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监管


移动医疗,泡沫小时代来临!

2014-12-08 12:44 | 来源: | 浏览 :

移动医疗,泡沫小时代来临!

很高兴见到你,点击上方“未来医疗”关注我吧!

聊聊Say:

医生自由职业所引发的变革,如蝴蝶效应,掀动整个医疗领域以及不同行业都在发生变化,随后不可避免的引发移动医疗行业的泡沫。目前很多移动医疗项目,没有太多的技术壁垒和技术门槛,简单粗暴的复制,圈用户,获流量,卖广告,大数据。最终,90%以上的项目,将会被市场淘汰。文中提到的移动医疗行业所忽略的8大点,和警惕这一领域的泡沫时代,值得我们细读。

一、医生自由执业会带来什么?

临床诊疗的核心是: 1、医患沟通2、规范病历采集和长期数据库的构建3、诊断、治疗和随访。这三者是互相连续的。因此我们做行业分析既要结合当前实际,又要面向未来,Dr.2工作室经过调研后认为:医生自由执业未来会对移动医疗的生态演进影响非常大。

首先我会问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医生会出来自由执业?刚毕业的孩子会出来自由执业吗?因此我认为:会从体制内出来的医生通常都是一些在临床业务上是骨干的医生,或者是名医,同时对现状不满的医生。这批人数量不会特别多,但是对行业的影响力却并不小。因为医疗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有时候一个精英就可以领导一个团队,一个科室,甚至一个医院。

从前直到现在,我们国家的医疗行为都是以医院为载体进行的,无论是预约挂号,还是诊疗或者支付,都是以医院为中心。而医生是附属于医院的,离开了医院,医生就很难做其他的事。而未来移动医疗的魅力就在于,经过不断发展后,可以使一小部分医生解放,变成独立执业的形式,这样就像一条鲶鱼一样,会激活一部分竞争 ,Dr.2认为这就是国家大医改思路之一。

因此产生有效的竞争是国家最希望看到的。为什么要竞争?因为我们国家除了医疗资源确实不足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存在影响卫生事业的发展:

第一个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呈倒金字塔形状展开,而大型公立医院变成了黑洞,强大的吸引力形成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导致不能形成充分竞争。

第二个是在体制内的医生由于效率,激励和考核等原因,潜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部分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比如我作为一个公立医院医生,有时看一个患者只能拿2块钱劳务,而晋升主要靠科研和学术,于是我今天可能看个20,30个,心情一爽或者不爽都去先喝个咖啡再说,或者出工不出力的情况。

我先讲一个故事,最近几天在看《荷马史诗》,里面有一个“尤利西斯的自缚”的故事。传说西西里岛附近海域有一座塞壬岛,长着翅膀的女妖日日夜夜唱着动人的歌,引诱过往的船只。尤利西斯嘱咐同伴用腊封住耳朵,免得被女妖的歌声所诱惑,而他自己却没有塞住耳朵,他想听听女妖的声音到底有多美。为防止意以外,他让同伴把自己绑在桅杆上。结果,他被女妖诱惑,试图挣脱捆绑,只能依靠同伴将他绑紧……在这个故事中,我要说明的是:被女妖的歌声吸引,就像人性对权力和垄断的渴望,而这种欲望有时根本无法自己控制,必须要有外部力量推动才行。就像说了几十年的公立医院改革,你想让他们自己改自己,多数医院并没有动力去进行改革,这就必须依靠外部力量才能撬动。而一部分自由执业的医生,他们分流出来后会对国家大医改和公立医院改革有倒逼作用。

医生自由执业会改变什么呢?自由执业会和公立医院产生系统性博弈,我并不认为医生自由执业会占很大市场份额,客观上我认为未来可能会占5%-10%左右。 但是它会对市场形成有效预期,同时它会倒逼公立医院对医疗骨干人员的收入和晋升机制进行改革,形成动态平衡,他会迫使医院转变服务态度,从根本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远期不得不进行去行政化管理。

