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生为主体的医疗创新大时代来临
来源:青年人(Qnr.Cn) 更新时间:2015/9/17 19:13:25
青年人网讯:2015年9月11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心血管病大会暨第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CSC&OCC2015)正在上海世博中心火热进行,参与会议学术交流和研讨的国内外心脏病学专家、学者、临床医生等超过万人。
就在这看似纯学术交流的会议上,一个独特的论坛引起了记者的特别关注。在这个论坛上,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enterforCardiovascularInnovations,CCI)正式成立。在健康界看来,这一俱乐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心血管创新领域迈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或者说,以心血管临床医生为主体的医疗创新大时代业已来临。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葛均波是CCI的创始会员,同时也是牵头人,于是特别访问了葛均波院士。
在葛均波看来,近年来,我国在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心血管领域众多最前沿的创新技术和医疗器械,如经皮主动脉瓣、完全可降解支架、左心耳封堵系统、经皮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导管等,均在国内得以迅速的推广和发展。
“但与此同时,在技术及器械原创方面我国却一直处在与之极不相称的状况之中。那就是临床创新技术和器械的研发及转化能力低下,目前临床使用的主要高端诊疗器械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或源于国外理念只在国内进行仿制。同时,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指南中,罕有源自中国的临床数据,国际心血管病的舞台上,鲜有‘中国好声音’。”
我国医疗创新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葛均波认为,在于我国严重忽视了创新的主体——广大一线临床医师在临床创新和转化中的作用。
“国内绝大多数医师还为繁重的临床工作所累,缺乏创新激情和创新条件。但毋庸置疑的是,临床需求的提出、解决和完善无一不需要通过临床医师来完成,”葛均波说,“激活广大临床医生的创新潜能,并培养、引导和规范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技能,甚至最终助力他们依靠自己的创新实现创业,是突破目前现状的明确方向。”
葛均波相信,如果最终能够在心血管领域中形成“万医创新”的局面,将是继鼓励医师多点自由执业之后,彻底解放医师“生产力”,改变目前国内医疗困境的重要努力方向。
在葛均波的眼中,尽快找到方法和途径,尤其是为具备创新理念、已经有创新思路的临床医生找到适合他们点子生长为产品的“土壤”是最迫切的需求。
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的成立,正是为医生创新开辟了一块肥沃的土壤。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沈雳介绍说,他所在的工程研究中心是CCI的联合创立方。CCI在创立伊始,就明确定位于非盈利性的民间学术组织,旨在通过这个开放的平台,拓展当代中国心血管医师的创新和创业思路,寻求解决临床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技术,从而最终推动中国心血管事业走向国际。
在CCI的定位方面,参考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iodesign项目平台,该项目平台负责人ChristopherShen认为,与Biodesign一样的是,CCI将作为创新孵化平台,吸纳具有创新梦想和创新思维的中青年心血管医师,在国内外知名的创新研发团队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下,以临床需求为创新源泉,通过与专业研发团队的互动交流,实现灵感的放大,思维的碰撞,最终形成“理念—实践—成果”的创新链条。
“平台的最终产出,包括理念和产品,更包括对医生自身的拓展和完善,”沈雳说,“对于原本只注重临床医疗单一方向的医生而言,CCI平台可以为他们补足他们所欠缺的其他要素,让他们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在CCI的具体玩法方面,沈雳介绍说,CCI是一个以临床医生为主的相对开放的平台。一方面,它面向全国的心血管医师,不论学术地位,不论职称高低,不论论文多寡,唯一的进入标准便是拥有一颗永远热爱临床工作,不懈追求临床创新的心。另一方面,平台将导入能为医生点子提供解决方案的工程师,以及能够为解决方案进行产品转化的生产企业,更能带来推动整个转化链条的资本方。
CCI俱乐部采取会员招募制,俱乐部主席为葛均波院士,首期会员中共有副主席9名,创始及精英会员23位,均为目前国内具有卓越创新业绩的心血管病专家,在心血管病诊疗及技术研发中均有丰富经验。同时俱乐部将通过“创新梦想海选”“会员推荐”及“导师培训”等环节向全国招募并培养青年会员。俱乐部主要宗旨在于将创新的梦想和思维传递给临床医生,特别是中青年心血管专科医师,因为他们将在未来成为中国心血管技术与器械创新的主体力量。
俱乐部将每年定期举办创新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创新研发团队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课程,同时为临床医生与专业研发团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最终促成理念——实践——成果的创新产业链。俱乐部亦为充满创新激情却缺乏系统支持的青年医师提供了展示自己创新理念的创新设计大赛,搭建了为其开展临床前研究的创新平台,并为创新技术的市场化提供相关的支持及合作。俱乐部的理念和目标是能够成为所有心血管医生及技术人员了解国际心血管最新技术进展的资源共享平台,也为具有创新梦想的青年医生提供一个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腾飞平台。
