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公众号蛊惑家长远离疫苗 声称艾滋通过疫苗传播

2017-03-10 22:56 | 来源: | 浏览 :

摊上这样的父母,白瞎了小朋友!

整理◈小南

今天,#公众号蛊惑家长远离疫苗#上了微博热门话题,一个名为“关注疫苗安全”的微信公众号发文,号召大家“为了孩子安全,请远离疫苗”,看过后,保证非常提神醒脑。

公众号作者宣称自己就是疫苗接种工作者,在当地接种门诊上班:

标题三个叹号,“××必看”、“为了××健康”、“××心声”,倒是学得一手起标题的套路。

看注册信息,2016年12月2日还是“青青田野自然生活”,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半个月后就改成“关注疫苗安全”:

推送的文章都是在宣扬接种疫苗的危害,拿疫苗发生的极小概率事件,进行夸张:

留言回复的观点毫无科学依据不说,简(涉)直(嫌)奇(造)葩(谣),“所有疫苗都不要打,包括狂犬疫苗”:

还有最上面那位叫“暖太阳”的网友留言,疫苗不从冰箱里拿出来,从哪里拿出来?难道不知道疫苗是要全程冷链保存的吗?常温或者高温保存,疫苗会失效。

“打狂犬疫苗后会变笨,记忆力下降……中医有办法”。事实上,被疯狗咬伤而不接种疫苗,基本是作死的节奏,60%以上的可能性发病。

被人指出有误振振有词: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怎么成了造谣者的武器?

最好笑的是,宣城“艾滋病就是通过疫苗传播的艾滋病是专家发明出来的”,小南要怀疑自己上的假学校,看的假书了:

明明是狗屁说不通的道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但偏偏有一群父母拥泵,拉了个“中医和疫苗安全”群讨论(中医表示这个锅我不背),如何不打疫苗,如何劝说亲朋好友的孩子不打疫苗……

小朋友,摊上这样的“理智”父母、“热心”亲戚,白瞎你这个人了啊!

事件最终引发医生大V们的强烈反对,建议立案调查。

不可否认,打疫苗确实可能会有“副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局部疼痛、红肿、低烧、起疹子等,因为人体本身有自己的防御系统,打疫苗是要突破人体的防御系统,激起免疫反应,对细菌和病毒产生抗性。

一些“严重罕见反应”则是极小概率的随机事件,比如接种结核疫苗后,发生结核感染的概率是百万到千万分之一。但是,拒绝疫苗,可能会让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暴露在更大的风险里,甚至有可能引起流行疾病的肆虐,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它(疫苗)产生的保护效果不会被个体察觉到,打疫苗却偶然会遇到不良反应。无声地拯救成千上万的生命不为人知,偶尔一个严重不良反应就可能引发恐慌然后被抵制,这就是疫苗。”原深圳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医生裴洪岗说。

疫苗要不要接种已经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对健康的认知态度,来决定接种多少免费疫苗和自费疫苗的问题。

经过用户投诉举报,目前涉嫌散播谣言的公众号“关注疫苗安全”已被屏蔽,疑似该公众号的创建人“青青田野”也搜索不到。

为什么明明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谣言,还会得到这么多家长的拥泵,尤其是那些通过朋友圈养生自学成才的家长,在自己的朋友中不遗余力的宣传扩散?

根据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推出的“谣言分析报告”,谣言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三类,数字夸大、图片夸张的文章是谣言最爱使用的方式。

朋友圈常见养生谣言

另外,假借权威,捏造数据,制造恐慌,嫁接图片,偷换概念,直击刚需等也是谣言传播常常采用的手段。

“关注疫苗”公众号正是宣称自己是“疫苗接种工作者”,同时,打着“为了孩子安全,请远离疫苗”的口号,在疾病上大作文章。

自家孩子的安全问题几乎是中国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出于对伪“疫苗接种者”的信任,在“聚众效应”(拉群造谣夸大、宣誓不打疫苗)的作用下,形成恐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价值判断是关系谣言走向的关键因素。

粉碎谣言又有何难?一般向专业人士请教,查询疑似谣言中的原始人名/机构名,以及查明”谣言“的出处,基本就能粉碎谣言了。“关注疫苗安全”谣言事件中,直接咨询专业的儿科医生即可破解。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