二、医生自由执业的基础

Dr.2是一个医生,现在还是,于是我要出来自由执业了,但马上会面临3个问题。

1. 医疗信息化,即规范病历采集 。在医院我用医院的HIS系统,无论是1千万,还是2千万,都是由医院投入。我出来后该怎么办?我仍然需要记录病历,无论病人来看我,还是我上门去拜访病人,并无本质区别,这是规范化诊疗的需求。同时国家把这批医生放出来不可能自由化,还得医疗监管,纳入大医疗体系,那么信息化势在必行。

第一,从长远来看,医疗云的大方向不会动摇。

第二,需要1人HIS或者小型化,低成本的个人系统;以轻应用为主,但是要符合规范。

第三,未来还会有一些自由执业的医生会和医保和商业保险对接,因为打破垄断后,会有一部分集团购买(GPO)开始购买私人医生服务。

2.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你看我是个临床医生,现在你来我这就诊,我要给你做诊断吧,除了问病史,查体之后,我总得给你验血或验尿等做常规检查,或者胸片、B超、心电图,以及CT、磁共振等吧。而且还有医疗安全的问题,因为我即使有把握了,还是得做检查以互相说服,留下客观证据。那么这部分需求如何解决呢?我现在独立执业,但我可没有这些辅助检查的人员和设备啊!国家的思路是这样:

第一,,第三方检验机构完成全国布局。这个行业公司二级市场标的有迪安诊断,以及非上市公司艾迪康和广州金域,当然还有达安基因。这些行业内公司会潜在受益,因为我需要第三方检验机构,并且结果得到互认,有一定权威。

第二,第三方体检机构。第三方体检机构也会完成布点,因为他们也有销售半径。他们的商业模式方向未来会从以集团客户为主,逐渐转向集团与个人并重的策略。大的第三方体检机构有资本实力,有足够病源,甚至可能连大的petCT等设备都可以配备。这样第三方体检机构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而且方便,还可以与自由执业的医生双向导流。A股公司里面标的不多,迪安也在做,慈铭可能会上市,其它行业排名前三的爱康国宾、美年大健康好像拿的是美元基金,通常会在海外上市。

第三,POCT,小型智能化快速检验设备。原来医院检验科都是大型设备,无论血液检验,尿液,还是PCR检测等。但是现在我们这里需要小型设备,成本要低,速度要快,因为我患者有限。可以让医生放在诊所,或者随访时带到患者家里。POCT的技术主要掌握在跨国医疗器械和设备企业。二级市场的上市公司标的不多,可能未来有理邦仪器。

#p#分页标题#e#

第四个,可穿戴硬件。主要是一些体征监测和患者管理,这可能会解决一部分问题,尤其是配合私人医生进行点对点监测,或者数据上传云端,由计算机搜索或众包的方式来解决,甚至可以进行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昨天的百度云健康就是这个思路,他想构一个生态,对接所有的移动医疗硬件。这显然也是一个发展方向,虽然我并不觉得它的潜力有行业内相关公司夸张的那么大!

3. OK,现在我接诊了病人,诊断也完成了,然后我告诉病人,“对不起,请你到隔壁医院挂个号,然后去买药。”你觉得这样,我还能自由执业了吗?这样后果会很严重,病人还会有足够的粘性吗?这也没法形成一个诊疗闭环,事实上无法实现自由执业,总不可能我要按GSP标准再配置一个药房吧。所以Dr.2认为处方药解禁,是伴随国家大医改的“必须必”的政策。因为这是医生自由执业的基石,没有这个,医生根本不可能自由,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未来一定会出现电子处方,网上售药,还有一部分药店卖处方药,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不仅仅是光为了所谓改革药品流通体制,这是大医改的全局一盘棋!不用去纠结安全,监管等问题,技术上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上个月,全国一些知名连锁药店联名上书国家药监局抵制网上售药,这是因为火烧屁股了,一些实体药店利益会受损。但是大的药企会受益,尤其是有独家药物品种的,有毒麻药的,或者是有议价能力的药品会受益,因为它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一些成本很高的连锁药店肯定要受损,因为包括整个流通体系都会变化,看一下电子商务对实体店的冲击就知道了。

