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学前沿


走进“德标班”课堂(1)

2014-10-21 10:31 | 来源: | 浏览 :

通讯员王宏杰文/图

为促进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发展,今年4月,,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与德国牙科技术协会签署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育合作项目协议,建立了全省唯一的“德标”牙科教育云南中心。该专业引进“德标”双元制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突破性的变革——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一丝不苟的专业标准、实践课比重占七成的课程设计、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无不体现出“德标”牙科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德标”的到来,不仅是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之福,也为红河卫生职业学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为一探“德标”在中国教学的究竟,本文将带你……

零基础引进“德标”

“德标”,意即德国标准。与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合作开展教育培训的德国牙科技术协会,采用的就是德国“德标”教育体系。为何要与德国牙科技术协会合作?采用“德标”人才培养模式?

任教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牵头引进“德标”合作项目的陈平老师道出了其中缘由。

据陈平介绍,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招收第一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专生。因为是新办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实验设施的问题比较突出。“当时只有两名口腔专业的老师,并且没有专门的口腔实验室。”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解决师资和实训的问题,这是其一。

“在开办本专业之初,由于学院没有专业的口腔教师,因而对本专业的学科定位并不清晰,在参照其他高职高专院校对此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陈平认为,口腔医学与口腔医学技术,两个专业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培养的人才方向完全不同。前者是培养口腔医师,后者则是培养口腔技师。而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开办之初,并未找准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几乎是模仿口腔医学专业设置的,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专业性不强,加之没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专任教师,在这样的课程框架及环境下,培养出的学生可能“法律层面当不了医师,技术层面又不能胜任技师”,只会害了学生。这是其二。

在该院领导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陈平收集查阅了众多企业的资料,寻求项目合作。经过认真分析比对,陈平老师认为德国牙科技术协会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成熟的课程体系,最具合作潜力。“‘德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参加技能比赛,几乎每次都能拿第一名。”

于是,陈平辗转联系上德国牙科技术协会中方负责人。“因为之前根本不认识,刚开始时‘德标’中方的老总不搭理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多次沟通,陈平终于打动了德国牙科技术协会中方负责人。

通过考察、商谈,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于今年4月与德国牙科技术协会签署了合作协议。“德标”的引进,基本解决了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师的师资不足和实验设备欠缺的问题,并为课程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气象,抒写了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多元化办学的新篇章。

李绍光的3个“没想到”

“没想到上课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形式;没想到口腔班的学生这么忙;没想到大学的压力比高中还大。”说起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的特色,红河卫生职业学院2014届口腔2班的李绍光同学连说了3个“没想到”。他的3个“没想到”,正是“德标”教学模式的体现。

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是“德标班”给人最直观的印象。走进“德标班”教室,你会发现桌椅的摆放与传统课堂大不一样:传统课堂所有的桌椅摆放面对讲台,面对老师,而“德标班”的同学则被分成六、七个小组,一组6到8个人。桌椅的摆放以小组为单位围成一圈,各个组的同学围坐在一起进行学习、讨论、实验。

“德标班”李哲老师介绍说,这种小组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小组同学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取长补短,统一学习方法,锻炼学习能力,最终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力旗鼓相当、相差无几。这种互相补平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整齐划一的德国标准。

近日,当记者来到2014届口腔1班时,看到每个小组“派出”的代表正轮流上台复述老师教授过的“学习方法”,回答其他小组同学和老师的提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其中,“德标”要求是百分百复制老师的讲课内容、笔记,如果答不上的问题超过3个,则整个小组都会被罚抄笔记。

“第一次上台讲,背对黑板,面对老师和同学,非常紧张。”,怒江一中毕业的李绍光说,经过两周的锻炼,现在上讲台已经很放松了,其代价是被罚抄了35遍笔记。“在大学里被罚抄很让我意外。有的同学常常挑灯夜战地复习,只为不被罚抄太多。”

2

1

[责任编辑:yfs001]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