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术交流


10余家肿瘤医院牵头成立精准医疗联盟,胃癌走向“精准医疗”

2015-07-05 10:15 | 来源: | 浏览 :

10余家肿瘤医院牵头成立精准医疗联盟,胃癌走向“精准医疗”

分享: 

导读

6月26-28日,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齐聚北京参加“第十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全国十余家肿瘤医院共同成立精准医疗联盟。来自各大肿瘤中心的十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就软组织和腹膜后肿瘤的诊治进展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并与参会的同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6月26-28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办的“第十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外胃癌及相关领域医学“大咖”齐聚北京,共同就肿瘤防治、特别是胃癌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15位院长齐聚北京,成立精准医疗联盟

目前,精准医疗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领域,我国医疗模式也正因为精准医疗而发生全新变革。6月27日,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季加孚教授牵头,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山西、甘肃、青海、辽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等地的15位肿瘤专科医院院长齐聚北京,宣布共同成立精准医疗联盟。

精准医疗,把脉肿瘤医院管理的未来

长城肿瘤学术会议最大的的亮点之一是将精准医疗的理念贯彻始终。精准医疗是目前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领域,是指根据个体基因特征、环境以及生活习惯进行疾病干预和治疗的最佳方法。

精准医疗是指根据个体基因特征、环境以及生活习惯进行疾病干预和治疗的最佳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精准医疗计划,依赖于在外科、内科、免疫治疗、基础研究、转化医学等各个领域的“精准”布局。目前,中国很多医院不约而同聚焦精准医疗,在医院的管理、规划、科研等多方面提前布局。

对于我国精准医疗的发展,季加孚指出,在精准诊断方面,通过对病人临床信息资料的完整收集,对病人生物样本的完整采集,并通过基因测序、分析技术对病人分子层面信息进行收集,最后通过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所有信息进行整合并分析,从而使得医生可以早期预测疾病的发生、可能的发展方向和疾病可能的结局,即“分子诊断”,形成精准诊断,是实施精准治疗的基础。此外,通过收集病人信息及样本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可以为临床医生的临床决策提供“精确”支持和依据。

季加孚表示,目前北大肿瘤医院精准医疗重点关注国人高发癌症的研究和诊治,如胃癌、肝癌、肺癌、食道癌以及近年来发病率快速上升的结肠癌等。期望利用目标药物对癌症进行创新性治疗,通过精准医疗研制出癌症的综合疗法,攻克药物耐受等难题。未来将会创建一个融合参与者、责任数据共享以及隐私保护的新型研究模型。

不过,季加孚强调说,,无论是哪一个环节,标准、规范化诊疗都非常重要,因为这影响着数据的可靠性,并影响到所有相关决策的科学性。建立精准化治疗联盟可为我国肿瘤领域规范化新标准的形成提供新平台。

同时,建立长期的数据收集、追踪机制,需要稳定的随访机制作为保障,携手全国各个肿瘤专科医院形成精准化治疗联盟,有利于形成长期纵向的数据集合,在寻找、解决、预测目前尚待解决的肿瘤医疗领域难题方面大有帮助。对于患者来说,进入联盟医院的多学科规范诊疗模式,可有效减少治疗不足和过度治疗等问题。因此,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医院尤其是肿瘤专科医院加入精准医疗联盟。

不过从整体以及现实情况来看,肿瘤规范化诊治仍存在地域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比如部分地区胃癌标准化手术的普及率较低。对此,内蒙古肿瘤医院鲁海文认为,县级医院在肿瘤规范化治疗方面和三甲医院有很大差距,尤其缺乏技术、人员和信息。此次成立精准医疗联盟有利于帮助医院,尤其是县级医院进行规范、精准的肿瘤治疗,从而达到肿瘤“个性化治疗”的目的。

长城肿瘤学术会议,发布胃癌领域最新进展

作为紧随ASCO年会和国际胃癌大会(IGCC2015)之后召开的专科学术会议,本届会议为消化道领域的医学同道及时传递并解读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国际动态,发布胃癌领域国内外重要研究成果,为与会人员拓展国际视野,把握学科发展,提升专业能力,提供互动交流平台。

胃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据《北京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及生存报告》最新数据表明,胃癌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男性居第四位,女性居第六位。如何规范和提高胃癌的诊治水平是我国胃癌工作者一贯努力的方向。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是我国从事胃癌专业诊治研究学者的盛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胃癌学术会议共举办过6届,后因故中断长达13年之久,自2012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了第七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开始,才终于圆了胃癌防治专家学者们多年的夙愿,并将这一盛会持续至今。

备注:本文内容综合新华健康、腾讯新闻、医脉通等网站内容。

收藏(0)

推荐(0)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