因为市场趋势流转永远向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方向演进。如此对整个医疗生态也会产生很多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一些二级医院,地段医院是以为老百姓开慢性病药物才能生存的,如果少了这块,哪怕萎缩一部分,整个医疗资源就必然会进行重新配置 。医生自由执业者显然会对他形成竞争,因为他们成本更低。对药企来说也会有变化,因为这涉及到整个医药生产和流通的模式。医药分销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带金销售给回扣;第二种是学术推广;第三种是医药代表与医生个人关系的建立。而处方药才是医药流通的大头,那么处方药解禁合并医生自由执业后,这几个医药分销模式都会出现一定变化。以前医药代表主要进攻大医院,因为药源主要在这里。如果长期慢性药物处方从网上走,需要拜访的医生就会变得非常分散,会让业务员疲于奔命,无论你是叫医药代表还是叫医药联络员都一样,因此药企再按之前的模式去覆盖就会很亏,成本收益比显然会下降。因此在很多年前,大型药企尤其是500强,就开始走e-marketing或者叫digital marketing的医药分销模式,目前我们国内也在跟进。这种数字化营销,能够将药品信息快速送达目标医生,精准销售,我认为这也是移动医疗的范畴,未来这一领域会大大受益。

从医疗保险来说,在这个大医改背景下,即使只占5%,整个行业的竞争也会像鲶鱼一样有变化。保险公司以健康险和疾病险为主,还可以有基金型和分红型等等细分产品形式,保险行业内的龙头老大应该会受益。

第二个变化是药品的网购,流通,解禁会使供应链的物流整个发生变化 。这个地方我不得不提到马云同学收购的药品监管码。我举个例子。药品从生产流通之后到了患者那里,全程的流动数据你都能通过药品监管码进行大数据分析,看的清清楚楚。这就是“水龙头”,药到了哪个方向、多少时间、怎么分布、流量如何,这是所有医药企业梦寐以求的数据驱动运营的基础啊!所有公司都需要,而除了95095,目前还有另外一家已经获得了第三方B2C牌照,叫做广州八百方的公司。当然,其实我也认为国家应该不可能让一个公司去完全接管这个事情,未来肯定要形成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

第三类可能会受益的公司是一些电子签名,电子加密,数据安全公司 。处方需要电子签名,电子加密技术。目前国内的A股上市公司中好像汉王科技有涉及,但是电子签名这个东西好多公司和创业团队都在做。综合看来,未来这个行业会整体受益。

三、移动医疗的行业研报忽略了什么?

2012年以前很少有机构,包括券商,基金会对移动医疗行业发表研究报告,但是自从2013年之后,大批的行业报告开始出现,主要是投资机构的行业研究员所写。Dr.2看过几乎所有的研报,而且我们自己每年会有80-100万左右的预算,六个专职人员做这个行业的投研和情报分析。我发现绝大多数券商研究员在行业分析中可能会遗漏以下八个地方,注意,因为你发表的是整个移动医疗的行业报告,而不是移动医疗二级市场研报,也不是只基于可见的网络信息,进行综述的移动医疗研报!涉及到整个行业的话,那些火热的医患问诊平台、可穿戴硬件、慢病管理和患者社区只是冰山几角,而且并非是那些网络上火热的公司才做的最好,我们行业内低调的大鳄很多。还有很多研究员,东抄西贴,每次都贴那几个公司,有一些公司的产品已经不再运营了,变成僵尸了,还在那里举例子,我想如果做行业分析的研究员,是不是应该把你所写的应用至少下载下来看一眼,因为产品会说话!

完全忽略或者一笔带过的8个方向如下所示:

1. 大型HIS厂商。

HIS市场每年都有200~300亿的份额,目前国内纯的上市公司只有金仕达卫宁一家,后面杭创也准备来了,但是非上市公司实力很强,也都没有闲着。他们也在走移动医疗的研发,主要方向是医院内的移动HIS,移动查房,移动护理,院长辅助决策等等,向前延伸可以连接到患者预约挂号,向后延伸可以连接到患者随访。

2. 大型医药企业。

很少会有人提到这些大型医药企业,比如说上海医药、天士力、云南白药等,他们每年可能销售额都在数十亿至几百亿以上。而这些企业的移动医疗方向主要是两个:

