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新医改 新亮点
原标题:阳泉:新医改 新亮点
←爱
↓白衣天使为患者庆祝生日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现场会
流调人员演练
会诊
乡村医生中医药技术培训
大学生村医岗位技能竞赛
医疗专家进社区
防得了病 看得上病 看得起病 看得好病
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市5个县区7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部推开,实现了全覆盖。全市7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与山西省人民医院等6所医院开通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实施了5个重点医疗卫生工程项目,其中阳泉市中医院、精神病医院,郊区人民医院、盂县中医医院项目已完工,市儿童医院开工建设。支持和鼓励社会办医,今年新设置审批了2家医疗机构,登记注册了3家医疗机构。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医疗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新医改方案的最大亮点。
阳泉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采取一系列举措,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分级诊疗等重点工作,新医改从百姓基本需求出发,从基本入手,从基层做起,努力编织一张全覆盖的医疗健康保障网络。
构筑健康屏障,确保群众“防得了病”
路秀林58岁,是阳泉郊区路家山村的一名乡村医生。
路家山村委会隔壁,一排四间整齐的平房,门诊、输液、药房,分门别类,整整齐齐。这是一个深秋的早晨,收拾尚未停当,不时有村里人推门进来,问诊、取药。
老路的办公桌头,放着一摞厚厚的体检报告。前几天,60岁以上的村民们到市里的医院全部免费做了一次健康体检,这是省市政府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实事。老路要把村民的体检情况逐一记载到村民的健康档案里。工作很繁琐,但老路做得很认真。作为一个乡村医生,疾病预防以及村民保健要占老路很多的工作时间。
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管理,从“有病看病”到“没病防病”,这是一个乡村医生对医改最为真切的感受。
2013年开始,阳泉市在中心城区的社区尝试着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居民自愿、免费与社区医生签约,享受“一对一”的定向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提供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健康管理,还提供其他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有43个社区服务机构与25310个家庭的83006人建立了服务关系。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不采用大医院“坐等患者”的服务模式,而是通过主动电话联系、定期健康服务等形式,让签约居民享受到每一项服务。其中,签约的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每年一次重点人群健康体检;个人健康状况评估及制定个性的健康规划;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为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主动健康咨询和规范的健康管理;每年不少于4次面对面的健康管理服务等等。
2015年,阳泉市将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提高到人均40元,全市共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16.985万份,电子档案108.2601万份,电子建档率达78.4%;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达55.20%;孕妇健康管理率85%;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7%;高血压患者控制率65.05%;Ⅱ型糖尿病患者控制率55.56%;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94.6%,构筑健康屏障,确保群众“防得了病”,逐步转变了百姓“重医轻防”的局面。
提高就医可及性,确保群众“看得上病”
“看病难”与优质卫生资源短缺、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和基层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导致的。
阳泉市加强村医队伍建设、全面推开新农合分级诊疗工作、建立医疗联合体,引进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解决农村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1975年出生的王国平,是平定县岔口乡范家岩村的一名村医,从1995年开始从事这一工作,他见证这一特殊岗位从落寞到兴盛。
“在此之前,村医的角色一直比较尴尬。农村道路的改善让村里人出行变得更加便利,村里人一旦有个头疼脑热都往城里医院跑。乡镇医院吃不饱,城市的医院人满为患,老百姓很多情况下还要花不必要的冤枉钱”。
新一轮医改实施以来,阳泉市对分级诊疗进行了积极探索。阳泉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法规定,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0%的工作任务。财政根据村卫生室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对其进行经费补助,补助标准不低于每人400元(公共招聘的大学生标准不低于800元),这样,村医可以通过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助。
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财政补助政策,村卫生室全部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所带来的经营损失由当地财政按所辖村(镇)户籍人口每人每年6元进行补助,平定县和郊区更是将这一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使农村医疗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原来准备去太原看病,但老人身体吃不消,就在平定县医院看了,没想到这里不仅环境好,设施新,还有省里的专家过来给看病,我妈的病好了,钱还没有多花。”正在平定县医院结账的李女士说。
平定县作为全省18个分级诊疗试点县之一,自2014年10月1日启动分级诊疗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分级诊疗使常见病、多发病治在基层医院,,疑难病、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从而达到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治疗的目的。
#p#分页标题#e#截至目前,平定县新农合县级医疗机构入院人数4896人次,同比增长883人次,增长率22.7%。新农合补偿1292.9万元,同比增长428.48万元,增长率49.6%。2015年阳泉市分级诊疗工作扩大至郊区和盂县。目前郊区已经制定了分级诊疗草案,正在讨论细化,抓紧实施。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医务工作的工作者,虽然退休多年,刘斌怀一直关注阳泉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他认为,分级诊疗虽然在阳泉刚刚起步,但是已经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一是改善了医疗服务模式。长期以来,市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却门可罗雀。分级诊疗的实施方便了群众就近看病,使他们在身边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能获得便捷规范的诊疗,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二是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分级诊疗不仅能促进基层医疗资源充分利用,改善基本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与利用状况,还能使大医院回归对疑难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化,使患者真正受益。三是降低了医疗费用支出。由于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比三级医院低50%以上,实施分级诊疗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减轻了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缓解了医保基金支出压力。
