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患之间


宜宾老医生为不负病患信任 退休仍坚持步行出诊10年

2014-08-02 17:35 | 来源: | 浏览 :

早上7点半,陈鉴铭准时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总有患者一早聚焦着等待他。老陈说,,这是一种宝贵的信任。

四川新闻网宾8月1日讯(记者 易友波 实习生 宁俭利)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来了充裕的物质生活,但不知何时开始,我们的思想性情却越来越冷漠,每个人都仿佛生活在精神的孤岛上。

宾,70岁的老医生陈鉴铭说,这些都是缺乏信任所致。没有了信任,温情、友情、亲情,甚至连爱情都会被摧垮,更何况医患关系。物质生活不断推升的医疗需求,加之信任的缺失,让医患间的情感越来越淡,甚至还走向了对立面。  

“我要做一名让病人花最少的费用、得到最好疗效的基层医生。”70年的人生中,51年从医,包括现在。老陈退休10年整了,但他还是宜宾翠屏区安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基层医生。他坚守着“信任”二字,成为当地群众、患者的心上人。 

病人的时间更珍贵

每天早上6点半,床头的闹钟会准时响起,这是老陈起床的时间。匆匆洗漱过后,泡了两袋中老年麦片吃,再沏上一壶绿茶,老陈就出门了。退休后,他每天只上半天班,中午回家时天气太热,这壶茶变凉了可以解暑。

“我抓紧点,他们就好得更快一点,再说他们好多人看了病还要去上班,或者做生意。”老陈虽然年过7旬,但身板还算硬朗,走起路来脚步放得有些大。

7点的时候,陈鉴铭已经来了公交车站。今年老陈已过七旬,70岁生日那天,孩子们执意帮他办了一张公交卡,之前他都是步行40分钟去上班。“走路可以锻炼身体,还能欣赏沿途的风景,看看周围的变化。现在身体确实也吃不消了。”

3路公交车,从老城区跨过岷江桥,五个站后,老陈到站下车,穿过宜宾纸厂家属院,来到安阜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时7点30分,中心的大门还没有开。老陈把大门拉开,等在外面的几个患者跟着他走了进去。

“你今年多大了?”“70岁。”“我们一样大哟,我今年也70岁喽。你是几月份的?”“哪点儿不舒服?”“脑壳昏得很,身上发热。”“额头有点烫,我看下发烧没得。”……陈鉴铭整个看病的过程就如同两个人在聊天。

家住和苑小区的高廷秀和妈妈一起,一早就过来等陈医生,她们是来给10个月大的小孩看病的。“孩子这几天感冒了,反复发烧,在大医院输了两天液都还没好完。”“我小的时候生病了,妈妈就带我找陈医生,现在一家人都在这里看病。”

“还有点发烧,扁桃有点发炎。开两天的药要得不嘛。”“能不能输液?”“他这种症状开几元钱的药吃了就可以了,为啥子要输液呢?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要不然娃娃的抵抗力强不起来。”

陈鉴铭在看病时总是一边观察着患者,一边询问病情,然后再把脉或者测血压、检查身体,体温仪、听诊器和一次性的压舌竹片是他常用的东西。

他说,“望、闻、问、切”是诊断病情的方式,无论中医、西医都适用,病情诊断清楚了你才能下对药,“最好不要动不动就让病人去做设备检查,一是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和时间消耗,二是对自己医术和经验提高没有任何好处”。

“注意吹空调和电扇不要抵到吹。”“这段时间不要喝酒,少吃辛辣的。”“病没好,不要给娃儿吃鸡蛋。”开完处方后,陈鉴铭总会送上几句医嘱。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记录了一下,陈鉴铭和每个患者的对话,都在20句以上。

“他很细心,也很有耐性。”前来看病的患者们说,陈医生喜欢和病人沟通,这样一来看病时心情会变好一些。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