少剂量,变相涨价;有的干脆不生产了,对不赚钱的药来个“降价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对记者说,百姓感受不到药品降价的实惠的另一个原因是,部分患者盲目追求新药、特药、高价药,以为药价便宜疗效便不好。医生也投其所好,尽开价格高的药。
这位医生说,降药价不等于降低医疗费用,不合理用药的深层原因归根结底还在于“以药养医”的机制尚未改变。目前国内医院的收入由三大块组成,即政府投入、技术与劳务收入、药品收入,在政府投入少、技术与劳务收入又无法增加的情况下,药品收入无疑成为医院经费来源中的主力军。
据了解,在绝大多数医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超过1/3以上。在“以药养医”的大环境下,公立医院追利倾向明显。在很多医院,医生奖金的高低不完全取决于医技的精湛,而取决于他所开出的药品、医疗耗材的多少。目前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尚未取消15%加成率,在药品回扣的利益驱动下,医生不愿开降价药。看一次最普通的感冒,医生往往会开上几百元的药。
南京市卫生局法监处处长、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介绍,单纯下调药品价格只是表面上的功夫,并未碰触到药价居高不下的顽疾,如果“以药养医”弊端得不到彻底革除,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就无法根本遏制。要让百姓看病真正不贵,还是要通过制度设计,监督和保障医院、医生使用“廉价药”。
江宁医院是南京市首家开展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医院,从2011年7月1日起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彻底改变“以药养医”,亏损部分通过适当提高手术、护理等医疗服务收费,提高部分由医保、新农合解决一部分,其余由财政补偿。运行两年多来,效果十分明显:2013年医院药品收入比2011年改革前降低19.3%,患者住院均次费用增幅同比下降6%,病人自付比例近10%。
据了解,欧洲许多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险体制很完善,建立了药品控制的机制,就是要审核每一个医生所开的药品,如果医生药品开得不合理,保险公司不会把钱付给医院。日本同样存在这样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发现某一个医生开出的药物费用过高时就会进行调查,一旦发现问题,这个医生就会被终身禁止行医。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本报记者 仲崇山
(原标题:一降再降,为何百姓不买账)
- 新冠用药的9个避坑指南,吃错药不是开玩笑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居民感染新冠病毒可以选择居家治疗,很多人... - 没被新冠打垮,却因为乱服药进了ICU?
近日,有各部门出台的“新十条”颁布,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了调整... - 专家权威解读:二甲双胍二联口服降糖药物的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患者选择降糖药时... - 为什么服连花清瘟治感冒不留后遗症
俗话说,感冒是百病之源。虽然感冒不是什么大病,但是治疗不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