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别让创新等成“黄花菜”
2015年03月12日03:21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
多数欧美发达国家都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我国,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机遇。
今年两会期间,农工党中央递交了关于《深化卫生科技体制改革将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业培育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地》的提案,其中建议将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列为国家新兴高端制造业的范畴。
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何维。——编者
现状
IT(信息技术)、BT(生物技术)两条腿走路,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共识。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全球,我们的发展空间都还很大。特别是BT。
记者:从产值来讲,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怎样?
何维:谈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需要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并结合产业的贡献率来看。
根据2013年的公开数据(2014年数据还没出来),全球GDP总量是73.98万亿美元,其中,医药产业的产值约为1万亿美元,医疗器械的产值为3400亿美元,二者合计占全球GDP的1.81%。
我国医药产业在2013年的产值(销售额)大约1万亿元,医疗器械约2100亿元,GDP总量为56.8万亿元,医药和器械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贡献率约为2.13%,和全球的比例相近。
但如果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产业规模差距还很明显。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包括服务业)产值占国内GDP的比例约为15%~20%,而我国目前只占5%左右,低了至少10个百分点。很明显,我们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记者:作为被誉为继IT产业之后,可能掀起“第五波财富”浪潮的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IT产业相比,在贡献率方面目前还存在多大差距?
何维:虽然目前BT、IT两条腿走路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共识,但不管是中国还是全球,生物医药产业(BT)对经济的贡献率和IT业相比,都还相距甚远。据统计,2013年,全球IT产业仅生产支出(投入)就高达3.4万亿美元,关于产出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和投入的比例一般是1:5。按此比例,就可以大概计算出IT产业对GDP的贡献率。
因此,要稳固我国生物医药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从而借此将中国打造成世界医学科技的中心,还需要政府加大产业扶植力度,企业加快创新发展步伐,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可喜的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近几年呈现稳步上升的发展势头———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水平同欧美先进水平国家相比距离较短且差距趋小,新药创制和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与水平明显提高,生物医药制造业规模与质量也显著上升。其实,这也是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趋势。
制约
国家医疗保障体制和机制决定着产业发展水平。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体制下,人们只有生病了才去医院看医生,在医院治疗才能享受医保报销。这种被动就医的状态,直接限制了医药产业的发展规模。
记者:目前影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又包括哪些方面?
何维:根本因素是国家的医疗保障体制和服务机制,它决定了产业的发展规模。
就全球来看,各国的医保体制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全覆盖式的英国体制,所有人都被涵盖其中。在这种体制下,全国医院实行统一定价,政府直接跟医药公司谈判。
第二种是以美国为主的商业保险机制,政府保险的保障水平非常低。这种体制下,制药公司为保险公司打工,药品的研发方向、价格等全部由保险公司控制,保险公司又控制在几大财阀手里,这也是美国医改屡不成功的根本原因。
第三种体制是国家保障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德法体制。该体制下,政府仍是医疗保障的主体,但会适度发展一部分商业健康保险作为补充。人们可以在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障之外,自己另行购买更高水平的商业健康险。
我国也是这种保障机制,只是水平较低,医保的服务能力和民间资本的参与度,都还较弱,与之相关的产业规模也不够大,要破解这一难题,还要继续深化医改。
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体制下,人们只有生病了才去医院看医生,由医生开具处方,并在医院治疗才能享受医保报销。这种被动就医的状态,直接限制了产业发展规模,因为产品只有进医院才有市场,而医院的市场空间又是有限的。
美国医药市场则是开放的,作为世界第一大医药市场,人们在沃尔玛超市也可购买某些仿制药。
其次,需提高全民对健康的认识。我们强调中国梦,这个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全民健康梦,这需要我们提高全民预防保健的能力,打破原有的以治疗为中心的体制,从而吸引更多的要素介入产业发展。
三是产业走出去的战略。生物医药产业是高端制造业,,积极推动国家高端制造业走出去,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战略。如果说医改是拉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内需,那么走出去战略就是外需,我们可以通过“一带一路”、高铁出口等政策和机会,让我国的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也能走出去,在外需和内需两个市场共同努力,拉动整个产业发展。
四是科技创新。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高门槛的垄断性行业,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
着产业发展的未来。当然,科技创新需要氛围,我们的政府部门需要为企业提供可供创新的市场环境。
方向
应重视企业的原始创新。事实证明,重大科技成果往往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这些成果在研究之初,所涉及的问题或领域往往是不受重视的,是非主流的、边缘化的。
记者:那么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如何?
何维:总体而言,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加大对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把科学的问题真正搞清楚。比如,加大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形成国家任务型科研机构与高校学科型人才培养双翼结构,建立国家重大任务导向性医学技术研发基地,形成开放、流动、竞争态势,对承担指令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的机构,予以基地与人才专项特殊支持。高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并组织其开展知识与技术创新研究。
同时,还要拓宽原始创新的点和面,不能只集中在某个方面和领域。事实证明,重大科技成果往往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这些成果在研究之初,所涉及的问题或领域往往是不受欢迎的,甚至是非主流的、边缘化的。因此,在原始创新的基础研究领域,应尽可能减少政府的干预,让科学家自治而为。
在企业的研发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提出一些重要的方向,具体操作应尽可能地利用市场机制。
政策
#p#分页标题#e#相关部门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当前国家的三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结合在一起,既要做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南北协同发展,还要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规划好总体布局。
记者:
具体来说,
政府应该如何支持生物医药企业的科技创新?
