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以死相逼才获准学医 理想距离现实有多远?
新闻背景:
最近,几则关于高考选专业的新闻挺热乎。
江苏省理科状元吴呈杰本想学新闻,但采访他的记者纷纷劝阻,小伙子现在改变了主意,可能会去读金融。无独有偶,高三毕业生向原(化名)想学临床医学,却遭到了父亲的坚决反对,小姑娘一度想不开。事情在微博上发酵后,不少医生也来劝,学啥也别学医。
资料图片
【质疑】是什么逼出了学医之争?
毫无疑问,公众对选报医学专业的讨论,反应了当前医生这一职业的尴尬。向原的父亲、向原买安眠药遇到的医生、杨庆医生以及后来参与讨论的医生,都不同程度地偏向不让孩子当医生,这样的结果让人心酸。虽然大家的理由很多,但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关键点—当医生有风险!
社会不应该给出“别当医生”的舆论导向,尽管这其中有浓重的现实背景。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医学、医院、医生。至于“医生风险”论,这的确是存在的现象,但要相信患者会逐渐理性,政府会逐步解决。当前对职业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何止是医生?因此,对待“不要选报医学”的规劝,我们还是应多些理性。
其实,学医大讨论不单单是“医生危险”这个观点,其背后还隐藏着诸多的细枝末梢,比如如何增加基层医生的收入、如何培养医学从业人员、如何改善医患关系等等。这些问题的症结,希望卫生部门能在正在推行的医改中逐步解决。【
详细
【原因】“当局者痛”的效应
有一种“当局者痛”效应:即人们往往把职业带来的好处视作理所应当,如空气和水,日夜沉浸其中,反而不觉存在;而不足之处却会在心中放大,有时,手上扎一根刺带来的痛感掩住了全身康健的感觉。这样一种被构建、被放大的痛感效应并非无中生有,但往往是选择性观看,参考价值有,但有限,尤其对于高考选专业的同学。
选择某个专业就读,只是漫长人生学习路的地基性工程。现在的专业不一定和将来的就业画上等号,学啥不一定干啥。而且无论哪个行当,没有一项工作叫“钱多事少离家近”,去哪儿干都得从基本做起。更重要的是,专业的选择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更多应该从个人的天赋、特质、爱好出发,做出理性的选择,而不是被别人的感觉牵着鼻子走。
经过高考洗礼的准大学生们,选专业前可以重温一下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想要蹚水过河,老牛说,没事,水很浅,刚没过小腿;小松鼠说,千万别过去,水很深,昨天还淹死过我的同伴呢。还是那句话,鞋子合不合适,得看脚而定。【
详细
【思考】在这个世界当什么好?
向原的父母反对女儿学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医患关系紧张,医生不好当。3年前,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廖新波曾说“要有尊严别学医”。现在看来,这句话还可以改为“要有尊严别去教书”、“要有尊严别当记者”等。那么,是不是不学医、不当教师就有尊严了?当什么才有尊严呢?从事众人羡慕、追捧的职业就有尊严了吗?似乎也不是。有的职业很有钱,有的职业很威风,有的职业很时尚,但是,这些都不是构成职业尊严的必要条件。
职业尊严,是人的尊严在职业领域内的体现。尊严,产生于人与人的关系,也反映着人与人的关系。在什么样的关系中,才有尊严?唯有平等。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中,如果下级在上级面前没有尊严,那么上级同样没有尊严,他所有的,只是权力的威风;男女之间也是同样,如果一方只有违心的屈从,另一方所拥有的,也不是尊严,而是霸道。没有尊严,人与人的关系会失去平衡;职业尊严的缺失,,是社会失衡的表征。若要寻求、重建职业尊严,先要寻求平等,建设平等。
在一个具备了基本平等或大致平等的环境里,不管你当医生还是当教师,都可以。反之,你当什么都会不满意,觉得不合适。这真不是职业本身的问题。【
详细
微言大义:
@Dr不靠谱:这是一个当医生难,想当医生也难的世界。
@华西医院廖志林:学医很苦,但对于甘之若贻的人,苦就是乐。
@儛诗勋:总有一些人前仆后继,总有一些人后悔当初……
@路东村文化礼堂:其实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遗憾和美丽!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一个父亲的避之恐不及,一个行业群体的苦苦相劝,以及整个社会的想当然,共同以偏执的情绪,酿造着一杯悲情之酒,付出的却是围绕与医患关系相关联的整个社会信任体系的坍塌。虽然,在中国学医可能会遭遇到人格定位的种种痛苦,但我们总需要有人来改变当前这种混蛋的局面……
(责任编辑:HN666)
- 【国晖大讲堂】第四十六场·石元中《医疗纠
10月27日(周四)15:00,国晖大讲堂第四十六讲医疗纠纷... - 手写的温暖:泰康仙林鼓楼医院获康复患者真
在电子通讯极为便利的现代,写信几乎已经绝迹,但是一封手写的信... - 女子做整形,术后扬言双眼皮太宽了,医院:
爱美之下人皆有之,所以现在整形之风在年轻人中越来越盛行。虽然... - 贵阳19岁女孩隆鼻死亡背后: 医美消费低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专家、北京八大处整形外科医院的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