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资讯


中医药缘何屡遭质疑?

2014-12-04 14:57 | 来源: | 浏览 :

  传统中医药历史悠久,从手工炮制的传统膏丸丹散,到以现代制剂的形式广泛应用,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而经久不衰。

  但在现代应用中,传统医学中的智慧经验却受到了“考验”。近些年来,应用中药后的不良反应或事件上升,一些药物“伤肝”等负面报道增多,更给中药的安全性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媒体在几年前发出过疑问:“中药究竟是致毒还是治毒?”2014年9月9日,有媒体曾以 “中药——国粹还是糟粕”为标题,对中药的“毒”性、药效、副作用提出了一系列质疑。

  围绕“中药是否安全”的话题,网友们的议论也是各执一词,针锋相对。一些中医药拥护者以自己经历现身说法,大加赞誉;也有些人对中药嗤之以鼻,退避三舍,还有人指出,传统中医药虽然讲究“辨证施治”的理论,缺少西医那种对理论和实践的“实证性”探究,因此不如西药靠谱。

  中医药是否真的缺少科学性?以后中药“用还是不用”?民主与法制网记者先后走访多家中医医院,采访诸位中医药学专家,试图通过调查采访,从现代科学角度重新认识中医药,还原中医药真相。

  “是药就有不良反应”

  2013年,英国药品及保健品管理署曾发布一则警告,称某品牌牛黄解毒片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砷。据了解,砷俗称砒霜,是一种有毒物质,如大量服用会导致人中毒。

  但在国内,牛黄解毒片是很多家庭常备的传统中成药。说其“致毒”,很多人闻所未闻。于是记者带着一盒牛黄解毒片,就其毒性向多位中医药学专家进行求证。

  在该牛黄解毒片的外包装及内附说明书中,标明该药含有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冰片、大黄、黄芩、桔梗、甘草等中药成分。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中,对其成分用量进行了规定说明,取人工牛黄5g、雄黄50g等合并煎液,制成颗粒,压制成1000片或15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

  坊间认为“雄黄有毒”,是指其中所含物质二硫化二砷氧化为有毒的三氧化二砷,口服50mg可让人中毒。“但这只能在高温锻造情况下产生,只要炮制、制备和储存得当,适量服用不会对人体有伤害。”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告诉记者。

  不只是牛黄解毒片有此遭遇,在此之前,龙胆泻肝丸也受到过类似质疑。龙胆泻肝丸在临床上用于肝胆湿热下注,其药性猛,对祛湿除热十分有效。但“是药三分毒”,龙胆泻肝丸成分里含有木通,如果服用过量,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无独有偶,服用何首乌制剂导致肝损伤的案例也频频在媒体曝出。

  在公众眼中,从牛黄解毒片到龙胆泻肝丸,都经过百年临床验证,几代人用了都没有毒,为何一夜之间变成“毒药”?

  对此业内人士却纷纷表示,,中药有毒并不稀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学专家曹俊岭表示,自古以来,很多中药材比如雄黄与朱砂都被公认有一定毒性,但在古代流传的经方以及现代中药方剂中,这两味药的使用并不少见。

  曹俊岭举出的另外一个例子是麻黄,这味药用于风寒感冒,其药效用途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现在麻黄不仅是重要的平喘中药,也是很多中成药的重要成分。如果少了这味药,这些中成药都可能受影响或被取消了。这说明许多中草药在毒性和药性间存在着一定关联,许多有效成分就是其毒性成分。

  传统医学把中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4类,并总结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的治疗原则。这意思是说,用有毒性的药物治病时,收到相当的效果后就停药,而无毒的药物也不应久用。

  “毒性并不只是中药所独有。相比而言,一些中药中所含重金属含量并不比化学药多,毒性也弱得多。”刘清泉表示。据有关数据显示,在过去50年内,药物性肝损伤已成为药物因安全性问题撤市的最常见原因。国内引发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中,抗结核药排在首位,占比为31%;抗生素占10%,中草药占19%。“可见,中药并不是妖魔化的‘毒药’,对其毒性不必讳言,反而要有清醒的认识。”刘清泉说。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