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建医养结合六模式 护理保险覆盖808万人
我市推进“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初步实现“医养康护”一条龙服务
昨天,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与民政部共同举办的全国医养结合工作会议在山东青岛召开。会议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对推进医养结合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我市详细介绍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六种医养结合模式。
背景
我市60岁以上老人157万
我市是全国较早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十二五”期间,全市老年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7万人,占总人口的19.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社会需求日益突出。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青岛市围绕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加快实现 “老有所养、病有良医”、打造国际健康城市的发展目标,大力加强医养结合顶层设计,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负责、融合发展、全面覆盖”的服务模式,市卫生计生、民政、人社等部门密切合作,做到医疗、养老、社保政策有效衔接,初步实现了医、养、康、护一条龙服务。
11月中旬,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九部委《关于推进医养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对下一步医养结合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青岛市积极研究医养结合发展的基本思路,推进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加大医疗机构为老服务力度,鼓励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促进临终关怀服务发展,加大财政和价格政策支持力度,全面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
解读
我市建立六种医养结合模式
医养结合区别于传统养老的重要标志是突出医疗功能,青岛市建立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六种医养结合模式。
医中有养
“医中有养”方面,我市鼓励二、三级公立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护理院或开设老年专护病房,提供医养结合型医护服务,形成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新体系,18家医院实现转型发展新跨越。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本身就有很高的可信度,不仅盘活了闲置医疗资源,还解决了老年人有养没医的问题。”
养中有医
“养中有医”方面,我市在“两个机构,一门服务”养老机构中建医疗机构,共同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是青岛市医养结合的又一特色。全市14家养老机构,设置医疗床位858张,实现合作共赢。
医联结合
“医联结合”中,我市大型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是青岛市在医联体建设中的有益尝试。医院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医养结合机构,提高医疗资源的整体效率,为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优质、连续、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
青岛市中心医院张院长说:“中心医院与鑫再康护理院建立医联体,一方面将我们医院长期患病的老人转到这里,另一方面又将这里患急症的老人及时转到我院通过绿色通道进行救治。同时,我们的专家到这里坐诊、巡诊,又将这里的医护人员送到我院培训,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养医签约
没有条件办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如何开展医养结合?青岛市给出了“养医签约”的答案,由医院承担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乐万家老年公寓负责人介绍,该公寓与附近的医院签约,每天有大夫护士来巡诊,如果老人生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医养结合全覆盖,在农村打破了传统养老模式,“老有所养”结合“病有所医”,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两院一体
胶州市采取“两院一体”模式,在新建卫生院的同时建立敬老院,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实行“两院一长”,卫生院院长兼敬老院院长,敬老院由卫生院托管。目前,胶州市14处卫生院、4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91处规划内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形成了医养结合型农村养老新区。
居家巡诊
医养结合不仅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为入住老人服务,更重要的是将服务对象延伸到周边社区居民,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青岛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起居家老人的巡诊业务。每年组织65岁以上的老年人查体一次,60余万人受益,为87.4万余名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查体结果,开展有针对性服务。对健康老人,建立老年活动中心,组织文体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健康诊疗、慢病防治等服务。对患病老人,,开展家庭出诊、全科呼叫、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延伸性医疗服务。全市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2家镇街卫生院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
链接
全国每6个人就有1名老人
记者从昨天的会上获悉,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截至2014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也就是说,每6个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各地老龄化程度不平衡、老年人健康问题突出等特点。带病生存的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年龄越高带病生存者的比例越高,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近4000万,其中完全失能的老年人有1200万,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对于有医疗护理需求的失能老人来说,现有养老和医疗护理服务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亟需在“十三五”期间抓紧制定并落实好医养结合政策措施。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印发系列文件,各部门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医养结合的发展环境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老年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着眼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体系不断完善;老年人基本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但是,面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和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相对独立的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体系有待融合,总量供给不足、结构失衡、资源浪费、服务质量不高、护理人员极度短缺的局面亟需改善。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政策
护理保险政策覆盖808万人
#p#分页标题#e#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根据城乡统筹后将要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在总结前期护理保险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青岛市医保管理部门对原先的护理保险政策做了梳理和调整,出台了一系列新的配套管理文件。
护理保险制度首次实现了护理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居民社会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全部按规定纳入护理保险覆盖范围,覆盖人群从380万增长到80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320万人,参保居民488万人)。政策惠及人员从原先3万多名城镇失能人员扩展到9万多名城乡失能人员。其中,城镇3万多人,农村6万多人。
为了让制度可持续,我市建立了来源稳定且相对独立的护理保险资金。根据市政府令235号,护理保险所需资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筹集,目前全部来源于医疗保险基金划拨。据测算,按目前筹资水平,“十三五”期间职工及居民护理保险当期收入可满足当期资金需要,并略有结余。
此外,着眼于满足不同需求,合理确定护理保险服务方式。在护理保险制度下,失能人员的情况各不相同,为满足参保人不同的医疗护理需求,将长期医疗护理服务分为专护、院护、家护、巡护四类。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可按规定申办相应的护理服务形式。其中巡护(含社区巡护和村卫生室巡护)是此次新增设的护理服务形式。村卫生室巡诊的设计,符合城乡统筹后农村实际情况,有利于护理保险制度在农村全面贯彻落实;而在城镇开展社区巡护,也有利于为参保人提供多样化的护理服务形式,提高护理保险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我市还着眼于保基本,明确护理保险支付范围,合理确定护理保险待遇标准。参保人享受护理保险待遇期间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护理费用纳入护理保险资金支付。(记者 王磊江 陈珂 摄影 王建亮)
原标题【青岛建医养结合六模式 护理保险覆盖808万人】
- 生物药和中成药将纳入国家集采?国家医保局
当业内还在讨论第三批集采品种和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时,国家医保局... - 国家发改委调整医药产业结构 鼓励8类、限
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4月8日消息,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 2019医保目录调整 优先考虑部分用药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就《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 - 广东宣布禁止所有药房托管
近日,业内流传一份广东省卫健委、广东省中医药局联合下发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