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疗器械


民警陪酒致死怎成了因公牺牲

2014-08-07 16:26 | 来源: | 浏览 :

酒桌即中国 中国的酒桌文化

  酒精不燃烧,,不算搞社交。喝酒可大俗可大雅,可论国事可谈风月,可攀交情可见性情,可怡情可乱性,可养生可伤身,可豪饮可小酌,只是不可无酒。无酒不成席。酒是催化剂,桌是能量源。酒桌不是PK台,是PR场。

今天,你喝了吗?

陪酒吃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酒精不燃烧,不算搞社交。喝酒可大俗可大雅,可论国是可谈风月,可攀交情可见性情,可怡情可乱性,可养生可伤身,可豪饮可小酌,只是不可无酒。无酒不成席。酒是催化剂,桌是能量源。酒桌不是PK台,是PR场。

在中国,酒是文化、礼仪、历史、风俗;最后酒酒归一,酒是关系,酒桌即中国。

公款吃喝9000亿,是国防开支的5倍、医疗投入的4倍,这叫“酒桌经济”。抛开利益局,纯扯淡、纯聊天,开怀畅饮、放浪形骸,这叫“酒肉朋友”。“酒桌经济”难免,“酒肉朋友”难得。更多的是我请你喝酒、你帮我办事,喝酒成为一种工具理性。

如此看来,在中国想躲过陪酒,似乎不太可能。[详细]

混迹中国官场必须谙熟酒桌文化

不懂得中国酒桌文化的人是没有办法在中国办事的,尤其是在中国的官场,假如你不懂得吃喝宴请其中的奥妙是断然没有办法左右逢源的。身在中国的官场,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饭局不是万能的,但假如没有了饭局则是万万不能的。在中国官场的酒桌上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个用人的哲理,这种哲理就包含在“酒风可见工作作风”和“酒品说明人品”之中。

网上甚至还流传着19条官场酒桌礼仪,其中一条就写道:酒场是你个人表现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尤其是跟初次见面又能够主宰你命运前途的大领导喝酒,表现一定要积极,最好你的表现能给大领导留下深刻印象。由此可见,酒桌上的表现或许直接影响一个人未来的晋升之路。如果领导喊你喝酒,你是喝还是不喝?[详细]

公务员禁酒令在文化的“熏陶”下 显得势单力薄

公务员禁酒令简称“禁酒令”,是指公务员在工作日中午禁止吃酒的行政性法规。据了解,2007年初,河南信阳市就出台“禁酒令”,规定“禁止公务员在工作日中午饮酒”。“禁酒令”开始后,网友们对此提出质疑,中午不饮酒,晚上可以饮?晚上把中午没饮的补上?禁酒令该怎么搞?一时间网络上的议论声四起。

之后的各种新闻用事实证明,禁酒令真的就是形同虚设,如何杜绝公款吃喝才是王道。

      陪酒致死究竟该找谁?

6月27日,安徽六安市寿县隐贤镇26岁的大学生“村官”马亚辉,死于单位宿舍。家属怀疑,马亚辉系“被镇领导叫去陪酒致死”;4月17日,广西副镇长赴任疑饮酒醉亡,7名陪酒官员被免职;7月14日晚,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地税局一名年轻干部,因陪调研的州局领导喝酒过量而猝然身亡……

官场上陪酒致死的事件屡见报端,尽管涉事单位态度漠然:或推诿,或冷漠,或失语。但兔子和骆驼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旦被钉了骆驼掌,就很难自证自己是兔子”。想洗脱清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详细]

民警陪酒致死事件重新定义了“因公牺牲”的标准

相对于其他公职人员陪酒致死的事件,祁门县公安局作为涉事单位显得“负责任”很多。

祁门县公安局局长汪华峰称,对朱璘之死是参照因公牺牲标准处理。参照国务院《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办法》有关规定测算,因公牺牲的民警的抚恤补偿在70万元左右。之所以给予朱璘亲属一次性补偿130万元,“实际包含了对涉事其他民警的民事追偿部分”。[详细]

何为因公牺牲?

因公牺牲在词典里的定义是:为保卫或抢救人民生命、国家财产和集体财产慷慨赴死献出生命的行为。

而因公牺牲和因公死亡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某公务员在岗位中去卫生间摔倒致死,可以认定“因公死亡”(或工伤死亡),却不应认定为“因公牺牲”;同理,某农民在闲暇时为抢救落水儿童而献身,就应该认定为“因公牺牲”而不应认定为一般“死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抚恤办法》的通知中提到: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批准为因公牺牲:

(一)在执行任务或上下班途中,遇到非本人责任或无法抗拒的意外事故而死亡的;

(二)因战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一年后因伤口复发而死亡的;

(三)因公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后伤口复发而死亡的;

(四)因患职业病 (参照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修订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死亡的;

(五)在执行任务中因病猝然死亡的。

因医疗事故死亡的,也按因公牺牲对待。

至于祁门民警陪酒致死,怎么成了“因公牺牲”?陪酒死亡究竟符合以上哪个条件?背后的评判标准是什么?亦或是还有别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酒桌文化无法避免 陪酒也需要被保护

  在中国,不一定什么事都可以摊到桌面上来说,酒桌除外。酒桌适宜神交、社交、私交。中国人喝红酒四大俗“碰杯、干杯、碎杯、交杯”这时看来也无伤大雅,只要感情深,管它主义真。

  上至国家元首、下到平民百姓,酒精不燃烧,不算搞社交。因此,酒精文化碰到汽油文化就伤痕累累,禁酒令越来越严,仍难敌陪酒之风,把车扔在原地,酒还得照喝不误。

让陪酒吃饭变得更安全

想让公务员不醉死 必须抑制遏制公款吃喝

每次看到陪官员喝酒致死的新闻,都会替死者感到惋惜。生命真的是很脆弱,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陨落了,陪酒致死未免有些冤枉。陪酒人死亡悲剧屡次上演,公款吃喝屡禁不止。一些官员在思想上有误区,认为公款吃喝没什么大不了。就像祁门的这次事件一样,一顿晚饭八个人,喝了6瓶白酒、11瓶啤酒。

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严禁公款吃喝,但相关的规章制度存在漏洞,使得大多数禁令都是道德倡导,没有具体规定,缺乏实际操作性。财政预算不透明,预算执行弹性空间大,这也纵容了公款吃喝,同时,增加了喝酒死人的可能性。

为了有效遏制公款吃喝现象,应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招待费的事前申报审批、事后审核报帐、监督查处等职能。同时有必要明确公务招待的范围和标准,规范报账手续,建立健全监督查处机制。

当公款吃喝变得不再容易,陪酒死人的事件也许就不会再发生。[详细]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