除了分级诊疗引导病人合理就医,搭建快捷绿色通道,实行向上转诊,阳泉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实施,将优质资源下沉,也为解决群众看病难注入了动力。
平定县作为2015年全省县乡医疗联体建设试点县,启动了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与巨城镇卫生院、平定县中医院与娘子关镇卫生院医联体建设工作,建立了绿色转诊通道,自去年10月以来,共上转病人73例,后续治疗选择县医院27例,巨城镇卫生院日均住院病人在10例以上。盂县制定了《关于组建“盂县中医医疗服务联合体”的实施方案》,确定了盂县中医院与牛村中心卫生院等6所乡镇卫生院组成医疗联合体,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治、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就医模式,推动县域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升基层医药服务能力。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确保群众“看得起病”
“我得了心肌梗塞,需要长期服药,以前买药都去康源大药房,那里的药相对便宜,但自从县医院实行零差价后,就来县医院买了,这里方便,还能报销一部分。”这是家住阳泉开发区康达社区的陈永珍最为真实的感受。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2015年深化医改的“重头戏”,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环节。平定县和盂县作为国家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综合改革工作从2012年7月启动,2013年郊区、城区和矿区作为省级试点县也开展了工作,全市5个县区7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并陆续和医保系统对接,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诊查费、治疗费、护理费、手术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上调13%,床位费上调36%,医用设备检查费、检验费均降低10%。2015年5县区对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政府补助部分都列入了预算并序时拨付。
医院和医生从靠开大处方和做大检查创收,转为靠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吃饭,以一种体面的方式取得规范、合理、合法的收入,维护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减少了群众看病费用。
今年6月底,阳泉市财政局足额下达了2015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补助资金3347万元,全市82.56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居民享受到这一补助。阳泉市自实施城镇居民医保政策以来,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参保范围不断扩大,参保率不断提高。今年,阳泉市又把新生儿纳入到居民医保参保范围,实现了各年龄阶段居民参保的全覆盖。
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最担心的是生了大病,昂贵的医疗费用让人喘不过气来,还可能导致因病致贫返贫。现在,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足以让阳泉市城乡居民迈过这道坎。
从2014年1月1日开始,阳泉市启用了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即时结算系统,实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一站式”同步即时结算的目标。截至2015年2月底,阳泉市顺利完成了2014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补偿5618人次,补偿金额3074.88万元,其中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2412人,补偿金额1477.88万元,人均补偿6127.72元;城镇居民补偿3206人次,补偿金额1597万元。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是一项政府为民办事的惠民政策,它的实施大大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为进一步完善疾病保障制度,2015年,阳泉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切实解决少数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患者的医疗急救保障问题,市财政和卫生部门也出台了疾病应急救助资金管理办法,目前我市正在审核病例进行资金拨付。
与此同时,阳泉市逐步实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通过新农合门诊总额预付方式改革、单病种付费方式改革、总额付费方式改革,让“看得起病”不再是一个期盼。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确保群众“看得好病”
10月23日,阳泉市发布第三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推介(PPP)项目名单,值得关注的是,阳泉大医院入选。
PPP模式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社会资本推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这也是阳泉深化卫生事业改革,提高卫生服务能力的又一重要举措。
提高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和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是保障人民群众就医效果的根本所在。如何才能进一步提升现有条件下的医疗卫生水平,阳泉市在抓好各大医院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高、精、专医疗技术队伍,更新陈旧医疗设备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全市各县级公立医院与北京安贞医院、阜外医院、武警医院、北京中医院、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大二院、山大三院、太原中心医院等建立了医联体和长期技术协作关系,阳泉市郊区人民医院和北京301解放军总院建立了远程医学会诊平台。
与此同时,阳泉市继续实施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市一院、市三院、阳煤总医院分别和盂县人民医院、城区人民医院、郊区人民医院、平定县人民医院、矿区医院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书,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大学生村医、院长对口支援村卫生室,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制度。大力实施卫生人才“百千万工程”,推进全市范围公立医院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工作,带动了全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p#分页标题#e#医改的推行,方便了阳泉群众看病就医,群众就医负担也逐步得到降低。健康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坚持卫生为民、卫生惠民,努力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果转化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验,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升民生幸福水平,是阳泉各级政府不懈的追求,更是给予老百姓满意的“民生答卷”。
本版统筹:史玉宝 刘 强 白雪峰
- 职工医保迎大变化:个人账户可家人共享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保门诊共济保... - 山东有史以来覆盖面最广、系统性最强、支持
为推动山东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9月16日,山东省医保局联合... - “东莞市民保”上线 打造全国医保电子凭证
8月21日,由广东省东莞人保财险主办、腾讯医疗健康(深圳)有... - 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 进一步放宽互联网
互联网医疗早出现了,只不过没有引起大众的关注!而此次疫情,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