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医患之间


“热门专业”真能确保就业?专家:报考热≠就业热 需冷静看待

2014-07-16 10:06 | 来源: | 浏览 :

   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07月16日讯 (记者 吴俏婧)7月15日,2014年浙江省普高文理科第一批首轮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向广大考生公布。在分数线排行榜上,作为浙江省最受关注的招生大户浙江大学,发挥稳定,文科投档线为679分,理科投档线为687分。财经类专业高校仍是我省考生竞相追逐的热门专业。浙江财经大学投档分数线文科线655分、理科线642分,,仅次于浙江大学,成为浙江高校中文科一批招生分数最高的学校。

  而今年,医学类高校成为一个新热点,如浙江中医药大学,文科652分、理科636分,温州医科大学,文科648分,理科643分。与此同时,今年复旦在浙江1:1录取,其中文科707分、理科725分、医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727分,这是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代码招生以来,医科录取分数线首次超过复旦本部具有传统优势的文、理科,位居在浙所有招生高校理科第三,仅次于北大、清华。

  今年,医学类高校的专业录取分数线持续走高,临床医学、中医学等专业成了考生和家长的追捧对象。针对这种“热门专业”升温的现象,教育界各方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在高校招办老师看来,良好的就业前景促使报考考生的增加,高校随之调整招生名额,分数线自然水涨船高。但也有教育专家提出“报考热,未必就业热”的观点,提醒家长、考生千万不可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热门专业=好就业?高校老师:考生看中的是就业前景

  今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在文理科一批招生中都增加了招生名额。其中,临床医学专业由去年的85名增加到了127名,中医学专业文理科共增加19名招生名额。“我们的招生人数会根据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量和往年考生对这个专业的热衷度进行调整,所以今年一批各专业的招生人数均增加了。”浙江中医药大学招生办公室徐勤荣老师表示,学校近几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另一方面,他认为我国在卫生医疗方面的改革,让医生这个职业越来越受考生和家长的青睐。今年,浙江中医药大学的首轮投档(理科)排名在17508,比去年的17664前进了164名。

  今年,温州医科大学的第一批专业也是广大考生和家长的报考热门。虽然,今年温医大的一批招生计划人数与去年持平,但就临床医学(理科)这个专业的首轮投档名次就上升了近2000名。“我个人认为,虽然现在的医患关系有些复杂,但医生仍然是让人向往的好职业。”温州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曹建明表示,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毕业后的的就业口碑也是吸引广大考生报考的重要原因。

  当然,两位老师也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学习医学是非常辛苦的,在正式入学前,考生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真正地用心去学,随时接受高强度的挑战。

  报考热≠就业热!教育专家: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不可取

  “报考热,未必就业热”对此,著名教育专家熊丙奇抛出了自己的观点。

  熊丙奇认为,今年医学类专业出现持续升温的原因,并不能说明它今后的就业就一定很好。“前几年,医学类专业的分数其实并不是特别高,这样可能导致考生集中填报医学类专业,这也可能是‘医学热’的一个原因。”他说,所以不能以一年的分数来说明这个专业的热门程度和今后的就业前景。

  现在,大学里的专业往往会出现“冷热怪圈”——招生时的热门专业,毕业生往往在就业时遭“冷遇”;而那些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却成为企业争夺的抢手人才。“现在很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缺乏真正的兴趣和个性,往往会参考去年的分数线而把分数炒高,还有一些高分的考生喜欢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这些都是很不可取的。”

  他建议,在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毕业生想在就业中少走弯路,填报专业更应该慎重。“一些考生和家长简单地以学校每年录取考生分数的高低来判断专业冷热,这种划分并不科学。” 熊丙奇认为,判断专业是否适合考生的基本标准有两个:兴趣和社会需求。如果单以专业冷热、分数高低来决定考生的志愿填报,既有可能影响志愿的满足,也很有可能在入学后因为所学专业与自己的期望落差太大而缺乏动力。

  考生应用长远眼光冷静选择

      “一流学生学财经,二流学生学计算机,三流学生学工科。”多年前,这句顺口溜广为流传。读了“热门专业”真的就能保证就业了吗?这不仅是考生和家长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也需要高校根据市场的供需关系进行正向的引导。

  家长和考生选择专业时,不能只看现在,更要看到将来。近年的高考尖子生大都涌向经管、法律、IT、医学类专业,期望日后进入这些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白领、金领,导致优秀学生选择攻读机械、化工、冶金、水利等工科类专业的越来越少。但毕业后的就业状况往往令人失望。具有技能型的工科专业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喜爱。所以,考生要用长远的眼光对自己负责。

  始终以市场和兴趣为风向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优秀学生都争着上工科,而如今许多学生无论是否真正喜欢这个职业,争着上“热门专业”,并会冷静分析市场的需求情况。对市场需求的错误判断,导致需求失去平衡,引发“专业结构性矛盾”。高校更应分析社会人才需求,即人才培养数量、层次、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匹配,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只为迎合家长和考生对所谓热门专业的盲目追求。政府部门对于平衡大学专业的“冷热”度,也应积极引导。

    

图文资讯

Copyright © 2023 医药资讯网 版权所有