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学前沿


药物运载系统(DDS)发展状况分析

2014-06-21 10:02 | 来源: | 浏览 :

(1)DDS简介

DDS是指运用新型制剂技术和生物高分子材料技术,将药物按照临床所需要的作用时间、剂量运送到指定的机体部位,并能控制性地释放药物,以实现药物对疾病的有效治疗。DDS 药品的研发理念是运用新技术及新材料,通过改变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模式和给药通道,达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便于患者使用的效果。DDS药品能以适宜的剂型和给药方式,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是现代科学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已经成为现代药剂学创新与发展的主题。目前,DDS可以主要划分为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黏附给药系统等几类。

国际上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至上世纪末技术趋于成熟。缓控释制剂可以实现按定比释药,释药速率平稳,延长了有效血药浓度时间,从而减少服药次数,避免因多次给药而造成血药浓度起伏过大,可以较平稳地持续发挥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缓控释给药技术现已比较成熟,应用较为广泛,常用剂型为口服的缓释胶囊、缓释片剂等。

透皮给药系统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稳定的速度透过皮肤,经毛细血管进入人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制剂类型。透皮给药系统可以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及药物在肠胃的灭活,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产生持久、恒定和可控的血药浓度,从而减轻不良反应;患者可自主用药,减少了患者个体差异。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常用剂型为贴剂、膏剂、涂剂、气雾剂等。

黏附给药系统是指药物借助于某些高分子材料对生物黏膜产生特殊的黏合力,与生物黏膜表面紧密接触,通过上皮细胞进入循环系统的给药方式。黏膜给药既可产生局部作用,又可产生全身作用。黏膜给药除了具有可避免首过效应、血药浓度平稳、作用时间长、应用方便等特点外,由于黏膜不存在皮肤那样的角质层,因此黏膜给药还具有剂量小、生物利用度高及作用时间快等特点。目前常用的黏膜给药方式包括口腔黏膜给药、鼻腔黏膜给药、眼黏膜给药等。

靶向给药系统或靶向药品是指借助各种载体将药物选择性地运输到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的一类药物运载系统或药物制剂的总称。靶向给药系统是一种新的药物运载系统和制剂工艺,具有定位蓄积、控制释药和载体无毒、可生物降解的特点,可以增加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滞留性和渗透性,提高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浓度,从而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是DDS理念在临床治疗中的具体体现。靶向药品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主要剂型为注射液,目前是DDS药品的研发重点,发展趋势是利用脂质体、脂微球、类脂质、蛋白、可生物降解高分子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靶向药品最初主要用于癌症治疗,随着对药物靶向机理研究的逐步深入,靶向药品的应用领域得到不断拓展。

(2)国际DDS药品市场的发展状况

上世纪60年代,随着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测定方法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和生物利用度,为开发新的药物剂型提供了科学依据。上世纪70年代,DDS的概念开始出现。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疾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遗传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开发治疗遗传疾病、肿瘤等方面的药物,同时,各类基因工程药物、蛋白质药物及疫苗等的出现

由于DDS药品利用药代动力学原理,可以实现药物的定向、定时、定量释放,能够更好地满足治疗的需要,因此DDS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需要终生服药、用药量大、药物不良反应大的周围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镇痛、恶性肿瘤等方面有较大发展。此外,消化系统用药、某些抗感染药也适于应用DDS技术进行生产和使用。

目前,根据国外新药开发经验,成功开发1个新化合物实体平均约需花费10至12年,需投入资金约6至8亿美元,失败率达到80%左右,开发成功的新药中,仅有少数药品的销售峰值能超过10亿美元/年。而开发一个现有药物的新制剂只需投入0.3至0.5亿美元、耗时3至6年,成功率可达到80%左右,多数药品的销售峰值可达3至5亿美元/年。因此,新化合物实体药品研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周期越来越长、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相对而言,开发以新药物运载系统修饰的药品成本小、周期短、见效快,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进入DDS药品开发领域,并使DDS药品的研发得到快速发展。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的统计数据, 2010年,DDS 药品的全球销售规模达到2,200亿美元。在全球DDS药品市场中,美国制药企业的产品占比接近60%,欧洲制药企业的产品占比接近30%,日本制药企业的产品占比接近10%。

由于靶向药品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因此在临床医疗上的市场需求前景广阔。根据瑞士罗氏制药2012年年报,2012年,,瑞士罗氏制药的抗癌靶向药品阿瓦斯汀、美罗华及赫赛汀的销售额分别达到57.64亿瑞士法郎、67.07亿瑞士法郎和58.89亿瑞士法郎,上述靶向药品的巨大成功使靶向药品成为DDS药品的研发重点。目前,国际上靶向药品的研发主要集中于抗癌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糖尿病用药、风湿病用药等领域,根据The Datamonitor Group的预测,至2017年,全球靶向药品的销售额将达到420亿美元。

(3)国内DDS药品市场的发展状况

我国对DDS药品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以跟踪仿制为主。目前,国产DDS药品主要为缓控释制剂,对靶向药品的研发,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我国制药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研发投入较少,同时,国内制药技术及相关基础学科的发展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国内制药企业难以进行新化合物实体新药的自主研发。而单纯进行品牌药物的仿制生产,又不利于提升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制药企业的竞争力。通过DDS技术对一些原有药物进行修饰,可以大幅提升这些原有药物的疗效,迅速提升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制药企业的竞争力,为此,国家在《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等产业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指出支持DDS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根据IMS的研究显示,2011年到2015年,将有价值1,700亿美元的专利药品保护期到期,利用DDS技术充分挖掘这些药品的潜力,将为我国制药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机遇。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