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知识


访美国归侨学者董子明:耶鲁走出的抗癌追梦者

2014-09-12 09:57 | 来源: | 浏览 :

访美国归侨学者董子明:耶鲁走出的抗癌追梦者

 

 

图为董子明在办公室

 

“绿卡”、“耶鲁”、“高收入”——如果这描述的是十多年前的你,那你一定觉得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45岁时,董子明也这样想,只不过他接下来的选择让大多数人跌破了眼镜——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回到家乡。

 

对耶鲁说不

 

董子明出生在河南宝丰一个贫穷的中医世家。从原河南医科大学毕业后,他于1988年前往美国做访问学者。回忆起在美国的生活,董子明颇为感慨:“那会儿真是实实在在地做研究。记得在康奈尔大学的三四年里,我根本没见过太阳。每天早出晚归做实验,周末也经常去。”

 

然而艰苦的研究生生活并没有打倒这位不惑之年的“洋插队”。凭借自身的努力,董子明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做起了客座教授、博士和博士后研究员。但如果这样的生活继续下去,也许就不会有这个故事了。

 

1998年,我们的主人公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辞去在耶鲁大学的工作,回到祖国。“其实我想回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正好那时我母校的领导来美国招聘人才。而且想到在国内与癌症抗争的母亲,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回来。”

 

这次回国,他就没有再离开。如今,他已是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的院长,他主持研究的“癌症化学预防”项目也荣获了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的创新成果奖。

 

停不下的脚步

 

“我啥也不求,就希望老百姓能健健康康。”董子明将自己的理想描述得很简单,但为了这寥寥数字,他一奋斗就是几十年。

 

回国以来,,他先后主持承担了数个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的科研、教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专著十余部。接连不断的研究课题让董子明的生活异常忙碌,但他本人却乐在其中。

 

“我爷爷的爷爷就是在县城开诊所的,他要求子孙们学医,但学成后必须搬回乡下,给当地的老百姓看病。老人家常对我说,要多做好事,不怕吃亏。”如今的董子明依旧将高祖父的话语牢牢记在心中,他说,“现在忙点、累点,让老百姓以后少受点罪,挺好。”

 

如今,他主持研究的关于“树突状细胞”、“食管癌”的课题已取得重大突破,其成果也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但这并未阻挡住他继续研究的脚步,他说:“我们想将新的东西和这些研究结合起来,让老百姓不再谈‘癌’色变。这就是我们团队这几年在做的——癌症化学预防。”

 

癌症≠绝症

 

“现在的癌症患者,有一半是被吓死的。”说到这里,董子明不禁面露忧色,“但如果预防措施得当,癌症就是一种可控制的慢性病。”

 

“通俗点说,癌症化学预防就是利用一些天然的化合物,来阻止、减缓或者逆转癌症的发生。”董子明这样解释道,“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病因学、计算生物学的知识,通过细胞、生物实验,最终让癌症的发病率降低1/3,早期癌症患者的治愈率提高1/3,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1/3。”

 

如今,在董子明、薛长贵、刘康栋、赵国强等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的核心成员,以及位于美国、北京、上海等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癌症化学预防”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仅筛选得到十余种食管癌化学预防和干预化合物及5个分子靶标,还在2013年的香山科学会议上被列为最前沿的学科,并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但是目前,老百姓对癌症预防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谈到现阶段遇到的困难,董子明说,“我们想将前沿研究与临床结合起来,但是受到经济、人文等方面的条件制约,要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一定时间。不过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应人民的要求,时间长了,这个理念一定会走入百姓的心中。”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