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资讯


10月的上海,梦想绽放

2014-10-11 10:06 | 来源: | 浏览 :

  新华网上海10月7日电(记者许晓青、叶锋)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一周年,上海还将迎来联合国人居署首个“世界城市日”。10月的上海,梦想绽放……

  记者日前走访不同时期怀揣不同梦想来到上海的“60后”“70后”“80后”,在他们眼里,海纳百川的上海不仅是“梦开始的地方”,更是“梦想化为现实的地方”。

  自贸区让梦想插上翅膀

  国庆长假期间,位于上海自贸区内的国际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平台—药明康德公司没有停歇。这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参与到世界各地正在进行的新药及设备研发环节中,并于今年的国庆节宣布收购美国同行美新诺公司。每天,在药明康德进行的科学实验多达数百种。

  药明康德的创始人之一、“60后”海归博士李革在2000年选择回国发展。作为早期赴美留学的北京大学毕业生,当时他已在美参与运作了一家创新企业上市,本可以“坐享其成”,但出于悬壶济世的梦想,李革还是下决心带着在海外掌握的先进理念和创新模式归来。

  “那时候,家中的一位亲人病重,很多药都不管用,远在美国的我即使是学过化学医药的,也感到力不从心,这激发我一定要回国搞自己国家的生物医药创新企业。”李革说。

  回到国内后,他和他的合作伙伴刘晓钟等在当时的上海外高桥(600648,股吧)保税区(今上海自贸区)内选址建厂、设实验室。一切从零开始,第一步是自己选建材,搭建出一个实验室专用的“灭菌通风橱”,“一切都是白手起家,很难,但很有成就感”。李革回忆。

  2013年初春,上海自贸区如何设立尚在论证阶段,药明康德意外地成为国家领导人调研考察的重要一站。此时的药明康德已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6年,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排名较前的研发服务平台之一。李革说:“我们总是记得这样一句话,中国人要走向小康,先要有健康,自贸区让我们距离梦想更近,让梦想插上翅膀。”

  卖鱼郎也有大梦想

  身穿蓝色大褂、胸前围一个亮黄色的塑胶围裙,来自安徽巢湖的卖鱼郎杨晓月每天按时出现在上海徐汇区的一处菜市场。“70后”的他原本名叫“杨禁育”,因为出生时正好赶上国家实施计划生育国策。

  改名叫“晓月”,是因为这位卖鱼郎很爱写诗,他喜欢宋词中“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闯荡上海滩之初,杨晓月当过搬运工和木匠,几起几落,直至2009年在徐汇区的田林街道落脚,入了卖鱼这一行,一干又是5年多。

  杨晓月每天凌晨4点起床去批发市场进鱼货,7点到菜市场摆摊开卖,18点左右才能收工,几乎没有一天节假日,偶有闲暇就看书、上网、写诗。“我这个人比较容易满足,在这里大家对我也都很友善,我已经把这里当家了。”杨晓月说,这几年他的收入稳定在每年10多万元。

  杨晓月和他卖的洞庭湖鱼一样,在街道社区远近闻名。他不仅是这个菜市场的“明星服务员”,货真、价实、秤准,逢年过节他还给社区的孤寡老人免费送鱼,成了一名爱心志愿者。

  近几年,杨晓月还加入了街道办的“田林诗社”,把自己鱼摊的广告牌用来展示自己的诗作。他自创的《打工者之歌》中写道:“青春的汗水洒向了美丽的城市,城市也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

  小包裹让大上海“奔跑起来”

  2003年走出浙江桐庐山区、初到上海的“80后”技校生章凌不曾想到,10年后他能开着越野车回到老家,在老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三层别墅,而他自己,已在上海拥有一家50多人的公司。

  改变章凌命运的是一个个小包裹,是“快递”这样的草根行业。他说:“上海是很多人实现梦想的舞台,小小的包裹也可以让大上海"奔跑起来"。”

  出生于1983年的章凌,刚到上海时,在中通快递公司当快递员。“既然干了,就试试吧!”

  脚下踩着自行车,腰间挂着BB机,口袋里放着记录本,车篮里放着一个个包裹,操着乡音很重的普通话—章凌和他的同事们,是当时上海街头常见的打工者形象,起初月收入也就1000多元。

  在加盟店干了三年快递员之后,章凌承包了一个二级网点,负责几条马路的快递业务。2009年,,他买断了中通公司在浦东的一个加盟店。如今他的加盟店每天进出快件量达8000单,其中网购件占70%左右。

  近年来,上海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首屈一指的快递中转基地,章凌所服务的快递公司以每年超过100%的跨越式速度迅速做大,在几年之内已扩张为员工超过10万名、服务网点超过8000家、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块头”。

  “我觉得,干这行是干对了,来上海也来对了。”这个“80后”说。

(责任编辑:HN666)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