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资讯


药企创新 “量身”而行

2015-10-29 20:47 | 来源: | 浏览 :

药企创新 “量身”而行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本报记者 李惠钰

  相比美国而言,我国的创新药物屈指可数,,甚至造成国人外出旅游还不忘囤积药物的局面。中国药企创新之路到底有多难?绿叶制药是否有可借鉴之处?对于国内众多的仿制药企业而言,又该如何创新?

  不久后,中国创新药的身影有望现身美国市场。

  近日,绿叶制药集团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确认其研发的利培酮微球注射剂不需再进行任何临床试验,可在美国提交新药上市申请。这意味着,一直是原料药出口大国的中国,第一次有一款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拿到了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

  相比美国而言,我国的创新药物屈指可数,甚至造成国人外出旅游还不忘囤积药物的局面。中国药企走创新之路到底有多难?绿叶制药是否有可借鉴之处?对于国内众多的仿制药企业而言,又该如何创新?

  改良型新药或成突破口

  今年8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新定义了新药和仿制药的概念,将新药分为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仿制药由现行的“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调整为“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

  从新药的重新定义以及对仿制药审评标准的提高上不难看出,《意见》的出台意在鼓励和支持真正的创新药或原始创新。而相比资金与时间投入最大、风险也最高的创新药来说,开发改良型新药或许更加适合中国药企的实际情况。

  改良型新药是指在结构已知、已上市活性成分的物质基础上,对结构、剂型、给药途径、适应证或者联合用药等进行优化,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品。显然,绿叶制药就是选择了这一路径。

  利培酮是美国强生公司旗下最有效的精神分裂症药物,目前市场上的主力剂型是其生产的利培酮长效注射,这种药物在首次注射后无法立刻达到血药浓度,必须口服三周药物。而绿叶制药的微球注射剂只需每两周注射一次,首次注射后三周无须再服用口服制剂,且能更快地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微球注射剂是绿叶制药研发上选择剂型创新方向的具体实践。”绿叶制药集团高级副总裁李又欣日前公开表示,“新型给药系统多采用市场上已成熟的药物,与新化合物研发相比,剂型创新虽然技术门槛更高,但临床风险较低、审批时间更短、竞争力更强。”

  在深圳市南大药物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泽人看来,在国内的新政策形势下,做改良型新药对于国内药企来说更为实际。

  “改良型新药研发周期比较中等,约5年左右,研发成本也在下降,一般在1亿美元以下,开发风险相对较小,成功率大概在20%左右,也有很好的利润。”在日前召开的深圳BT领袖峰会“探讨新形势下中国药企的创新途径”论坛上,王泽人如是说。

  在他看来,改良型新药将是原研药公司延长其品牌产品生命周期的手段,也是中小生物技术公司提高其产品竞争力的手段。

  重在临床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将已在市场的药品改善并做出“更好”的药品呢?对此,王泽人强调,改良型新药重在临床优势。

  “开发改良型新药的要求就是具有新的临床价值,比如提高药效、安全性、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或病人使用的便利性和降低毒性等。”王泽人说。

  以微球注射剂为例,相比利培酮长效注射后必须口服三周药物的软肋,这种药品能更好地弥补患者用药依从性不佳的缺陷,比市场药品更快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我们考量研发的方向主要有四个要素:第一,是否有足够的市场潜力;第二,对应的是否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第三,竞争对手有没有重大的产品缺陷;第四,临床和市场风险是否可控。”李又欣进一步解释道。

  王泽人也认为企业在创新之前首先就要了解目前上市产品有哪些临床缺陷。由于临床缺陷是多种多样的,他建议企业在临床治疗领域要与临床医生多交流,从而知道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而对于缓释制剂,开发的时候还需要考虑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合适等。

  当然,除了了解临床缺陷及市场风险等问题,开发改良型新药还需要一点点创意。从康州生物医药创新联盟主席彼得·法里纳在论坛上举出的多个案例可以看出,企业不能限制在一些小的想法上,可以改良的方向其实非常多。

  法里纳称,比如,用来治疗青光眼的曲伏前列素缓释纳米制剂,研究者将药品做成很小的纳米粒,放到眼睛里可以维持6~9个月的药效,对患者来说用药将更加便利。另外,纳米粒也有锥形、长条状、圆环状等各种各样的形状,大小也各不相同,但如果将其做成像直升飞机的螺旋桨的形状,那将会更加容易直达患处……

  仿制药应有自身特色

  总之,改良型新药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和需要,避免过去低水平重复的仿制,同时在临床上也能做出一些优势,这是国内众多仿制药企业寻求转型的主要出路。

  不过,想要做好改良型新药也并非易事,如果没有自身特色很难获得专利保护。鉴于此,未来10~15年,高质量的仿制药研发仍将是国内药企投入的重点。

  那么,随着仿制药审批门槛的不断提高,仿制药企业该如何创新才能生存?

  “仿制药企业除了对质量严格把控争取价格优势,还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形成产品特色。”Pharmula Laboratories公司总裁兼首席科学家汤丽娟说。

  显然,仿制药并非就是简单的“照着做”。汤丽娟对记者指出,对于中国的仿制药而言,最大的弱势就是过于跟风,看见好的产品就蜂拥而上。与之相反,中国的仿制药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企业经过市场分析后,找准市场定位,形成特色。

  在汤丽娟看来,仿制药的核心还在于要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打造自有技术特长和技术平台。研发团队首先应对市场销售非常熟悉,能提供非常清晰的产品要求,包括产品的颜色、形状、年销量等完整信息。另外,研发团队还要由制剂专家领头,在基础制剂刚开始选择品种时,就要对研发的难度、成本有一定的估算,这份意见对整个制剂能否仿制成功尤为关键。

  不仅如此,汤丽娟还表示,中国的仿制药要想长期生存或者在美国也有销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生产相等质量和生物等效的产品。“仿制药的研发特点主要在生物等效性上,实验室在配方研究上需要很长时间,能否顺利地一次性通过生物等效性基本决定着仿制药的开发经费要花多少。”汤丽娟补充道。

  《中国科学报》 (2015-10-27 第7版 生物)

(责任编辑:HN666)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