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究竟如何缓解与改善?
上海医务青年参加“医患沪助”讲坛。 青年报资料图 吴恺 摄
“生命有痛,可是有你真好;生命有痛,可是陪你真好。希望新闻媒体多深入聚焦一线,让人们了解医务人员的工作,增进医患间的信任,而政府也要多考虑还能为病人做些什么。”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对于医患关系究竟如何缓解与改善的问题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如是提及。
本报北京专电 青年报特派记者 刘昕璐
看《急诊室故事》感慨良多
贾伟平对于最近热播的纪实真人秀《急诊室故事》感触良多,《急诊室故事》聚焦的正是上海最大的急性创伤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部,摄制组使用78个远程遥控固定摄像头拍摄,24小时跟踪深入抢救一线,拍摄中使用66路现场收音,病人的生命挣扎,家属的相守别离,医务人员的拼搏仁爱,以及国家民生政策的情怀,都在这里得到还原和体现。
一位河南女工手被绞肉机搅成9段,跪在地上向医生求情,家里老小还靠她挣钱养活。两组医生花费17小时,把断成9截的手接上,并且恢复了功能,,临别时病家千恩万谢。还有一个病人,情况紧急,身边又没带钱,医院马上开通特别救治通道,让病人特别温暖。这些都被急诊室设立的镜头全方位记录下来。
“其实99%的医护人员都很优秀,99%的病人也是善良的,本来应该是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为何却出现那么多不和谐?原因固然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医患之间缺乏信任与沟通。病患按自己的想象要求医生,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医治方案;医生在繁忙当中解释不到位,增加了病人对医生的不满情绪。”
“在看《急诊室故事》时对于我们医护人员就仿佛是在自己照镜子,真实看到以往忽视或是不太在意的问题。比如,由于着急去看病诊病就对部分病患的态度上有些不耐烦,很多医生护士就说"以后我态度要再耐心一点",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反省的机会,对很多病人来说,对医生应该更加信任,互相自我审视,换位思考,医患之间的关系不就更加和谐了吗?”
关系好转有赖于“分级就诊”
这一两年各方面都重视了深化改革,采取了措施,在贾伟平看来,上海的医患关系好转多了。随着医改的推进,医保托底,第三方医患调解机制形成,医院也加强了医生与病人沟通的培训,医患双方的信任逐步确立起来。
“大家应该有一个共识,出了事情不要闹医院,而是寻求第三方调解机制,毕竟,医院是救治生命的地方,如果你扰乱了秩序,对其他病患的求医救治是不公平的,所以,第三方调解机制这件事一定是应该在全国层面予以推广的。”贾伟平进一步解释道。
同为来自医疗卫生界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顾晋特别强调了进一步加大打击“医闹”的现象,同时,他也希望,医务人员本身要加强服务意识并提高人文教育。
再者,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加强引导病人分级就诊的意识。“现在,许多大医院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说通俗点,病患太多,忙不过来,怎么指望最佳结果?”顾晋指出,每个病人都希望排队时间越短越好,诊疗时间充分保障,但大家都集中在三级医院,美好愿望怎么实现。“分级就诊,也是缓解医院关系的一帖良药。”顾晋说道。
应重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顾晋在小组审议中直言,现在的服务收费,很多都是高度市场化,以理发店为例,收费可以200元也可以是700元,那都是充分自由的,但是医疗服务的价格国内许多地区却还停留在相当低的水平。
“看个专家门诊,挂号14元,我们医院门口美发店做个头发就要1000多。”顾晋指出,医改过程中,取消药品加成是对的,但与此同时不把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医院就很难生存,因为政府的拨款只占医院运行的很小一部分。
“如今,检验、医学影像价格偏高,但是现在一些体现医疗服务的方面,反而很低。比如护士给病患的扎针输液、穿刺,只有几毛钱,护理也只有一元两元,人的服务成本还停留在多年前。一个肠癌的手术,在北京地区大概就700多元。从医疗服务角度说,这些体现脑力劳动的服务水平应该更"值钱"。”
他希望,在医改的进程中,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问题应该得到重视,“由于在医保支付范围,病患的支出部分并不会增加。”听闻顾晋的解释,许多代表都表示,只要不增加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医务人员服务本身的价格确实应该有所提高。
贾伟平也认为,这是一个实质性的问题,破除以药养医后,政府的补偿机制一定要到位,与此同时,劳务价格的提高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据透露,目前,上海市政府已经着手在做这方面的布局和计划,希望有一个让医务人员、病患都满意的方案。
一流大学建设医学不能缺位
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目标下,如何审视医学和医学人才的培养?
贾伟平指出,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来看,医学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贡献,一流大学能够得到民众认可,政府体现惠民政策,解决老百姓的健康问题,医学贡献与发展总是第一位的。“世界范围内,人类的发展进步,屡屡有新突破,医学总不会缺席。因此,上海的高校要建设国家一流大学,也切切不可忽视医学的建设。”
另外,在贾伟平看来,医学生的培养关乎未来整个社会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问题,而学校培养是非常关键一环,校门的培养不扎实不与时俱进,涉及到今后治病诊疗的技术、服务本领,会带来民生大问题。
因此,除了学校课程培养,医学理论知识和部分临床实践外,医学生更多是要在临床上得到好的训练,“医学诊断中现代化手段比较多了,但医学仍然是一种经验医学,医生只有看多了、经历多了,在接诊疑难病症时,才能把平时经验集中起来,可以说,医学培养实际上是终身性的培养,须臾不可懈怠。”
(责任编辑:HN025)
- 【国晖大讲堂】第四十六场·石元中《医疗纠
10月27日(周四)15:00,国晖大讲堂第四十六讲医疗纠纷... - 手写的温暖:泰康仙林鼓楼医院获康复患者真
在电子通讯极为便利的现代,写信几乎已经绝迹,但是一封手写的信... - 女子做整形,术后扬言双眼皮太宽了,医院:
爱美之下人皆有之,所以现在整形之风在年轻人中越来越盛行。虽然... - 贵阳19岁女孩隆鼻死亡背后: 医美消费低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专家、北京八大处整形外科医院的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