何维:应该加强对创新产品的政策保护。一个国家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就不能让创新者吃亏,要给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尊重,并对他们研发的创新产品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贯穿研发-生产-审批-销售等环节始终。
目前我国的现状是,在人才引进方面做得很成功,但是对创新产品的保护力度却不够。同样是亦庄的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其部分产品是国家重大专项支持的,在临床上可以替代进口产品,但其产品在进入市场时遇到了多方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前各地区临床检测项目收费不一,比如北京,其医疗收费标准为1999年制定,不仅项目不完整,而且收费标准将使用国产试剂定为进口产品的一半,医院如果购买国产产品将大幅度降低收入,故而一般首选进口产品,这就非常不利于国产产品进入市场。与此同时,由于是新产品,首先要进入临床检验目录,再在各地方(省、市)通过当地权威机构进行物价申报,此过程也非常漫长。
二应加快国家审批流程。目前我国一种新药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相关部门等候审批的时间大概是2年,有的2年也没有批下来。而在那些实行药品备案制的国家,如美国,新药进入临床所需等待的时间只有1个月。所以建议加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变审批制为备案制,加快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材料与制剂进入临床试验的速度。
三需在医药上市时期给予支持。如支持国产医疗器械创新设备首台套的应用和推广。重点支持中小型技术研发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建立生物医药创新企业二板、三板上市绿色通道,以及医药科技创新产品进入医保目录的快捷通道。
对于创新产品上市的支持,政府的作用应主要集中在前期,也就是鼓励源头创新。比如,加大对生物医药基础研究的支持。对于已经登陆一板的企业,就没必要再扶持了,这个阶段企业的经费投入应主要依赖于金融创新改革,让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四是需要制定有力的产业政策。在产业政策里面,应该对生物药、化学药、中药三大医药产业的发展重点、格局等做好长期规划。比如,作为中国特色的中药产业,还是需要支持的。然后配合产业规划制定明确的指导意见,并根据规划和指导意见,制定具体的财税政策。
相关部门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当前国家的三大战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结合在一起,既要做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南北协同发展,还要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规划好总体布局。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既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政策,也没有发展产业的指导意见,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呈现小散乱的状态。
此外,为保障产业政策的顺利实施,还要制定药物和医疗器械的使用政策。因为,产业政策关键点是生产和销售,使用政策才是杠杆。在使用政策里面,应从使用范围,医保目录、使用效率、价格收费等作出明确规范。
方向选择事关战略必争要地,我认为,生物医药的产业政策和使用政策叠加在一起,再上升点高度,或许可以让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定向调控的一个点,这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必然迎来春天。
链接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机遇
要顺应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人才保障是重要筹码。
现在,一流的生物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国际人才竞争的重点之一,我国在人才引进方面做得也相当成功。近些年,为发展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科技部通过“千人计划”等人才政策,吸引了大批精英人才回国创业。这些精英人才的企业他们的研发能力不仅不逊于其他国家,甚至还可以更胜一筹。
北京亦庄开发区的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所生产的抗肿瘤药物——埃克替尼,被纳入国际新药研发年度报告,其III期临床研究结果,在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全文发表,编者按评价它“代表了肿瘤领域的一个里程碑”,这足以证明中国企业有能力在生物医药产业大展身手。
在市场需求方面,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存在巨大缺口。在发达国家,医药和器械的产值比例相当,在我国二者的产值比仅为1:0.2,缺口明显。
并且,目前我们对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发展的统计,只是包括了医药和器械,服务业并没有包括在内,而实际上它是一种空间和潜力都巨大的产业。比如养老和康复,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其需求呈现越来越强烈的态势,但实际上我们国家在养老和康复方面的服务能力还很弱,这将是未来经济的增长点,也是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机会。
智能化设备包括健康服务终端也将迎来重要机遇,BT和IT的结合也是必然趋势,如目前流行的小米手环都是不错的尝试。
另一方面是产业向扁平业态转型的机遇。目前我国的居民健康保障尚停留在以治疗为中心的模式上,人们生病了才去医疗机构就医,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预防保健,这是以患者为中心金字塔结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健康保障的提供是硬性、单向的,其服务模式僵化,目前已经暴露出诸多弊端。
在未来,以患者为中心的金字塔治疗模式将转向以普通居民为中心的日常预防保健模式。在这种扁平业态下,政府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市场发挥重要作用,服务的提供方是多元的、开放的、精细化的,人们选择也是多样的。
比如现在的孕产市场,在孕妇怀孕的过程中,孕妇的营养、心理咨询(指导)以及胎儿健康监护等多种服务在国内已经风生水起。孕妇了解信息的渠道可涉及网络、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多种,不再局限于仅在产检过程中由医生告知孕产信息。
总的来说,把握这些机遇,将给生物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市场机会。在未来,这些产业在国家的地位和作用都将明显提升。
#p#分页标题#e#(来源:人民政协报)
- 王老吉药业携手昌盛大药房在萍乡开展“关爱
8月2日,广州王老吉药业华东区江西办联合昌盛大药房举行202... - 安斯泰来中国宣布正式推出Claudin
今天安斯泰来中国宣布,中文版医学教育网站——Claudin ... - 读懂心里“画”,让爱不上火-六一嘉年华绘
儿童活动欢乐多,孩子绘画庆六一。2024年6月1日茂名大参林... - 王老吉药业“保济护肠胃”系列活动圆满成功
我国肠胃病患者超1.4亿,胃痛反复发作难根除,治养结合成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