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际新闻


京津冀探索建立跨区域医疗机构

2015-01-22 11:54 | 来源: | 浏览 :

  昨日,,国务院通过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按照编制思路,这一规划将聚焦区域医疗资源布局不均等问题,更明确要在京津冀等地区探索建立区域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大力发展社会办医。由此,2015年也被视为国家调整医院布局的启动之年。

  规划提出,将分级设置各类公立医院,县级原则上设1个县办综合性医院和1个中医类医院,地市级和省级按人口规模合理设置地市办和省办的综合性医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探索建立跨区域医疗卫生机构。

  “如果设立跨区域的医疗机构,可以让更多患者在居住地就诊,既方便患者同时也可以缓解京沪等大城市优质医疗资源短缺等窘况。” 长期研究医改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同时,规划中也提及要大力发展社会办医。鼓励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共同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支持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

  更值得关注的是,未来五年,我国还将强化功能布局与分工协作,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首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分流公立医院普通门诊。且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国家卫计委曾分析,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由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

  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比,当前资源配置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资源总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卫生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影响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与效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没有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碎片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部分医院单体规模过大,以及政府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能力不强。

  蔡江南认为,按照新规划,通过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可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医生是医院的核心资源,只有高水平的医生数量增多,才能支撑医疗机构的扩容。(记者 肖玮)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