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心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发展纪实
四川新闻网泸州12月22日讯(娄坤 杨艳 何涛)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又称“2011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2014年6月,四川省公布了第二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其中,由泸州医学院牵头,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疾控中心等核心协同单位共同组建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榜上有名。对于泸州医学院这样一所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的省属地方高校而言,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它是如何联合包括一批国际知名学府、国内“985”大学、“三甲”医院以及优质医药企业在内的国内外、省内外心血管疾病研究和诊治领域的优势力量参与到该项目中的呢?
三十余载磨剑 奠定学科坚实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700万人,居各类死因首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权威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2012》明确指出,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泸州医学院就开始了心肌电生理学和心脏、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近年来,围绕心血管电生理学与离子通道分子生物学表达,心血管临床电生理研究,心血管中西药物作用的电生理机制与药物筛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率失常,心肌纤维化与心室重构等心血管病理生理、外周血管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1992年,泸州医学院在西南地区率先建立了细胞膜离子通道电流研究实验平台;
1993年,生理学获批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7年,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泸州医学院心血管医学研究所;
2000年,心肌电生理学实验室获批为国家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
2001年,心肌电生理学实验室获批为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2004年,生理学获批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2005年,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获批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
2006年,“膜通道功能、结构与信号转导同步研究基地”获批为四川省科技条件平台;附属医院血管外科获批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
2007年,医学电生理学重点实验室获批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008年,内科学(心血管病)获批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2009年,心肌电生理学实验室获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
2010年,泸州医学院心血管医学研究所获批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2012年,附属中医医院心脑病科获批为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医学电生理重点实验室获批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实验室;附属医院心胸外科获批为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建设)学科;
2014年,医学电生理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建设,通过教育部专家验收,正式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经过3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泸州医学院以生理学、心脑病科、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心胸外科等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为支撑,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教育部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形成了心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特色优势学科群,,建立了以离子通道与疾病相关性研究为主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和西部地区最大的心脏电生理研究中心——医学电生理学实验室,成功开展了四川省首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在心律失常、高血压离子通道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十一五”以来,该学科群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5篇,总影响因子达到266.063,包括国际知名期刊《Circulation》《Hypertension》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2项,省部级课题20项,获得专利授权2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一项项荣誉,一个个成绩,是一代代泸医心血管专家、学者辛勤付出的见证。他们薪火相传、开拓奋进,走过了光辉的历程,留下了奋斗的足迹,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在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领域的地位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学校先后主办和承办了中美心血管论坛、四川——德克萨斯生物医学国际研讨会等一系列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云集了国内外一大批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心血管疾病前沿问题。2011年5月,第23届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专业委员会在泸州医学院召开,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学校正厅级调研员、心血管医学研究所所长曾晓荣教授当选为本届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毕业于中南大学的孟加拉国籍博士Asaduzzaman K于2013年进入泸州医学院心血管医学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研究工作。当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内陆省份的一所省属医学院校做博士后科研工作时,他表示,泸州医学院在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领域积淀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里有四川乃至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心脏电生理研究中心,有紧跟学科前沿的研究方向,先进完善的实验设施,稳定优秀的研究团队,这些都能够给研究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1] [2] [3] 下一页
- 流感高发科学备药,连花清咳片不能少
如今正值流感高发时期,居家如何选药备药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时... - 九图读懂一线专家答新冠新形势:早阳早好?
连日来,防疫政策的放松和可能到来的疫情高峰引发民众关注和热议... - 中国心梗救治日:专家解读心肌梗死的诊断与
心肌梗死是心脏病中最严重的一种急性... - 《柳叶刀》发表陈薇团队新冠疫苗II期试验
当地时间7月20日,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