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农的“医生儿子”
■本报记者国文本报通讯员孟丽王大鹏“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能从肉体上解除病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一个好的医生只有德艺双馨才能有能力救治他人。技术的提高来自于临床的经验的积累和勤奋的理论学习,而对待患者的态度如沐春风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他们的疼痛,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百姓服务……”
这段话,是一名年轻基层医生的心声,他工作仅七个年头,荣誉却纷至沓来:“山东省优秀团员”、“山东省金乡县新长征突击手”、“金乡县党外年轻干部”等等。八月,丹桂飘香的时节,他又摘取了山东省“最美基层医生”的桂冠。他叫田芝雷———金乡县人民医院消化科医生。
出生在农村的田芝雷,从小就体会到基层医疗资源缺乏、农民文化程度低、健康保健意识差这些现状。那时年少,父亲早逝,母亲患有骨性关节炎,拖到双腿几乎都不能动了才借钱做了手术,那一刻,田芝雷深深地感觉到基层老百姓看病是多么的困难,而大学时代他参加的“阳光操场”陕甘宁地区支教、募捐活动,更是让他体会到那种无助的痛苦,他默默地告诉自己:我有责任让更多人去关注这些基层看不起病的人!2007年,济宁医学院毕业之后,满怀着对医学的一腔热情,他来到了金乡县人民医院消化科,投身于自己钟爱的事业,自此,他与百姓结下不解之缘。
2012年,“万名保健医师进农户活动”在金乡开展起来,田芝雷也积极地投身到这项活动中,在包保鸡黍镇李杭楼村期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00多份,掌握了65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管理、孕产妇保健等。他经常走到田间地头席地而坐,以聊天的方式向大家做健康宣教,指导他们如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并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预防疾病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
鸡黍镇李杭楼村,70多岁的李大娘,是田芝雷每次巡诊都要去看望的。老人身体不好,患有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多年需长期服药。四年前大娘又因心脏病,做了心脏支架手术,由于两个女儿都在外地打工,平时只有老伴在照顾她。巡诊中,田芝雷发现老人眼底视网膜出血,并伴有心慌出虚汗的症状,胃口也不好。他立即针对症状,对大娘平时服用的药物进行了调整,,并叮嘱其饮食注意事项,并隔天打个电话来随访一下,经过不到一周的时间,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身体恢复良好。“亲儿子也不过如此。”每当提及田芝雷,老人都忍不住地夸赞。
在工作中田芝雷发现:很多基层的老百姓挂号来门诊看病,是想得到更多的医疗疾病方面的知识,所以每次坐诊时,只要有时间他就尽量结合患者的病情给他们讲病因在哪里,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比如早期的高血压、糖尿病是可以不吃药,完全可以通过控制饮食治愈,这样既可以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又可以学到一些健康保健知识。
每到农闲的时间,田芝雷经常骑到自己包保的村里去做义务“健康使者”,宣传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疾病的预防知识。为农村百姓更好地服务,他挤出时间来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分别在2013年与2014年拿到了高级营养师的证书及高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在与老百姓交流中把晦涩难懂的医学用语转变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很快他便与当地的老百姓打成一片,被村里的老人亲切地称为“医生儿子”。
[责任编辑:yfs001]
- 新冠用药的9个避坑指南,吃错药不是开玩笑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居民感染新冠病毒可以选择居家治疗,很多人... - 没被新冠打垮,却因为乱服药进了ICU?
近日,有各部门出台的“新十条”颁布,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了调整... - 专家权威解读:二甲双胍二联口服降糖药物的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患者选择降糖药时... - 为什么服连花清瘟治感冒不留后遗症
俗话说,感冒是百病之源。虽然感冒不是什么大病,但是治疗不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