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药知识


习水县:“惠民处方”让健康快车温暖千家万户

2014-08-11 22:29 | 来源: | 浏览 :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10日电 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百姓反映最为突出的民生问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水县医疗卫生系统坚持边学边改、立查立改,把问题作为工作导向,把解决百姓看病就医问题作为关注民生的一项大事来抓,针对城乡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问诊把脉”,开出了一张张实打实的“惠民处方”,让健康服务的快车真正送到百姓家门口,开进千家万户。

处方一:“村医签约制”让服务送上门

“要是没有袁医师定时来送药,在饮食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指导,我现在可能依然在床上躺着呢,哪能这么快下得了地呀!”今年51岁的朱宇珍,家住三岔河乡狮子村,一年多前到医院检查发现患上了高血压和糖尿病,此后她瘫痪在床,行动极不方便。出乎她意料的是,今年以来,村医袁相琴隔三差五往她家里跑,又是询问病情,又是体检,耐心教她怎样控制住血压和血糖,加上坚持锻炼身体,现在病情已得到好转稳定。

其实,朱宇珍是袁相琴在村里的签约服务对象。在这个村子,袁相琴的签约服务对象还有676户2873人。干了20多年医生第一次在医生的头衔上冠上了“签约”二字,对于这个头衔,袁相琴有着自己的理解:“这白纸黑字的画了押签了字,,就意味着有了责任,别人信任地将自己的健康交给了你,就应该担起这责任,何况这是济世救人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对于怎样服务好村民的健康,袁相琴也颇有心得:电话宣讲健康知识24小时服务,隔三差五询问“三关”人群坚持得做,半月一次服务“老孕婴儿”雷打不动,定期定时做好中医计生随访必须坚持。

据了解,为有效诊治农村群众看病难问题,习水县先后投入资金1个多亿,用于改建、新建200多个行政村的村卫生室,实现村级卫生室全覆盖,有效地改善了农民就医环境,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为了用好村卫生室这一有利资源,乡村医生签约制应运而生,目的是为了将全县500多名村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强化责任意识,让农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处方二:“一站式服务”让患者得实惠

“以往去医院看场病,服务不好又耽误时间,如今不仅看病流程简化了,最关键的是还为百姓建立了健康档案,门诊费用也比以前低了,还发放了就诊卡,每次来将卡和本一交,医生很快就知道我的基本情况,用不着三番五次折腾就可以拿到药了。”7月29日早上,东皇镇的陆女士来到习水县医院,拿着就医卡挂了号很快就看了病。

据习水县医院医教科负责人介绍,针对患者不了解就医流程问题,医院在门诊大厅、诊区、分区连接处等地方增设导诊员和共产党员服务先锋岗,使患者从进门、挂号、就诊、检查、交款、取药一个平台就可完成,而且随处都有导诊人员指引,并及时协助行动不便患者就诊;为了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还为住院患者出院提供服务,出院病人只要带好相关证件,到医保大厅一个窗口就可以完成出院、结算、清单打印、材料复印、诊断书签章、医保结算、医保资金发放等全部过程。这一系列惠民便民“处方”的开出,简化了看病流程,让众多百姓在看病时少了繁琐,多了舒心。

处方三:电话回访让康复者幸福无忧

“喂,您好,李女士,我这里是习水县医院,请问一下您孩子康复的怎么样呢?给您孩子治疗的医生和护士的服务好不好呀?”“哦,还不错吧!”“如果有什么不适或其他情况一定要到医院来复查哟!”“嗯,谢谢了!”7月29日下午,已经到了下班时间,李静还在忙碌地打电话询问着出院病人的康复情况。李静是习水县医院的电话回访患者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她告诉笔者,这个中心刚成立1个多月,一共有3个人,每天像这样的询问电话要打90多个,光上个月就对1200多出院病人进行了电话回访,效果很好,尽管很累,但是值得。因为这样一方面能追踪到患者的康复情况,还能了解到百姓们对医护人员的意见,帮助我们改进工作,提升服务水平,真正服务好百姓。

只要是服务老百姓的事,就算再小,做好了就是大事。习水县卫生部门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实际行动推进整改落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让老百姓在自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普惠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以实际整改成效取信于民,惠及于民,赢得了广大百姓的认可和称赞。(肖雪利 卢贤隐)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