第一是患者健康教育(patient education),一直在进行持续性投入,还有一些公司是有大健康保健品或食品,对这块有长期规划。

第二是患者健康管理(patient management),可以进行数据随访,新药观察等。在这点上,有一个上市公司名字叫做泰格医药,是目前CRO行业内的第二或第三的企业,他们也在想进入移动医疗。医生需要患者的化验报告单数据,于是他们可以用智能终端将化验单拍下来,然后上传云端,系统可以进行结构化数据的转换、保存和分析,因为诊断属于医疗的项目之一,所以这是标准的移动医疗范畴。

3. 跨国药企的国内部分。 #p#分页标题#e#

这些跨国药企一年销售额巨大,在很多细分子行业是冠军,我们不能当他们不存在。这批公司,包括类似武田制药和罗氏制药,很早就在用内部移动端管理系统,管理自己的业务人员,并且用宣传片进行患者教育,向医生宣传产品知识等。有些药企如赛诺菲,还建立了糖尿病、神经内科等的知识库,可以用手机查文献,服务医生,走长期学术营销路线。

4. 跨国药企的海外部分。

行业研究报告不能忽略的还有这些跨国药企的海外部分,他们拥有前瞻性技术,包括血糖心电自测仪器,心脏病、肿瘤诊疗的软硬件设备等,这些都是未来的技术储备和发展方向,有可能会潜在进入国内市场。

5. 移动医疗新媒体。

这里需要定义一个概念,what is mhealth?Dr.2认为:凡是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为医、药、患做连接的,尤其是直接或间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都可以算作广义的移动医疗范畴。移动医疗新媒体可以做为第三方平台,连接医、药、患,同时可以做市场调查、信息收集、资讯推送,患者健康教育,有时还可以组织线上线下活动,为患者服务。这些都是标准的移动医疗模式,并且可以贯穿到整个行业其它子行业的运营中去。

6. 大型医院、连锁医疗和体检机构。

我们国家有几万家医院,一般的医院至少都有5个信息科人员,多的可能有几十个,全国医院有十万以上的信息科从业人员,他们很多都是具体实施的人,做行业分析的时候,我们怎能当他们不存在呢?事实上这些大型医院,像北医,301,哈医大,上海的一些三甲医院等——我们称之为航空母舰,都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需求有需求。无论从学术,经济还是政绩的角度上,这些航空母舰们都在做移动医疗,并且投入是非常大的,这块没有行业研究报告会提到。

再比如,有些大型连锁体检机构,像美年大健康、爱康国宾和慈铭等,他们也在做用户的健康管理,准备和移动医疗的企业对接,进行数据挖掘,希望构建平台。

7. 中小医药厂商。

这些中小医院厂商一般都只有一个诉求——如何快速提高销量。他们不是大型药企,不能做大型策略性投入,但是他们都在行动。相对大型药企来说,由于没有足够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因此会偏功利一点,多数会以医药电商为主要方向,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会涉及患者健康教育这一块。

8. 移动护理等其他行业。

从诊疗到护理都是属于医疗的范畴,所以移动护理的软硬件开发也应该算广义的移动医疗,如杭州医惠。还有打疫苗的需求,因为在城市,我们一般都是自己带孩子去指定机构打疫苗,但是在农村、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是需要医生上门去打,这里就有一个天然的移动医疗需求,仔细思考一下,医生打疫苗的过程跟临床诊疗的过程是一样的。

还有一个公司Dr.2不得不提到,广州金域。他们是做第三方诊断的,现在开发移动端APP。他们可以上门去取(或委托其他机构上门)患者的标本,拿到公司做检测,然后通过移动端来向患者、医生推送检测结果,连接了医、患,并且诊断标准是包含在医疗范畴之内的,所以它也是移动医疗的范畴。

因此我们仔细关注一下曾经忽略的地方,还是有非常多的信息可以收集的。

四、移动医疗进入泡沫期

Dr.2认为移动医疗行业即将进入第一次泡沫期。事实上移动医疗四个较大的入口方向,有7~8个细分子行业,虽然每个子行业的生命周期都不相同,但行业整体来说还是大致同步前进的,因此在经过一个快速上升阶段后,我觉得可能将会快速步入行业的第一个小寒冬,如图1所示:我们处在A点,属于快速上升期,估计再过半年到一年将进入一个小寒冬,经过一个平台期后,行业可能会出现“剩者为王”的情况,继续快速增长。而且这个小寒冬阶段很难跳过。这是因为实业和资本市场一样,“多头不死,空头不补”!本身移动医疗行业的复合型人才非常少,如果很多低效率的企业不“吐出”这些人的话,整个行业将很难快速发展,资源很难聚合。

