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妇产医院产房工作体验的感受与思考
北京妇产医院产房工作体验的感受与思考
作者:中共中央宣传部 刘箴
7 月17 日,我在北京妇产医院产房工作了7 个小时,给助产士当助手。这是全北京最繁忙的产房,一个月出生六百多个孩子,最忙碌的时候,一个夜班,晚8点到早8 点,六名助产士接生了26 个孩子。
我的体验因为是在白天(自然分娩往往发生在夜间),产妇并不太多,得以有更多的机会来观察、学习和交流。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却让我收获良多,备感震撼。
首先是对助产士工作内容的了解。医务界讲“金眼科、银外科,最苦最累妇产科”,可见产科工作的繁重。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医要求和生产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对助产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助产士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多。在平均长达10 小时的待产和分娩时间里,,在正常医疗技术服务和接生工作之外,还要对产妇做大量的说服鼓励、情绪舒缓和包括按摩在内的非医疗镇痛协助。这里仅手持按摩器就有十多种,都是助产士们自己平时从各处搜罗来的,“有时候,换一种按摩器,产妇就觉得舒服很多”,她们说。
其次是为医务工作者们的精神面貌而深受鼓舞。这是一个没有白天和黑夜之分的工作群体,一次白班轮下一次夜班,天天都在倒时差。但他们的精神面貌丝毫不见疲惫。医务工作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时需要更新知识的行业,这里也一样。不一样的是,没有专门时间来学习,所以都是见缝插针地学习。刚下了夜班的班组马上就利用早上的休息时间上培训课,下课后再回家;巡视间隙在工作站喝口水的工夫儿,就赶紧往厚厚的大书本上瞄几眼、划两行;一个医生刚给一个产妇做了破水,回到工作站,几个助产士就围上去激烈讨论这个措施的医学必要性……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在如此繁重的工作压力下,还能保持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都较着劲儿呢,比谁接得多,比谁技术好,比谁侧切少”,她们说。
同时,这次体验也让我对医患间互动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产房面对的是要经历能达到人类承受极限的十级疼痛的产妇,不少人因此而处于理性崩溃和失控的边缘。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控制住产妇的情绪以保证最后分娩极具挑战。“我受不了了,给我剖了吧”,这是阵痛发作时最常听到的话。助产士们为此得准备好几幅面孔,一会儿要轻言细语柔情攻势:“是好疼哦,要不怎么说妈妈伟大呢……”,一会儿又要板起面孔断绝退路:“没有这个选项哈,从来没有因为疼得受不了改剖的……”。随时根据产妇的情绪变化调整着不同的激励方式,而产妇们
也确实在这样的“连哄带教训”中一步步坚持了下来。”一味哄着是不行的,尤其对本身就比较娇气的年轻产妇,有时候越哄她越觉得委屈,越没有动力坚持”,她们说。
中午吃饭时,大家聊起了社会上对产科的一些偏见,比如,认为医院为追求经济效益,减小风险,所以都鼓励剖腹产要要但这种说法并不公平。 我国助产士数量占人口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剖腹产率高企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专业助产士的极度匮乏,却常常被说成是因为“医院逐利”、“医生爱钱”。再如自然分娩侧切率,社会上普遍认为,自然分娩现在都要侧切,很多产妇甚至就因为这个原因而拒绝自然分娩。但事实上,至少在北京妇产医院,通过提高助产技术, 目前已经将自然分娩的侧切率控制在了 20%以下——“我们一直在追随国际产科技术和观念的最前沿发展,并不断应用到实践中”,她们说。再如自然分娩侧切率,社会上普遍认为,自然分娩现在都要侧切,很多产妇甚至就因为这个原因而拒绝自然分娩。但事实上,至少在北京妇产医院,通过提高助产技术,目前已经将自然分娩的侧切率控制在了20%以下。”很多对我们产科的偏见都是老黄历了,我们目前的助产技术已经处在国际产科技术和观念发展的前沿”,她们说。
体验活动期间,通过与医务工作者的现场交流以及下班后同妇产医院党委书记副书记任静、党办主任程红燕和宣传科主任巢伟三位同志进行的小型座谈,我广泛征求了该医院和医务人员对我们舆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作为媒体工作者对于当前围绕医疗卫生工作的舆论生态的思考,形成了如下一些体会:
1.医务工作本身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在目前我国医疗投入有限,医疗资源紧张、发展不均衡,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现实情况下,医务工作者整体工作环境和待遇条件较为艰苦,理应得到社会的舆论支持。
2.医患关系紧张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救济体制不顺畅
3 甚至医学本身的发展局限等根本问题的集中体现。一线医务工作者往往成为患者和公众发泄不满情绪的对象,舆论工作者应该对此有基本认识。
3.宣传工作不仅仅是新闻类媒体的任务,新闻受本身行业的限制,往往关注突发性、轰动性事件,要长期促进公众对医务工作的认同应该通过更多的形式,比如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更具有感染力也更有实效。
4.北京市医管局开展的“相约守护”活动以职业体验的形式来沟通医患关系的形式,效果非常好,建议能在宣传文化工作者、高校青年学生和青少年中进行不同形式的推广,多方面促进公众对医疗工作的理解。
- 泰国BPK9国际医院:以高标准医疗服务,
自2023年1月8日中国政府允许中国公民出入境且免除入境隔离... - 专家服务团下基层 助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近日,重庆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主任王槐志,率领重庆市人民医... - 成功案例丨荣联助力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信息
近日,荣联科技集团实施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数据中心建设项目顺... - 36位诺奖得主视频祝贺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
12月24日,上海大学附属孟超肿瘤医院揭牌。上海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