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知识


看病贵在哪儿?医疗服务价格松绑能解决“以药养医”吗?

2017-02-28 15:57 | 来源: | 浏览 :
近日,上海市卫计委联合上海市物价局及上海市医疗保险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调整本市部分医疗服务价格的通知》,自2月15日起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主要包括门诊费、护理费用等。

【健康产业在线 ┃刘铮】

自2016年7月6日起,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卫计委、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提出要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至2020年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在国家推行医疗服务改革之后,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海南、贵州等多个城市都开始逐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给医疗服务价格“松绑”

2016年7月6日,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通知》规定,各地公立医院要重点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

而此番规定一出,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公立医院都开始逐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近日,上海市卫计委等部门便发布相关规定,提出自2月15日起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主要包括门诊费、护理费用等。

长期以来,药品收入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医务人员的劳动收入所占较小。在我国现行的医疗收费模式中,一直忽略了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医务人员的技术性、劳务性收费偏低,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

据业内人士披露,全世界的医疗行业内,劳动价格实际是医疗费用中份额最大的,占到了70%-80%。但是中国的医疗行业,价格改革其实是远远落后于其他行业的。对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市场上并没有一个标准具体的劳动价格体系,这是不公平的。

而近年来,随着医药分开等政策的落地实施,以往困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障碍——“以药养医”将会被逐渐取代。通过对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未来我国医生的收入构成将有卖药、检验所得向技术服务所得转移。让一些明显偏低的医疗服务价格得到相应调整,这也是对医疗服务价格的“松绑”,可以更好的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使其劳动得到更多尊重。

缓解医患矛盾,优化就医体验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对于医疗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长期以来,受“以药养医”影响,以及尚未建立科学标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我国的医疗机构在用药和诊疗方面存在不规范的行为,饱受患者诟病。

在改革开放时,各行业都进行了价格体制的改革,唯独医疗服务行业没有参与。公立医院承担社会医疗职能,长期以来的服务价格体系却存在扭曲。医院的问诊和床位价格远远低于成本,而新的医疗技术诊断检查费用和药品费用却又远远高于实际成本。

此外,公立医院作为独立的经济个体,需要自负盈亏。在国家财政补助有限的情况下,要维持医院的正常经营和人员开支,追求利润也无可厚非。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管理者积极地引入高科技的检测设备和昂贵的进口药物,以希望能够增加收入。医生则倾向于开更多的药品和检查,造成医疗资源大量浪费,这也是导致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主要原因。

而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是否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在此前的《通知》中明确了“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原则,提出了多项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后患者负担总体上不增加。未来将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医疗服务价格的部分,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并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的空间,以确保医药费用总量维持平衡。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医药处副处长朱德政表示,目前实行的按项目收费虽然容易结算,但不能抑制医疗机构过度消费。相比之下,《规定》中指出的按照服务单元收费的方式可以有效促使医疗机构更加关注成本控制,规范诊疗行为。与此同时,还可以节省患者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此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有利于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能有效促进医务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此优化患者的就医体验,缓解医患矛盾。

新医改至今已走过第八个年头,如何真正解决“以药养医”的痼疾,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当务之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将有效建立医患双赢的格局,为真正意义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起到促进作用。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