“通过CCI的建立和发展,我们将探索一条全新的中国心血管医师自我发展和完善之路,也为全国具有创新理想的医师提供一个了解国际心血管最新技术进展的交流平台,这将为医生创新提供信息帮助、技术帮助、资本帮助等全方位创新配套服务;一系列基础培训,可以让对创新以及创业一无所知的临床医生,也能掌握创新、创业中的必要知识,我们将他们中具备足够素质者送上依靠自主创新来进行创业的快行路。”沈雳说。
围绕创新的全链条站上舞台
欧阳晨曦是武汉杨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也是武汉协和医院的心血管外科医生,曾经为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进行心脏手术。他从临床医疗中获得灵感的创业项目——“小口径人造血管”,已经让他成为医生创业者中的传奇式人物。
在欧阳晨曦看来,医生确实是比一般的产品开发者更有资格在医疗创新和凭借创新来创业的领域中大展拳脚。理由有三,第一,多年的临床经验让他们积累了专业领域的鲜活数据;第二,由于密切接触医生和患者,他们远比一般人更了解医生和患者的需求。第三,产品的基础研发过程虽然需要与医疗行业外人士合作,但从动物实验到人体临床试验,医生们都有娴熟的技巧和相对充足的资源。
“优秀的时间管理者”是欧阳晨曦的一大标志性特色,他不但要运营管理公司,还要兼顾繁重的患者管理、手术、科研任务。“能做到想我这样兼顾的医生恐怕不多,”他说,“但作为有志于创新和创业的医生而言,时间管理是必须具备的素质。”
欧阳晨曦并未脱离体制,仍在医院中肩负临床医疗、科室管理、科研工作,他认为,一切还需要以患者为中心来考虑。每天的查房他都会准时参加;所有的手术预约是他最看重的时间,雷打不动;一切公司运营的时间基本都是他完成医疗工作之后的时间。“我的首要身份是医生,患者永远在第一位。”因此,在兼顾医疗和创业的状态下,欧阳晨曦所在的医院并未对他进行阻挠。
“其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医院也注意到医生创新所蕴含的强大原动力,并且开始给予一定的协助。”江苏省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捷介绍说,“在实施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给予课题及科研经费支持外,首先要做的是讲红利还给医生。”
江苏省人民医院制定了政策,如《医院职工发明创造和知识产权归属试行办法》、《江苏省人民医院“科技九条”》等,个人课题经费资助的专利,在转让时产生的经济效益80%归于个人及其团队,20%归入医院专利基金;个人出资申请的专利,转让时90%的收益归于个人,10%进入医院专利基金;由医院专利基金全额支持的专利,转让时仍有60%的收益归属于发明人。医生以职务技术成果创办企业时,医院不参与持股;当项目运行良好,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后,医院才收取1%职务技术成果许可使用费。
投资者们显然也很了解医生创业的优势,也了解医疗创新项目本身的巨大价值。尽管2014年初那会儿欧阳晨曦的创业项目还没有投产,但已经有十多家风投带着钱找上门来。
美国硅谷著名医疗创新天使投资人,LifeScienceAngels投资主席、创始人AllanMay表示,作为投资者,他非常看好医生作为创始人的创业团队,医生作为临床需求的发现者,同时也是医疗需求解决方案的最终使用者,同时具备创造及市场的双重身份,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人脉,也是确保未来产品成功的重要条件。
“医生本身的重要性当然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只有医生的点子还是不够的,要实现转化,他还是需要合适的工程师将他的想法付诸实践,并变成相应的产品。每一个功能的实现都可能有5-10个不同的实现方法,到底哪一种更为合适?这就需要工程师的巧思。同时,也需要正确的商业推广人员。所以,我更看重的不会仅仅是提出点子的医生本身,而是一个完整的创新团队。”AllanMay指出,“因为我是天使投资人,所以如果医生没有团队,我们也可以帮医生去建立团队。我并不是在寻找一个投资的机会,而是期望可以帮助别人创立公司,组建团队,并且视自己为公司的一份子。这个团队应该包括医生、工程师、商业人员,以及投资人。这样才会形成一个能够赚钱的完整项目团队。”
谈到工程师,宁波麟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世文则是医疗创新领域中的工程师传奇,作为我国最早国产心脏微创介入器械的缔造者,他在医疗器械行业从业经历超过15年,现在已经是他第四次成功创业。身为工程师,他有着自己的情怀:“我愿意成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创新、创造的探路者,改变中国医疗器械过去简单仿制的发展之路。中国的医生很有创造力,中国的工程师也非常聪明,如果我们能够携手合作,原创的中国医疗器械完全可以成为世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领路者。”
过去几年间,吕世文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深入医院临床一线,,与临床医生们谈想法,寻找创新思路,经他考察的项目和团队近百个,最后只选择了10个,这其中不仅透出他们团队的专业,也透出他们选择项目的高标准。“在我看来,医生创新不仅需要有激情,还需要具有前瞻的开放性的眼光,”吕世文说,“作为工程师,我们熟知业内技术进展,时刻不放松,让自己保持在行业发展的最前端来看待问题。如果在与医生谈话中,发现医生的思路同样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那么这次合作就很可能成功。”