(图1)

同时Dr.2是基于以下几点判断的:

1. 行业内规模以上的公司获得了不可思议的估值。

现在的投资机构对很多移动医疗项目其实是有冲动与彪悍在里面的,我们行业内最近几家规模以上企业获得的估值,有些已经宣布,有些就要宣布,都让我觉得好像已经透支了未来3-5年左右的一种预期估值。当然了,这些公司也把整个行业的估值都拉动起来,从这点来看是好事。不过历史统计数据表明,一般泡沫期都会出现这种现象。

2. 2013年开始 ,全国各种移动医疗的会议层出不穷,突然之间爆发了,以前一年几场,现在一年几十场,小型沙龙更是不计其数! 而且在这两年, 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全国各地的所有企业,包括政府项目、风投机构的方向都朝向了移动医疗行业,很多科技园区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移动医疗项目的招商我们二级市场有一个说法的叫做“分析师反向情绪指数”,就是说,如果出现了一边倒的热情,往往预示着风险不远了。

3. 有一些看上去不可思议,或者可以说是一团糟的团队都拿到了风险投资,这是标准的泡沫前期的节奏,说明这些机构已经开始焦虑,疯狂撒网了 。因为我接触了非常多的移动医疗创业团队,有些团队是很荒谬的。有的团队只有几个人,产品还没有做出来,然后就急急忙忙的去拉了天使融资,等开发完了准备上线,忽然跑来问我:“二师兄,我们这个怎么做推广啊,怎么让医生去用啊,怎么让患者进入我们的平台啊,怎么让医药企业一起互动啊?”我不由一声叹息,早干嘛去了?然后我跟他说:“二师兄是没有办法的,你得去问一下猴哥大师兄,二师兄的意见就是现在应该散货分行李,我回我的高老庄,你回你的流沙河。”

我也碰到不少投资机构,他们会跟我说“我投了某某高大上的移动医疗项目,大家都在抢”。由于我们团队花了两年时间构建了国内最全的移动医疗APP数据库,所以我对各个产品的实际情况,大致都比较熟悉,还是因为“产品会说话”!看完他们投资的项目,我只能沉默,因为人艰不拆啊!

Dr.2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就经历过2000年网络股的大泡沫破裂,不要以为有融资的公司不会倒,几十亿美金的公司死的多了去了。很多人会说我融了多少钱,所以说我不会死,这是在扯淡!覆巢之下无完 卵, 历史总是循环的。 还有很多移动医疗项目,没有太多的技术壁垒和技术门槛,他就想简单粗暴的复制,圈用户,获流量,卖广告,大数据,再耍一些流氓。实际上这些企业最终90%以上是要死的。

4. 身边的朋友都开始从事移动医疗。

#p#分页标题#e#

由于受美国的移动医疗企业成功的诱导,国内各种各样模仿的团队越来越多。很多人只看到了成功的一面,但是下面那尸横遍野的残酷也是市场真实的写照。于是国内公司出现了大批的copy,一些创业者、风师“言必称大数据,行必称美国商业模式”,各类机构也非常的火热。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天我亲戚的同学,在某传媒工作,我问他:“你在干嘛”,他说“我在做移动医疗”。前两天我原来认识的程序员很久没有联系,然后我问他“你在干嘛”,他说“我在做移动医疗”。我去外面玩的时候,在某个城市碰到之前的一些老同学,然后问“你们在干嘛”,他们说“你不知道吗,我们在做移动医疗,你 out了吧!” 出现了这种全民都在谈移动医疗的情况,就是行业的泡沫将要来临的时候, 但是谁在这个时刻储够粮食,谁苦练内功,谁能 熬过去,谁才能看到比较好的明天

所以大家必须趁着泡沫,抓紧融资,储粮过冬!

文章来源:i黑马

文章作者:Dr.2

未来医疗 FutureMedical

未来医疗 ,为关注未来医疗发展的你,提供一切关于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医疗改革政策解读、行业发展的最新资讯。

微头条

微信原文 分享到微信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