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学术交流


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彰显为民情怀

2015-12-06 21:07 | 来源: | 浏览 :

    病有所医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执政者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60年来,从“赤脚医生”到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医疗人才,从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老三件”到高精尖大型诊疗仪器的普及,从破旧、低矮的平房到设施齐备的高楼,沐浴着党和政府的阳光,,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在加速奔跑。

    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农合的提标扩面、看病住院报销比例的不断增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全覆盖、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一项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正在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   

    新农合

    农牧民亲切地称它是“健康红包”

    前些日子,富蕴县的帕提古丽·买买提在县医院的产科产下了一个胖儿子。帕提古丽说,住院生孩子花的钱新农合能报销,此外国家还给了生育补助。她婆婆在一旁感慨地说,“现在国家把大人孩子都当宝贝,从怀孕开始就定期检查。”

    自治区的新农合经过十余年的试点探索和不断完善,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筹资水平、补偿水平逐步提高,农牧民受益面不断扩大,群众报销更加方便、快捷,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参合积极性空前高涨。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农合建设更是取得了质的跨越,被农牧民亲切称为“健康红包”的新农合,彻底改变了以往“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住院”的现象。截至2014年底,我区新农合参合农牧民已达到了1118.12万人,参合率连续四年保持在99%以上。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现在很少见到小儿麻痹症病人,也鲜见“大脖子”病患。曾经严重影响群众健康的部分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从无到有,城乡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日益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已经形成……

    政策拉动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千万“赤脚医生”是新中国大地上最得力的健康守护者。他们既管打针抓药,又搞健康教育,还负担预防接种,连计划生育都抓在手里。

    2013年,“最美乡村医生”居马泰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各地,也深深感动着千万读者。这位扎根在大山里的哈萨克村医,翻雪山、过冰河,长达20年,奔走于高山深谷之间,为牧民送医送药。感动之余,也让更多目光聚焦到新疆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上。

    地域偏远、经济欠发达、优质医疗资源匮乏、人才引进难……一连串困难制约着边疆基层一线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解决边远地区广大农牧民“看病难”,是自治区卫生计生系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19个省、市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飞速发展阶段。2010年至2014年,争取国家卫生建设项目3463项,累计投入58.09亿元,其中中央投入34.49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

    基层卫生医疗服务要提升,就要有一批留得住的乡村医生。对此,自治区将农牧区乡村医生补助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对村医实行财政补贴,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将持有乡村医生证的村医月财政补助标准由2009年的200元提高到800元,将持有执业助理医师证及以上资格证书的由2009年的500元提高到1200元,有力地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为民服务的积极性。自治区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累计为基层输送各类本、专科卫生技术人才1.06万人。

    自治区近年来还不断加大远程会诊项目建设,2010年以来,中央累计投入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4亿多,目前已有100多所县级医院分别与我区的大医院实现了远程会诊,实现“千里会诊一线牵”。全区远程会诊累计总例数超过12万余例。

    今年,新疆启动了区域卫生综合平台建设,将在全区17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建成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全区范围内跨机构、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的“云平台”。

    届时,居民持居民健康卡就诊,可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居民健康档案查询、电子病历查询、检查检验结果共享,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

    民生工程

    医疗救助温暖百姓心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期盼着幸福。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新疆的民生建设掀开了新篇章。

    2011年,依托新农合,自治区开始全面实施为期三年的“春苗工程”,对全区14岁以内的先天性心脏病孩子进行筛查,不论手术难度多大,一律对其实施免费的“补心”手术。3年来,累计筛查40万余人(次),筛查出先心病患儿5559名,完成复杂先心病手术比例达到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人来说,得了重病,更是雪上加霜。为此,自治区启动扩大农牧区居民重大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将农牧区重大疾病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2011年至2014年,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卫生领域民生项目资金117.03亿元。完成50万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12320卫生热线进入全面运行阶段;救治农牧区居民白血病患者757例;治疗艾滋病人2.4万例;2014年共诊治和登记管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1万例,较2010年增加6.8%。

    新疆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有利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医疗保障政策,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管理治疗肺结核患者补助标准,将活动性肺结核及耐药肺结核患者诊断治疗,纳入新农合保障和大病统筹范围。

