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患之间


蔡蕴敏:理解病人与治疗一样重要

2014-07-21 11:42 | 来源: | 浏览 :

  晨报记者 祝玲 实习生 沈忱

  27年前,蔡蕴敏从护校毕业直接踏进了金山医院。她每天和常人不能忍受的屎尿、脓血、腐肉打交道,难以想象的脏、累,正是她每天的工作。蔡蕴敏花了一辈子,努力做好一件事—就是从心理、生理上尽可能得治愈病人。

  让面临截肢病人骑上自行车

  1987年,蔡蕴敏进入金山医院成为换药室的一名护士。她每次看诊,都会先贴近伤口处闻味道。伤口发脓、出血是常见状况,所以她经常要处理病人的脓血和腐肉。有几次,造口病人不小心把屎尿直接喷到她脸上,她忍住恶臭继续治疗。“病人这时已经够不好意思了,我不想增加他的负担。”蔡蕴敏的细心从每一个细节都能看出来。

  何友明因罹患糖尿病致使脚肿溃烂、并伴低烧发热,引发为慢性骨髓炎,抗生素治疗已丝毫不起作用,如不能及时治愈,患者将面临截肢。蔡蕴敏说:“让我再试试吧,如不行,再作下一步结论。”蔡蕴敏提出先排脓和敷药。何友明回忆说:“蔡老师第一次换药时,给我切烂肉和排脓花了2个多小时,累得满头大汗。当时房间里还有3个病友,都被恶臭熏出了病房,但她坚持着,,还将流脓端起来仔细观察,甚至摘下口罩闻,我当时眼泪就止不住往外涌。”就这样,在蔡蕴敏日复一日的悉心治疗下,何友明的腿竟奇迹般地保住了。现在他不仅行走如常,还可以骑自行车。

  苏、浙病人慕名而来

  进入蔡蕴敏的办公室,入目是一连串以蔡蕴敏命名的护理组、工作室牌匾。获得这么多荣誉的人,会是什么样子呢?见到蔡蕴敏,她刚从诊室看完病人出来,轻声打招呼,眼神坚定,想不到如此瘦小的人蕴含着这么多的力量。走向办公室的一路上,总有人不停向她打招呼,有医生也有病患,有人问她吃了饭没,她笑着说:“吃了吃了,我都是速度解决的,习惯了。”每次总要别人提醒她喝水,她才忙拿起水杯喝一口,像个孩子似的抱歉地笑笑。

  20多年来,蔡蕴敏没让自己闲过。正是这份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练就了蔡蕴敏的金字招牌,她比其他人付出的多得多,也收获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荣誉。

  除了日常工作外,蔡蕴敏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上门,免费给病人换药、处理伤口,又或是出外学习新技术。

  2010年5月12日,“蔡蕴敏伤口、造口护理组”成立,这是在医生指导下成立的专科门诊。2013年一年,护理小组总共接纳了6万名病患,2014年上半年数量就已经达到4万多名。护理组还为病人提供贴心服务,病人在候诊的同时,得到健康教育。

  来挂号蔡蕴敏门诊的老病人,可以预约不同时间段,由保安、导医、护士分流疏导。如今,“蔡蕴敏伤口、造口护理组”诊室人头攒动,更有从浙江、江苏慕名而来的病人。护理组已经成为金山医院的金字招牌。

  造口病人很多由于护理不善或手术失当,有些病人家属得24小时轮流照看,投入所有精力,很大地影响病人及家属的生活。在蔡蕴敏不断奔走下,金山医院成立了造口人访室,聚集以往已经治愈的造口病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辅导家属如何更好地护理病人,培养病人自我护理能力。

  踏实工作不断续写传奇

  对于医患关系,蔡蕴敏有自己的观点,医患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信任极为重要,病人上医院本身带有负面情绪,如何理解病人、疏导情绪,和治疗同等重要,真心终能换来真心。如果患者对医生完全信任,治疗也能毫无保留,更有成效。

  当问到经历了这么多,有什么感慨体会,蔡蕴敏心心念念的还是医护人员的紧缺现状。问她为何留在金山医院,对金山医院,蔡蕴敏怀着感恩的心,如果没有金山医院这个平台,她自认自己只能做个普通护士,更不可能有现在的经历。蔡蕴敏的回答十分朴素:“我了解自己,知道什么适合自己,这才是最好的,认真做好手边工作,认真过好每一天,就是我的愿望。”

  就是这份踏踏实实的工作劲头,她成为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伤口、造口治疗的主管护师,全市临床一线的七名国际造口治疗师(ET)之一,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3年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这一串传奇的经历由不传奇的每一天不断续写。

(责任编辑:HN666)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