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省份明年一季度能实施全面二孩
1 孩子会有兄弟姐妹吗?
多数省份明年一季度能实施
《建议》摘要: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
帮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注重家庭发展。
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高龄少子特征,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明显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
全面二孩政策被视为是中国自从1980年开始实施“一胎化”以来,中国人口政策最重大的改革。官方数据显示,实施“单独二孩”以来,全国符合政策条件的夫妇有1100多万对。截至今年8月底,提出生育二孩申请的只有169万对,占比为15.4%。
近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现阶段,全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约有9000万对。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全国多数省区市都能够具体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日前,对于在政策公布之日至地方落实之间的生育行为是否要进行处罚,引起争议。
近期,湖南卫计委曾表示,对于政策过渡期间不符合规定生育第二个孩子的,不作实质性处理。随后,国家卫计委表示,全面“两孩”政策必须依法启动实施。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需要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订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施行之日,就是全面二孩正式实施之时。
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强调,在此之前,各地各部门都必须认真执行好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维护良好的生育秩序,不得自行其事。昨日,湖南省有关方面回应称,对于之前公布的决定目前已经叫停。
根据官方测算,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今后几年出生人口总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最高年份的出生人口预计超过2000万人,这是政策调整的预期效应。
习近平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所作的关于建议的说明也指出,全面二孩政策,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2 我的户籍会是什么样?
户籍改革需解决城乡待遇不平等
《建议》摘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
今年2月,《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提出了100多项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预测,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5%左右。按2013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5.9%计算,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年均需转户1600多万人。
习近平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所作的关于建议的说明指出,现在,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问题是这7.5亿人口中包括2.5亿的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他们在城镇还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带来一些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
说明指出,建议稿提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是要加快落实中央确定的使1亿左右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的目标。这1亿人主要指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和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
目前,官方已经明确,2020年基本建立新型户籍制度的时间表。在北京大学[微博]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看来,户籍制度要解决城乡居民待遇上的不平等,需要财政经费和公共资源的大量支持。因此,“政策如何落地,还需要更多的具体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杜鹏也表示,城乡居民在福利保障方面渐趋平等,才能逐步解决公平问题。 新京报记者 王梦遥
3 以后看病会不会更方便?
公立医院改革成功靠财政投入
《建议》摘要: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公立医院系统是中国整个医疗体系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13年,公立医院床位数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数的比例是87.8%,入院人数占全国的64.1%,诊疗人次数占全国的33.6%。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表示,公立医疗体系布局和服务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就医感受。而深化医改要解决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系统。
刘远立称,长期以来,中国公立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靠服务收费和药品销售加成,政府的财政拨款占医院运营总成本补偿不到10%,使得公立医院以开不必要的“大处方”、做不必要的“大检查”为代表的“逐利行为”愈演愈烈,严重背离了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宗旨。
因此,刘远立认为,维护和提高“公益性”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目标,“我认为,所谓的‘公益性’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医疗服务的选择要符合‘公理’原则,二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要符合‘公平’原则。”
刘远立解释,符合“公理”意味着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问题,医疗服务项目的选择一定要有科学依据,这也是“精准医疗”的精髓所在。
刘远立表示,公立医院改革能否成功主要是两个因素。首先,提高服务费用后,医保能否为提高的服务费用买单。其次是政府的投入能否到位。“政府补贴能否到位以及医保能否为提高的费用买单,是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刘远立说,目前,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一些医改原则和方向,与现已出台的文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更加系统和全面。“只有把新医改的一系列文件落实到十三五规划中,才能真正得到实际的保障。”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 职工医保迎大变化:个人账户可家人共享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 - 山东有史以来覆盖面最广、系统性最强、支持
为推动山东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9月16日,山东省医保局联合... - “东莞市民保”上线 打造全国医保电子凭证
8月21日,由广东省东莞人保财险主办、腾讯医疗健康(深圳)有... - 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 进一步放宽互联网
互联网医疗早出现了,只不过没有引起大众的关注!而此次疫情,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