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学前沿


杨志军:上海星耀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专访

2015-05-09 18:33 | 来源: | 浏览 :

杨志军:上海星耀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专访

分享: 

导读

星耀医学前身是复星医学,2012年11月21日更名,现是隶属于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属于复星诊断事业部,主要以传染病的分子诊断业务为主。生物探索记者有幸在会场遇到上海星耀医学的总经理杨志军,并就体外诊断的创新趋势、细分领域的发展前景及精准医学等问题和杨总进行了探讨。

中国体外诊断产业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短短二十多年来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截止至2013年底,体外诊断生产和经营企业数共计6803家,龙头企业诸如科华生物、达安基因、中生北控、北京九强、理邦仪器、迪安诊断等,从业人员预计在15万人左右。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此后,“十三五”将给体外诊断行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诊断产品和诊断技术的规划及预测方向如何?3月12-13日,2015(第六届)国际体外诊断产业高峰论坛带着这些问题在展开讨论。

生物探索记者有幸在会场遇到上海星耀医学的总经理杨志军,并就体外诊断的创新趋势、细分领域的发展前景及精准医学等问题和杨总进行了探讨。星耀医学前身是复星医学,2012年11月21日更名,现是隶属于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属于复星诊断事业部,主要以传染病的分子诊断业务为主。

2013年全球体外诊断产品市场规模已达546亿美元,,相比2011年全球体外诊断产品508.54亿美元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3.67%,同时业内预计2018年全球体外诊断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50亿美元,年均增速4%。

分子诊断在全球层面起步较早,技术日益成熟,需求已快速释放,平均增速约10%。而我国该细分品种年平均增速高达20%。另一潜力巨大的细分品种为POCT,国内市占率仅为全球市占率的1/3。未来5-10年,我国IVD市场的份额会逐步向分子诊断和POCT倾斜。

对于国内这种体外诊断市场火热的现场,杨总直言有点过火,目前国内体外诊断市场前景很好,但创新还有所欠缺,国内做的比较好的公司,多数做到产品研发创新的这一步。未来应该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进行技术创新。

对于细分领域的市场前景,杨总分析,从增长的潜力来看,我觉得免疫领域特别是发光免疫和快速诊断,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是比较好的领域。因为其市场量足够大,增长的绝对额非常可观。从增长的速度来看,分子诊断,特别是无创产前筛查这块,是非常热门的领域。分子诊断包括肿瘤、心血管、新生儿筛查,遗传病检测有比较高的增长,但是目前该市场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所以市场总量比起免疫差异较大。

杨总预测未来体外诊断的市场格局,免疫领域在未来3-5年还是发展比较好的领域,分子诊断领域还处于前期阶段,特别是在肿瘤、心血管、新生儿筛查,遗传病检测领域,方法学的一致性还没有被广泛的接受,也就意味着下一步以哪种方法作为主流还有一段过程。临床的诊断标准、操作流程都被共同接受后,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飞速增长。

2015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一项名为“精准医学”的计划,打算通过分析100多万名美国志愿者的基因信息,更好地了解疾病形成机理,进而为开发相应药物、实现“精准施药”铺平道路。

精准医疗并不是美国人在今年才刚刚提出的词汇,它最早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2011年提出。而此前人们已经提出了“4P 医学模式”,即预测、预防、参与以及个体化医疗,精准成为第五个P。

有海外媒体评论称,这项计划是医学新纪元的基础,因为它们超出了原先基因的“生物库样本”,预想了一个“包含一切”的知识系统。

精准医学就是“个性化医疗”的升级版,杨总笑着说,所谓精准医学,就是把我们古代的对症下药用更加科学的数据和医疗决策方法体现出来。将来所有的诊断治疗都是基于检测、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综合分析。他也透露星耀医学在公司规划上会跟上个体化医疗发展的趋势。

关于杨志军

杨志军,博士,上海星耀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分子诊断产品研究及营销管理工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项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

收藏(0)

推荐(0)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