吕世文也坦言,目前国内的研发工程师并不都很专业,有的工程师与医生谈不到一起,医生的需求工程师无法理解,就像鸡同鸭讲;有的工程师则缺乏自主创造性,只能单方面听取医生的意见,成为了技术傀儡。“工程师需要贴近临床,了解临床医生在做的事;同时也要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吕世文说,“所有美妙的创新,都是头脑碰撞的结果,医生和工程师只有良性互动才能达成好的创新思路共识。”
作为工程师参与医疗创新的成功典范,已经被全球无数主流媒体多次报道的以色列RealView医学影像公司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AviadKaufman带领的团队所研发的3D全息立体医学影像呈现技术让无数人惊呼“太科幻”。与传统3D呈现方式不同,医生不需要戴上沉重的头盔或眼镜,而仅凭投影,即可浮空展示出3D全息立体的患者影像,3D全息投影出的器官或病变部位呈现眼前,医生还可以与其互动,翻转拆分图像,这样的技术已经达到了虚拟现实层面,让医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图像信息,辅助手术等治疗。
他介绍说,以色列以极小的国土面积和极少的人口数量,获得了最多的诺贝尔奖,造就了最多的科学创新,这与以色列的文化传统有关。以色列人对于问题会不断的挖掘,对提出需求的人不断的询问。“我从来不相信任何表面性的答案,我会参加各种类型的会议,然后和各种类型的权威专家提问。”AviadKaufman同时指出,任何人都不能独立成为天才,创新也不是一个天才就可以完成的。“在以色列,这一类型的沟通是非常频繁和容易的,工程师、医生、投资人彼此间的交流都非常顺畅。在这方面我很喜欢以色列的文化,人们彼此交流、质疑,甚至争执,但互相尊重。并不是因为我们聪明,而是因为一种质疑和进取的文化,这才是驱动创新的动力。”
CCI联合创立方、上海朗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钟伟同样表明对创新需要整个链条支持的认可。他说,虽说创新的源泉是临床医生,但仅靠医生的创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非常多的条件,其中包括法规、资金、信息、技术等支持,整条“创新链条”所涉及的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创新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钟伟认为,所谓“创新链条”,以医师从临床实践中获得的灵感为起始端,然后进行有限的论证,企业或单位获得创新理念后考虑如何支持该研究以及转化为产品的方式方法,再往后转化过程中需要获得资本及技术的支持,上市前需要获得政府监管部门的审批,此外还需要制定对创新人员的支持和奖励政策等。由此可见,真正促进医疗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部分环环相扣。尤其是针对创新医生的鼓励和政策支持方面,需要特别予以关注。这是因为只有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肯定与奖励,才能真正调动临床医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这既符合我国政府关于支持万众创新的相关精神,又符合国际学术界创新的通行原则,也是对医师付出的合理回报。
一直致力于海外创新医疗创新技术投资的鸿时宏涛医疗健康产业基金创始人、合伙人王莉指出,中国临床医疗市场与欧美主流发到国家的医疗市场相比较,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以欧美医疗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的创新形成的创新技术,很多时候不能完全满足中国医疗临床市场的需求,因此中国需要建立健全以医生为主要驱动力量的技术创新。然而目前我国临床医师进行科研创新的大环境还不令人满意,缺乏创新土壤。虽然有不少值得学习的范例,也有一些不理想的情况。从外因来看,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不通畅、创新成果分配机制不合理等,都从不同层面影响了临床医师的创新。从内因来看,如何从临床工作中发现空白需求,医师创新想法不够成熟、创新与市场需求想去甚远、工程工艺技术水平尚达不到理想要求、不按照创新规律办事等。
如果医师拥有很好的创意,但由于缺少专业设计及设计验证系统支持、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注册法规、学术推广及商业化准备等系统的配套开发模式,最终将很难使创新技术最终落地转化,我们希望通过成立CCI俱乐部来帮助临床医师解决这类问题。如何能建立一个系统,教会中国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主动发现空白的临床需求,并通过与产业的工程团队有机合作,将临床需求转变为技术及产品,并最终通过验证及审评走向市场,惠及广大病人,这是组建CCI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王莉希望,CCI促使有志于开展科研创新的临床医师们能够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分享心得。同时她希望,CCI这样的平台模式在将来能够扩展到其他医学领域,让有志于创新的中国临床医生们,都可以拥有一块创新沃土。在那时,以临床医生为主要驱动力量的医疗创新大时代将掀起全新的高潮。
责任编辑:刀刀
- 礼进生物将在2023 ASCO上报告4-
礼进生物将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 年会上... - 脑静脉血栓实现智能化诊断,脑卒中AI研究
近日,推想医疗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杨旗教授团... - 科兴制药产业布局再发力 探索合成生物技术
11月2日,科兴制药(股票代码:688136)发布公告,公司... - 拜耳转移乳腺癌ErSO疗法尚未进入临床试
此前有报道称拜耳一种小分子药物ErSO对动物体内的癌细胞有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