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资讯


药物创新:提供更多疾病防治手段

2014-09-30 14:10 | 来源: | 浏览 :

  “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正在各地火热开展,今年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宣传医药健康领域最新技术成果,增进社会公众对现代医药科技的了解,引导行业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惠及公众健康”。对此,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张士红不无感慨地举例说:“临床上用于心脏疾病的新药种类越来越多,从单一降压药到长复方降压药,从普通片剂到缓释制剂,患者的可选择性也越来越多。”实际上,这与国家的政策支持和科研机构、企业的自主创新实践密不可分。 

  创新科技成果陆续产出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杜冠华教授表示,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新药创制的力度,科研机构、企业对新药的研发重视程度、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共部署16个科技重大专项,其中“重大新药创制”自2008年启动以来进展顺利,为我国医药产业实现由以仿制为主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性转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服务医改和保障民生提供了支撑。 

  在今年8月初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副司长王辰介绍: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突出了需求导向。如针对重大疾病,研制出了一批质优价廉的新药,共获得新药证书82件,临床批件118件,在部分领域打破了国外药物市场垄断或填补国内空白。同时,专项支持超过15.3%的国家基本药物进行技术改造,有效提高了药品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供了保障。随后,在2014年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技术总师桑国卫院士也透露:截止到去年,“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已经收获了34个新药证书,52个品种。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完成了一大批大品种的技术改造。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陆续产出,不仅调动了研发热情,也提高了研发能力。杜冠华认为:“从百姓角度看,最大的收益是原来已有治疗药物的疾病,现在有了更好的药物;而原来没有治疗药物的疾病,现在则有了治疗药物。”杜冠华以卒中的治疗举例说,原来除了溶栓药物外,国际上没有合适的药物,而现在我们研发出的丁苯肽、丹参多酸酚酯、银杏二萜内酯等创新药物,使得卒中治疗有了更多的药物选择。 

  长期在心血管临床工作的张士红也举例说,阿利沙坦酯片作为国产的降血压新药,降压效果强,起效早,在不同治疗时间的降压一致性更好,波动更小,在临床上也为患者提供了选择。 

  为更好地维护和促进公众健康,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也在不断提升审评效率和质量,着力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及公众用药的可及性与可支付性问题。2013年,在抗感染用药领域批准了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在眼科用药批准了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等我国自主创新的药物,为患者获得最新治疗手段提供了可能性。 

  企业自主创新进入高潮 

  杜冠华表示,当前,药企正在逐步成为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主体,一批创新药物的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绿叶制药集团研发副总裁李又欣博士的介绍也证实了这一点:绿叶每年坚持将企业销售收入的7%投入新药研发并持续增加,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药物新制剂研发方面,重点建立了注射用长效缓释微球、注射用脂质体等释药系统技术平台,研究和完善新型给药系统技术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计划未来向美国、欧盟等推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目前在研新药项目22项,主要涉及临床的重要和重大疾病,如老年记忆障碍、帕金森、精神分裂、糖尿病、肿瘤等,其中已有4个自主研发产品在美国开展注册临床研究。 

  其结果正印证了桑国卫所说:近5年来,我国医药工业产品平均增速20.1%,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2008年“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启动时医药工业主营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仅有两家;到今年6月,收入达100亿元的企业已达到11家,其中跨过400亿元大关的企业有两家。而从8月初卫生计生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的讯息也令人振奋:“十一五”期间,由企业牵头申报承担的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达到了34.9%;“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已增长到了52.8%。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推动下,很多企业加强了研发中心的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对提高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我们先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植所、中国药科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合作,积极推进创新药物研发。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年初我们与烟台大学各出资50%组建烟台大学药学院,开创了制药企业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药物研发模式。”李又欣表示。 

  “目前,我国药品的国际化进程也发展迅速。在美国,他克莫司、拉莫三嗪等多个化学药制剂通过FDA认证并在美国销售;中药产品如复方丹参滴丸、血脂康胶囊、扶正化瘀胶囊、穿心莲片等重要品种完成Ⅱ期临床。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和企业主动开拓国际市场意愿加强的双轮驱动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泰格医药总经理助理刘春光如是说。 

  转化研究力度日趋增强 

  作为医学研究的最新前沿领域,转化医学目前受到了空前关注。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教授表示,转化医学尤其在药物的高通量筛选以及疾病预测及诊断标志物的发现上,,由包括基础研究、临床医院等多部门联合参与的转化医学研究项目具有极大的优势,为新药开发、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等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并使得临床诊疗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受益。各国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逐渐建立,我国也已在部分大学以及科研院所的支持下建立起一批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全球医生组织中国代表处总代表时占祥博士谈到,当前,我国将转化医学确定为生物医学前沿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中,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建设重点之一是围绕人类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建设转化医学研究设施。目前我国已成立了130多家临床与转化医学中心。国家发改委已立项支持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等5家国家级临床与转化医学中心的建设意向,旨在建立国家级转化医学协作平台,推动我国生物和医学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 

  杨宝峰举例介绍,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目前从事转化医学研究的主要基地,哈尔滨医科大学北方转化医学研究合作中心下设诊断研发、组织工程、生物机能、分子生物、细胞工程、新药研发和生物信息工程7个平台,工作单元包括基础医学、药学、临床研究等,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针对重大、复杂疾病治疗技术进行转化研究。比如,针对治疗消化道肿瘤的肽类药物研发;揭示lncRNAs、microRNA等非编码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发现相关疾病生物标记物,并研发核酸药物;揭示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新作用和应用,并运用基因修饰等技术提高临床干细胞移植疗效与安全性;降脂、降糖中药的研发等。 

  今年7月18日,以“为立足创新,引领干细胞技术体系标准;通达实践,干细胞临床转化普惠众生”为宗旨的干细胞转化医学学会在京成立,也再次印证了面对前沿领域惠及百姓健康的转化研究工作的蓬勃开展。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赵春华研究员谈到,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对干细胞新药的研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全球已经批准了用于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ChondroCelect(自体软骨细胞)等7个干细胞药物上市,而我国在这一领域仍属空白,尽快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细胞新药迫在眉睫。我国应推广干细胞转化医学的发展与应用,构建起从基础到临床的多学科交叉协作网络,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患者提供真正的治疗手段。 

  刘春光表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创新药物应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搭建产学研用实质性的合作平台,协同创新,协作攻关,着力解决制约新药创制的技术瓶颈、人力资源瓶颈、资金瓶颈,打通新药研发服务上下游产业链,提高研发效率和研发质量,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