    2010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共投入4.08亿元支持新疆中医民族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72亿元用于中医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我区财政先后投入4.47亿元用于中医、民族医院建设和中药、民族药研发。

    目前,全区已建成维吾尔医医院42所,中医医院27所,哈医医院3所,蒙医医院5所,中西医结合医院1所,床位数由2009年的9394张增加到2014年的12870张。

#p#分页标题#e#

    新疆的中医民族医药的魅力同样吸引着周边国家的患者。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自治区高起点设计了全方位拓展医疗卫生领域对外交流合作的建设方案,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中的医疗服务中心建设拉开了帷幕。

    至此,一场场国际化的健康医学论坛相继举办,就在7月中旬,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州与中国新疆签署了医疗旅游合作备忘录,今后双方将在医疗旅游领域进行全面合作。

    【时代日记】

    81岁,他依然工作在临床一线

    耄耋之年,本该享受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好时光,然而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今年已经81岁的王自立依旧精神饱满地工作在临床一线。

    这位新疆资深腹腔镜专家,在自治区人民医院的舞台上,用小小的手术刀,为患者排疾解患,也用他的经历见证了新疆医学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自立自幼对医生这一职业充满了莫名的好感,1956年高中毕业,正巧新疆医学院开始招收第一批学员,王自立毫不犹豫地报考了,被顺利录取,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培养的第一批医学大学生。而当时的医学院只有一个医疗系。

    结束了大学五年的苦读,1961年,王自立被自治区人民医院点名录用,分配到了普外科,穿上了梦寐以求的白大褂,从“王医生”到“王老”,54年,他没离开过这家医院和患者们。从最初只做一些阑尾、疝气之类的常见小手术,到逐渐掌握了肝胆胰脾等复杂手术,操作规范,一针一线到位,有了“新疆一把刀”的美誉。

    “无论是医疗环境还是治疗水平,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说起六十年的变化,王自立有着剪不断的情感和记忆。他回忆说,刚踏进医院时,医院唯一的二层门诊大楼刚刚盖好,只有一个大外科,医护人员也只有30多名,设备基本没有。

    上世纪六十年代下乡巡诊,每次都是春天出发,秋天才回来。“行李一打,坐着大卡车颠簸一星期才能到南疆,换乘马车到县上,想到乡镇,就只有骑马或驴才能到达。”王自立回忆说,那时南北疆乡村里也只有“赤脚医生”解决一些感冒发烧类的小病。而他们下乡巡诊期间,几乎什么专业的手术都做。有时候一间屋子顶棚四角布帘一遮,地面铺上席子洒上水防止灰尘扬起,就是一个手术室。

    王自立指着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地图比画说,“我就是新疆的‘活地图’,这些地方我都去过不知道多少次,但这几年真得变化太大了,村上有了卫生室,乡里有了卫生院,有的县医院的现代化设备更是不输给乌鲁木齐的大医院!”

    王自立是新疆微创外科创始人之一,他参加全国经皮胆囊超声碎石学术研讨会后,首次将腹腔镜引进了新疆。“医学的发展就是这么神奇和迅猛,近几年腔镜技术已经用于耳鼻喉、胸外、脑外、妇科等各科室,患者对微创手术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知。”王自立感叹道。

    “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有力地推动了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王自立一直认为,近五年是医院大发展大跨越的一个阶段。目前,医院拥有先进的PET-CT、320排CT、64排螺旋CT、1.5T核磁共振、智能型伽马刀、诺力刀、中子刀等大型诊疗设备,拥有百万元以上医疗设备44台(件)。新疆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患者,不出疆就能在医院得到有效治疗。

    王自立兴奋地谈道,医院新建的门诊大楼今年就能启用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患者的就医感受都会完全不同,医院正在努力打造医疗服务品牌,从规模到实力要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王自立在自治区人民医院过了70岁生日后退休,又被返聘至今。去年医院又为他庆祝了八十岁的大寿。“这些年,各族群众的身体素质在提高,营养观念从吃饱变成吃好,健康成了大家追求的最大财富,以前八十岁的老人可能都走不动了,而我还可以为患者多看几年病。”老人说到这些笑得很开心。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