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贴连增医疗开支为何不降
医改五年来,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每年增加超过20%。不过从统计数据看,政府对医疗卫生的巨大投入并未减轻个人的直接负担,个人绝对卫生支出仍在逐年上涨。对此专家认为,民众一直抱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缓解。(12月10日《经济参考报》)一面是公共卫生投入的连年增加,另一面则是个人医疗支出的持续走高。对此,人们当然会问,巨额经费花到哪去了?医药费用何以高速攀升?现实是,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补贴,始终未能充分惠及终端的居民群体,而是被过多消耗在医院、药房、药企等中间环节。在这种局面下,使得医改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个市场瓜分政策红利的过程。不断的资金注入,反倒推高了全行业的价格水准。
政府医疗投入,为何未能减轻个人负担?据此,有人认为,“这部分新增投入被浪费掉了”。果真如此吗?必须厘清的是,公共医疗投入中的很大部分,其实并不是针对居民医药支出的直接补助,而是更多投向了那些更为整体性和基础性的事项。比如说产品研发、设备升级,以及医疗设施推广等等。这一类工作,虽然无助于直接降低居民医疗开支,但终究是有价值、有效用的。
解读“个人绝对卫生支出逐年上涨”,有一个前提必须注意,那就是这些年全社会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显而易见的是,随着新药品、新设备、新救治方式入市,不可避免地会推高患者的医药花费。一般而言,这是一种“进步的代价”。然而问题在于,“过度医疗”、“旧药新装”等现象仍大量掺杂其中,乘机渔利,极大地消解了公众对于“合理化涨价”的认同。
即便有着种种客观因素,但不得不说,个人医药花费的过快上涨,仍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趋势。它一方面说明,失衡的医患关系依然根深蒂固。医院内部缺乏一套独立评估诊疗方式合理性的平衡机制。如此,医护人员可以掌握绝对的主动权,患者依然只能被动接受;另一方面也说明,现有药品集中招标模式存在导向性失误。公立医院缺乏“低价购药从而获利”的动力,反倒乐意借“顺价加价”的政策特权,让消费者最终为高价药埋单。
就此而言,打破医院与医药产业的利益捆绑,无疑是降低虚高医药花费的关键一步。可以确信的是,只有强化医护人员的专业属性,弱化其面临的生存和赢利压力,才能最终让医患关系回归纯粹化。在此格局内,因为避免了很多中间环节的截留和蚕食,高额的公共卫生投入,最终才有可能对个人医疗支出有更多的分担。(然玉)
,- 生物药和中成药将纳入国家集采?国家医保局
当业内还在讨论第三批集采品种和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时,国家医保局... - 国家发改委调整医药产业结构 鼓励8类、限
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4月8日消息,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 2019医保目录调整 优先考虑部分用药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就《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 - 广东宣布禁止所有药房托管
近日,业内流传一份广东省卫健委、广东省中医药局联合下发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