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知识


马鞍山医改调查之二:解决百姓看

2015-01-16 22:58 | 来源: | 浏览 :

去南京看病,别提有多糟心了。他行动不便,我得陪护,孩子小,我总是惦记,再加上吃不好睡不好,整个人都快崩溃了。”马鞍山市民陈德权(化名)的爱人说,现在孩子能照顾了,更高兴的是,治疗费便宜很多。

据记者了解,去年4月,陈德权因车祸造成脑外伤,前往南京进行康复治疗,由于异地就医报销比率低,10天就花费7000多块。转到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康复医学中心后,费用仅为南京的一半。

康复医学中心为陈德权这样的患者解决了看病“痛点”。对此,记者于近日赴马鞍山市进行了实地采访。

留住本地就诊病人

异地就医往往需要家属陪同,无疑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还有可能拖累一个家庭,甚至因病致贫。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成立之初,就对本市病人异地就医的情况进行了摸底,针对异地就诊率高的病种,拆除建制藩篱,集中优势资源设置学科,切实解决百姓的“痛点”,康复医学中心和儿童医学中心应运而生。

据康复医学中心主任高世毅介绍,市人民医院的康复患者无处就医,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中医院的针灸理疗科,患者络绎不绝,等床位竟然排到数周之后,无奈之下,许多患者前往异地康复治疗。医疗集团依托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骨科的技术优势,在市中医院原针灸理疗科基础上,组建成康复医学中心。

康复医学中心于2010年起运行,开放床位70张,次年就供不应求,学科发展逐渐走在了安徽省前列。目前,投入9000余万元,新增2万平方米的病区将在今年投入使用,新增床位180张,有望缓解本市康复病人“一床难求”的局面。

在综合性医院,儿科由于受到种种因素制约,日益沦落为边缘科室。以市人民医院为例,2009年儿科年门诊量是4.1万人次,市妇幼保健院是4.9万人次。在工作等量的情况下,前者门诊医疗收入只有77.57万元,远远低于后者的186.84万元。

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孙亮认为,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虽然实力较强,但是也有短板,存在人才不足、床位紧张的发展瓶颈,且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薄弱。2010年,医疗集团将市人民医院的儿科纳入市妇幼保健院,组建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医学中心成立后,医疗集团先后投入900余万元,建成了具有安徽省先进水平的新生儿科,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医疗水平大为提升,从而满足了本地区绝大多数患儿的就诊需求。

针对外界的疑问,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探索的改革尝试似乎给出了答案,通过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在盘活存量上做足文章,就能提升医疗水平,降低医疗费用。

减轻患者看病负担

马鞍山的“辽宁号”医疗航母,有两个情报中心颇具特色,即集团临床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不仅给医生提供病人的准确“情报”,还对过度医疗起到“把关人”的作用。

此前的4家市属公立医院均设有检验科,由于设备投入的不同,检验人员素质的高低,往往对检验结果的精确度产生影响。由于患者分布不均,造成部分医疗机构检验科很清闲,但又不能取消。2009年,医疗集团将4家医院的检验科合并,成立集团临床检验中心。

“现在,临检中心承担着集团内所有医疗机构的标本检验工作,人员、设备从过去的‘不饱和’变为‘满负荷’,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市人民医院,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结果都是一个标准。”临床检验中心主任胡晓武说。

过度检查是造成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备受患者吐槽抱怨。医疗集团成立后的“第二把火”,成立集团影像中心。各医院做的各种影像检查,一律由影像中心出具检查报告。此举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建立了检查结果互认机制,杜绝了重复检查;二是影像中心组建了高水平的影像学专家团队,避免了差错率,为医生对症治疗患者的病情提供了“准确情报”。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曾被视为解决看病难的一把利器。但是,囿于利益格局限制,进展极为缓慢。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偏要啃硬骨头,似乎还啃出一点甜头。

该医疗集团管理的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12年-2014年,3年来平均门诊人次增加了16.74%,入院人次增加13.92%,满意度上升7.2%。2014年,集团与社区之间共上转病人381人,下转病人147人。

花山区桃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疗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月门诊量却从2009年的1000人次翻至2014年的4000人次。该中心主任高发海介绍,医疗集团为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就投入十几万元,医疗集团内各家医院派驻的4名医生常期坐诊,目前已培养了稳定的患者群,每月的收入达到25万余元,实现扭亏为盈。

记者调查得知,医疗集团从制度层面设计来保证分级诊疗的落地,比如采取“纵向一体化”的战略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公立医院之间签订转诊协议,开辟“绿色通道”;鼓励医疗集团内部医师多点执业,尤其是高年资优秀医生到社区出诊,均自愿报名,而不是强行指派,切实做到优质资源下沉。医疗集团的激励措施是,以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对“下基层”的医生在晋升、年底评优、绩效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下一步医疗集团还将进一步加大激励力度,充分调动大医院医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积极性。

同时,患者也有鼓励措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首诊而上转到大医院的病人,部分医院免去其挂号费。目前,医疗集团正逐步形成“小病放心在社区、大病顺利转医院、康复安全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高发海认为,医生只有心甘情愿“下沉”到基层,才能真正服务好患者。该中心从“发不出工资”到目前医生平均月收入近4000元,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病人量上来了,硬件条件要改善,还要扩充些床位,下一步,我们探索把服务延伸到患者家中。”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